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咸豐雖被稱是時運不濟命苦皇帝 但其享樂程度卻堪為清帝之首

咸豐雖被稱是時運不濟命苦皇帝 但其享樂程度卻堪為清帝之首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即咸豐皇帝,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具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

咸豐雖被稱是時運不濟命苦皇帝 但其享樂程度卻堪為清帝之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咸豐皇帝的當朝很悲催,也很「苦命」,因為大清朝歷史上空前的內憂外患被他攤上了。

咸豐在位期間,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農民起義「太平天國」幾乎奪取了大清半壁江山;西方列強大舉入侵,英法兩軍火燒了名貴的圓明園,進而在槍炮要挾下籤訂了數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最悲劇的他極其擔心的「大權旁落」隱患,在他死後也發生了。他豢養的「雌虎」終於為患,並最終葬送了大清江山。

有人評價咸豐,說他懷有重振大清的雄心壯志,卻沒有鐵腕興邦的品德才能。

正是由於咸豐朝發生了諸多的影響歷史的恥辱事件,咸豐帝也被後人詬病不止。批評、指責甚至謾罵不絕於史。

在一些後世人的文章中,道光皇帝的六兒子恭親王奕被描述成一位絕頂聰明、果敢睿智的皇子,認為論資質應該由他繼承皇位。而咸豐帝奕詝,只是靠師傅誘導投機取巧奪得儲君而繼皇位。關鍵是他坐上龍椅無所建樹,沒能扭轉大清不利的時局。這更讓人堅信了他的能力不如六弟奕訢。

而也有人說,其二人爭奪皇儲那段「典故」是後人杜撰的,目的是為了抹黑咸豐。

但從後來的歷史事實來看,恭親王奕訢的能力確實並不比奕詝強多少,應當是半斤八兩,一個五八一個四十。

有史料介紹:咸豐帝知道自己不是絕頂聰明,但絕不承認自己不夠當皇帝的資格。他知道太多當皇帝的規範、原則、機謀、策略和秘訣,也知道很多的成功和失敗的治國經驗。他認為,只要按照恩師杜受田的教誨,只要按照千年不變的皇家治國慣例,堅持循規蹈矩,必然會創造出一朝輝煌。

繼位登基之後,咸豐帝果真做出了振興朝綱的一些努力。諸如:他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等人,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武裝鎮壓了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擔事的皇室宗親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罷斥了道光朝以來弄權的軍機大臣穆彰阿、耆英等。

但在內憂外患加劇、國將不國的亂局面前,他的無膽識、無遠略、無才能、無作為的弱點很快暴露無遺。因此,有人說,咸豐做了十一年皇帝,顯然是個歷史誤會。而這一過錯,應該記在他的父皇道光帝頭上。

咸豐雖被稱是時運不濟命苦皇帝 但其享樂程度卻堪為清帝之首

對咸豐帝的歷史過失的指責,首當其衝是他在英法侵略軍兵臨城下的危急關頭,以"木蘭秋獮"為名,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之舉。說他的表現完全沒有明末崇禎皇帝那種「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視死如歸悲壯氣概。

但也有人分析認為,咸豐的「出逃」無可指責。假如他留在皇宮,被外國侵略者破城後擒拿斬首,那大清王朝在那一刻就徹底滅亡了。他在國力不行、軍隊戰鬥力不行的情況下,選擇躲避,贏得了戰略上的緩衝。

當清王朝終於挺過這一危機難關後,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清帝國也逐漸融入到世界的發展潮流中去,跟過去的閉關鎖國時代相比,天地寬了,機遇多了。儘管咸豐帝沒有等到這一天,但大清朝真的迎來了一場短暫的枯木逢春「同光中興」,這也算是王朝沒落史上的一個奇蹟。

事實上,在這一段歷史記載中可見,咸豐帝面對外強的無恥要求,一度還是挺硬氣的,只是結局完全相反。

當他正在傾力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時,英、法等列強再次染指中國。咸豐四年(1854年)英、美、法三國向清廷提出修約等無理要求,遭到咸豐帝嚴詞拒絕,導致英、法兩國於咸豐六年再次對清廷宣戰。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攻佔廣州,但被擊退。咸豐八年三月,英法聯軍以及英、法、美、俄四國公使抵達天津大沽口外,再次要求所謂「修約」。咸豐帝諭令直隸總督譚廷襄採取「以夷制夷」,對俄示好,對美設法羈縻,對法進行勸誘,對英國則嚴詞質問。譚廷襄奉旨行事,但卻沒能成功。

不久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進迫天津。咸豐帝又派桂良、花沙納往天津議和,與英、美、法、俄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當條約樣本奏上,咸豐帝看後十分不滿,但又不得不批准。而列強得寸進尺。根本不滿足於《天津條約》規定的權利,蓄意重新挑起戰爭。咸豐帝命清軍加強大沽口防務,並於咸豐九年的大沽口衝突中,將英法侵略軍擊敗。

咸豐帝見大沽口獲勝,自然很高興,於是索性把《天津條約》撕毀。這之後,英法聯軍重整旗鼓,在北塘登陸,攻佔天津。這時咸豐帝有些戰和不決,猶猶豫豫,坐失戰機。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從天津沿運河打到北京附近的通州,咸豐帝才派大臣去談判,結果談判破裂。英法聯軍趁機打到八里橋,攻到北京城下。

咸豐雖被稱是時運不濟命苦皇帝 但其享樂程度卻堪為清帝之首

如此局面大出咸豐帝所料,他只好暗示親信大臣給他上奏章,建議他木蘭秋狄打獵去,借這口茬逃往承德避暑山莊···。

而這一重要事件,卻對中國近現代歷史,對清王朝歷史影響太大了。英法聯軍等侵略者輕易殺進了北京,闖進了皇宮,闖進了圓明園、闖進了天壇···,帝都北京百姓遭受空前塗炭,中華文明五千年,外國侵略者侵入北京,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屬於奇恥大辱。

如同第一次鴉片戰爭一樣,腐敗無能的清朝繼續割地、賠款,屈辱認輸。最令人痛心的是名貴建築圓明園,在1860年10月18日被英法聯軍放火焚燒,使這座世界園林藝術傑作毀於一旦。

這筆沉重的歷史恥辱賬應記在誰的頭上?當朝的咸豐帝自然無法逃脫。

再就是咸豐帝病危託孤,遺命八大臣輔政失敗致使懿貴妃(慈禧)篡權的問題。這個歷史失誤的責任究竟在不在他呢?

咸豐帝生前寵愛秀女葉赫那拉·玉蘭姑娘,與她生下唯一的兒子載淳,蘭姑娘遂成了懿貴妃。咸豐只有載淳一個兒子,皇位繼承人毫無爭議。

可他的唯一兒子只是6歲幼童,咸豐借鑒祖上幼帝登基的教訓,為預防出現多爾袞,鰲拜式專權大臣,他創紀錄的任命了八位「顧命大臣」輔政,以求達到權力制衡。又為了防止「顧命大臣」聯合專權,咸豐專門給皇后和太子留下兩枚印章,來制約大臣。

咸豐雖被稱是時運不濟命苦皇帝 但其享樂程度卻堪為清帝之首

這個好像天衣無縫的安排,實際存在兩個關鍵漏洞:其一,顧命大臣中少了一個重量級的人物,那就是咸豐的六弟恭親王奕?。本來就與肅順等人不和的奕?,看到這個安排,內心極其不滿,自然成了對立面;其二,這兩枚用來發布聖旨的印章,一個掌握在慈安太后手中,一個掌握在小皇帝手中,而小皇帝才6歲,實際擁有者變成了載淳的母親「懿貴妃」。這兩大重要疏漏使得日後奕?協助慈禧太后成功發動辛酉政變,除掉了肅順等「顧命大臣」奪得了皇權。奕?因功被任授予「議政王」,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再後來,光緒年間慈安太后離奇死了,恭親王奕?被借口罷免,大權完全落到了「慈禧」手中。晚清終於開始了太后統治進而滅亡的程序。

除了上述在治國理政上的問題,咸豐皇帝在個人品德嗜好上也留下了不光彩紀錄。

面對朝廷國庫空虛、軍伍廢弛、吏治腐敗、天災不斷、民眾起義此起彼落。以及西方列強虎視眈眈的亂局,咸豐帝應對一陣後便一籌莫展。於是沉湎於聲色,縱慾自戕。他繼位後,幾次從滿、蒙兩族的官宦人家挑選秀女,並破除祖宗規制,選漢族秀女入宮。其中最受他寵愛的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四人,時人稱之為「四春娘娘」,全都居於圓明園。

史料介紹,咸豐皇帝有四大不良癖好:其一貪美色、其二貪絲竹、其三貪美酒、其四貪鴉片。

逃到承德在避暑山莊,他依舊不多問窗外風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圖自己逍遙快活。據記載:奕詝置兵敗於不顧,攜妃嬪遊行園中,寄情於聲色既聊以自娛,又自我陶醉。野史記載,山西籍孀婦曹氏,風流姝麗,腳甚纖小,喜歡在鞋履上綴以明珠。咸豐帝詔入宮中,最為眷愛。國難當頭,他卻依然沉浸於美色,不思進取。

咸豐帝還把一個戲班子挪到承德,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天冷在屋子裡演,夏天在「如意洲」演,每天樂此不彼。

咸豐雖被稱是時運不濟命苦皇帝 但其享樂程度卻堪為清帝之首

咸豐帝十分貪杯,一飲即醉,而且愛耍酒瘋。野史記載:「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倖免於死者,及醒而悔,必寵愛有加,多有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態復萌矣。」

更可悲的是,咸豐繼位不久,竟然違背祖訓,吸上了毒品鴉片,還美其名曰起名叫「益壽如意膏」。清代歷史上,雍正皇帝是禁煙的,乾隆皇帝是禁煙的,嘉慶皇帝是禁煙的,道光也大力禁煙。到了咸豐帝這兒,他不僅不禁煙還自己抽上了大煙。在熱河期間,他常常靠吸食鴉片來麻醉自己的靈魂。

既使喪權辱國的條約簽訂了,朝臣上奏摺請他回北京,他也不肯回去,賴在避暑山莊享受快樂,直至在煙波致爽殿一命嗚呼。

作為君王,他如此享樂,對愛新覺羅皇族大業、對泱泱大國的歷史是不是罪過呢?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心春秋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中四位紅杏出牆女人 結局還不算慘的是這位

TAG:掌心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