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不想讓兒子上課外培訓班,但是有辦法嗎?

我不想讓兒子上課外培訓班,但是有辦法嗎?

「幾乎整棟樓都是培訓機構。」一家長介紹稱,「去那經常會小堵一段路,因為培訓機構扎堆,上課時間都一樣。」

他說的是位於公主墳附近的天行建商務大廈,一棟入駐了三四十家校外培訓機構的寫字樓。

和別的寫字樓白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裡進出的多是孩子。

年紀小的孩子家長陪著去上課,年紀大的不是拖著拉杆箱式書包,就是背著個大書包自己去上課。

校外培訓生意火熱,學而思一座難求

數據顯示,中國校外培訓行業所得收入從2012年的2281億元增至2017年的3930億元,預計到2020年人均花費在6862.63元左右,培訓市場總規模將超5000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六成家長每月用於孩子校外培訓費用高達千元,超七成家長感到「壓力山大」。

校外培訓上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學生的課業負擔,但迫於現實,很多家庭一旦跳進去,便很難再跳出來。

「我打算讓孩子二年級的時候學英語和奧數,大家都在學,你不學就跟不上。」一小學一年級的家長說。

「希望孩子有出息」這一夙願使得家長對課外輔導班的需求達到頂峰,這給課外教育培訓機構提供了賴以生存的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在100萬家以上。

但由於95%以上的市場份額被數量眾多的中小型機構佔據,機構「個性化」明顯,管理難度極大,且很多問題屢禁難改。

以校外培訓機構學而思網校(下稱學而思)為例,今年一月,學而思先後因為違規辦學和對中考新政進行不當解讀,誤導家長,被官方通報批評。

隨後學而思官方進行了回應表示:認錯,改正。

但緊隨其後,各論壇就流出了學而思三月有超班考試的消息。

網上流傳的不完整公告截圖

學而思被公開點名已不是第一次。

早在2016年,人民日報曾發文警告:學生課業負擔從課內轉向課外,加重了家長焦慮。

隨後,就有媒體髮長文報道,瘋狂的學而思捆綁了無數的孩子和家長。

飢餓營銷、販賣焦慮、超前教育、違規考試(競賽)……當時的學而思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之後,輿論熱度不減,學而思多地分校遭到了地方教育部門的檢查。

2017年4月,成都學而思涉嫌泄露華杯賽比賽的考題。5月,根據群眾舉報,成都市教育局責成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對所在區域的9個學而思教學點整改,停止招生或者教學。

有趣的是,學而思多次被點名「示眾」,家長的態度卻是兩極分化。

部分家長表達了對學而思的不滿,指責其製造不良的學習競爭氛圍。但也有部分家長力挺學而思:「學而思無辜」,認為學而思是應世而生,確實幫孩子提高了成績,彌補了傳統教育市場的某些缺失。

家長的趨之若鶩,成就了學而思的一座難求。

「8點左右到校區排隊,我只拿到了38號。」

「早上三、四點就有家長僱人來排隊。」為搶班、搶老師而排隊的瘋狂程度絲毫不亞於進重點學校時的報名熱度。

一個家長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在與各年級不同家長的交流中,大家熱議的重點是學而思培養出了多少高分學生,以及學而思高明的營銷手段。」

「我們孩子初中在**學校,老師平時講的淺,可考試考題深,孩子們都是自己私下學,所以我們今年也報了。」

「不管小學階段如何,打好基礎總沒錯。如果搖不上好學校,到私立,一亮出奧數比賽的好幾個證書,他會不要?」

高年級家長口若懸河,低年級家長奉為圭臬。

擅長飢餓營銷的學而思對家長心理很有研究。

學而思很低調,不怎麼打廣告,但靠著飢餓營銷 口碑營銷,一波接一波的孩子就進來了。

「像打仗一樣,學而思網校是海陸空聯合做戰。」 一了解內情的張老師分析稱。

學而思的家長社區「家長幫」和學而思網校是空軍,學而思的英語網、奧數網、中考網、作文網等各種功能性網站就像一個用戶流量池,是海軍,學而思的線下培訓機構是陸軍。

每到一個地方去開分校,當地的學而思家長幫服務都會最先開通。

工作人員先到當地頭部幾所小中高學校,了解升學信息,整合成一系列升學話題放到家長幫的相應版塊上。

「某某學校的學位緊張,面試需要掌握哪些技巧、小升初的學生應具備哪些基本能力、真實的數據告訴你北大清華到底有多難考……」

最後在當地地推這個網站給家長,當線上家長達到一定數量,分校自然就開起來了。

家長迫切希望孩子能夠享有高質量的教育,想讓孩子上好學校。但僧多肉少,好學校畢竟有限。

在飢餓營銷的基礎上,學而思研發了一套「精英教育」模式,這也是學而思能在課外教育培訓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

學而思培訓業務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學而思網校品牌的常規課程,另一部分是培優課程。培優課程可以看做是對網校課程的升級版。培優業務的學生大多在網校的線下選拔而來。

但培優課程並不是想學就能學,需要經過層層考試選拔入學。

「為了報學而思數學補習班,我們定了秒錶守在那裡。」

全市800個考試名額,1秒鐘沒了。這800位學生,可以參加「學而思」的面試,成績最好的600位,有資格報名上補習班。600人中只有200人有學位。

「全市一共200個學位,1秒鐘就沒了。」

一位學生家長回憶起2017年學而思升班搶學位的經歷仍覺得「刺激」。

學而思培優課程會按照成績把班分得很細。

從普通班,提高班,尖子班到超常班,據說三年級之後還有尖端班,未來初中還有目標班,保過班……要進更高一級的班級學習,必須經過考試。

家長和孩子一次次的為更高級更困難的目標衝刺,學而思則順理成章的為其保駕護航。

有家長貼出來的一張學而思體系的進階截圖

學而思培優的教學內容超前,佔用了學生的業餘時間。很多參加培訓的學生對其很排斥,覺得其剝奪了自己童年和青春。

家長則是一邊搶考位,一邊控訴其帶來的經濟壓力。

學而思的課時費從30元/節—300多元/節不等,但這只是線上公開可查的常規課程費用,至於所謂的「一票難求」課程,費用並沒有公開明細。

根據學而思線上公開數據整理

但即便是普通課程,對於一般家庭而言,一整年的課外輔導費用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培訓機構學生爆滿、家長無奈、學生痛苦……這是目前校外教育培訓行業的普遍現狀。

行業隱憂已久,國家出手干預

隨著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幾大亂象越發明顯:

1. 以應試為導向,在家長中製造焦慮;

2. 超班考試,超綱教學,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3.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增加家庭經濟負擔。

必須承認的是課外培訓市場的存在,源於一定的市場需要。

低升學率直接造成K12課後輔導成了剛性需求。

根據公開數據整理

根據報告,2017 年,我國高考人數共計約 940 萬人,其中只有約 120 萬人(12.6%)能考進一流大學,這裡面只有約 20 萬人(2.0%)能進入 985 大學。

為了爭奪稀缺的高等教育資源,家長紛紛加大對子女教育培訓的投入。學而思網校等一系列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進好學校的幾率。

《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的數據,在7歲至18歲孩子的家庭里,教育支出占整個家庭全年支出的20.8%,81.2%的孩子上過補習班。

家長的期待轉嫁給了孩子,孩子的課業負擔家長也未能倖免。

根據《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78%的家長每天陪孩子寫作業,75.79%的中國家長和孩子因寫作業發生過矛盾。

對此,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公開發言,批判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亂象。

「各種成功學、各種培訓機構的廣告滿天飛,帶來的結果就是家長的口袋空了,學生的負擔重了,學校的教學秩序亂了。所以,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規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長需求的理念到處流傳,給家長製造焦慮,給孩子製造負擔,這種現象絕不允許。……」

陳寶生強調:「老師要按照大綱足額授課,絕不允許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後講,甚至鼓勵引導學生參加培訓。」

「要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來辦事,讓他們健康成長。」

2018年,教育部等四部門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專項治理。

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堅決治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住宅區上課)、無證無照(個體戶)、『應試』傾向、超綱教學等6類突出問題。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2018年12月12日,教育部全國共摸排40萬所校外培訓機構中,其中超過一半的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各種問題。

沒問題要上,有問題也要去上。

很多校外培訓機構為了迎合家長們的心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超綱教學,提前一個學期學習新課程。

某種程度上看,孩子提前學習了似乎就不會落後,往上升好學校的概率會變大。課外輔導表面上看是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否一勞永逸,會不會拔苗助長,不得而知。

面對當下教育存在的種種問題,不管主管部門,還是教育機構,還是家長,都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溝通,共同尋找切實有效的改善辦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2019年樓市真的要鬆綁了嗎?
上海和北京,誰能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