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瓦解了?無非四個字:不作不死

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瓦解了?無非四個字:不作不死

提起吐蕃,有些人還真的覺得,這是一個神一般的存在。來自高原的吐蕃人,表面上看雖然不起眼,但卻迸發出驚人的力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把唐朝打得焦頭爛額,甚至一度攻佔了長安,使大唐帝國顏面盡失。除此之外,吐蕃居然還在西域多次與大食交鋒,絲毫不落下風,活生生掐斷了大食的東進之路。

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瓦解了?無非四個字:不作不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松贊干布

眾所周知,8世紀的世界,阿拉伯帝國(也就是大食)和大唐帝國無疑是最強大的兩股力量,可吐蕃東征西討,硬是打出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面,在兩大強敵之間尋得一杯羹喝。如此強大的吐蕃,怎麼突然之間就銷聲匿跡了呢?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樣的內情和原因呢?事情已然千年,大家爭論不休,鄙人不才,也分享一些心得,還請方家不要見笑。


第一、吐蕃是鬆散政治同盟,與中央集權的帝國有著本質區別,上層之間矛盾重重,久而久之產生了致命的內訌

表面上看,吐蕃是一個組織嚴密的國家,對外戰爭的潛力也很巨大,但事實上,吐蕃是很多個貴族的聯盟體而已,王權只是貴族裡面的一員,這種體制下,如果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那麼,看不出有什麼危機,一旦贊普(也就是吐蕃的王)比較弱勢,國家陷入內訌的風險就會加大。各個貴族,沒有地位高低之分,面對權力,自然會產生很多的矛盾。

吐蕃王朝晚期,贊普陷入弱勢的境地,居然多次出現大貴族廢立贊普的事件。這就相當於我們中原王朝裡面的權臣廢立傀儡君主,君主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只能想辦法擺脫權臣的控制,這就為高層的爭鬥埋下了伏筆。當然,吐蕃當時的情況是:大貴族的勢力已經呈現出不可控的態勢,多位不聽話的贊普被殺死。比如說,牟尼贊普在位一年零九個月,居然被自己母親蔡邦妃毒殺。之後,他的弟弟牟迪贊普被提名為新贊普,誰知,屁股還沒坐熱,又被仇人那囊氏殺死。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的吐蕃證據已經混亂到什麼程度。

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瓦解了?無非四個字:不作不死

吐蕃貴族

除此之外,吐蕃貴族之間的內訌也愈演愈烈,甚至出現了相互火拚的情況,最出名的當屬允丹勢力與奧松勢力之間的武裝血拚。兩股巨大的貴族勢力誰也不服誰,於是就發生了武裝衝突。再強大的國家,也經不住內耗,比如唐朝的「安史之亂」,一下子就把一個如日中天的帝國送入了綿羊俱樂部。所以,貴族之間的內訌絕對是吐蕃衰亡的重要原因。


第二、佛教傳入,對本土宗教苯教之間產生了巨大的文化衝擊,更加要命的是,歷代贊普信奉的教別不同,時而佛教,時而苯教,使吐蕃的信仰文化陷入崩潰境地

一直以來,宗教在青藏高原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到現在亦是如此。如果拋開其他方面不說,在某種程度上看,當時的吐蕃王國很像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贊普很像是一個宗教領袖。這種形式下,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就是,如果宗教能夠統一,贊普就可以發動狂熱的信徒,使國家的潛力得到巨大的挖掘;壞處就是,一旦宗教陷入紛爭,而贊普又不能保持立場,那麼國家的宗教就變成了權力的角逐場,很可能使國家陷入混亂之中。

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瓦解了?無非四個字:不作不死

宗教的差異

很可悲,吐蕃陷入了第二種情況,由於佛教的衝擊,而各代贊普在苯教和佛教之間搖擺不定,造成了嚴重的混亂。

比如,贊普赤祖德贊就是一個狂熱的佛教徒,他在位期間,建立了七戶養僧制度,這段時間,僧人確實過了一段很好的日子。為了保護僧人的地位,赤祖德贊居然還制定了相當嚴酷的法令,凡是對僧人指指點點的,砍斷其手指頭,凡是對僧人示以不敬目光的,剜其眼睛,而且,不準民間信仰苯教,搞得民怨沸騰。

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瓦解了?無非四個字:不作不死

佛教壁畫

相反,達磨贊普信奉苯教,對佛教採取打壓的態度,一時間,苯教看似又佔了上風,不久,佛教徒發動了反擊,一位狂熱的僧人將達磨贊普刺殺在大昭寺前。這種混亂的宗教現狀,使國民的矛盾不再僅限於貴族之間,民間也開始產生了教別之爭,這麼個折騰法,嚴重削弱了王權對百姓的思想控制能力,對吐蕃社會的動搖產生了巨大衝擊力。

第三、高原經濟基礎薄弱,吐蕃頻繁對外戰爭,使農牧業均遭到了嚴重破壞,經濟基礎發生了動搖

吐蕃採取的是「兵民合一」的軍事體制,壯丁既是百姓,又是士兵。這種體制還是有優勢的,如果用於保衛國家,綽綽有餘,但要是不停地對外擴張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其實很好理解,壯丁都出去打仗了,家裡的農業、牧業靠誰來維持?只有靠老弱病殘了。而國家不停徵戰,巨大的消耗從哪裡補充呢?最終倒霉的還是這些百姓。根據《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的記載,吐蕃的軍糧賦稅徵收非常頻繁,幾乎每年都要徵收巨額的賦稅,這種殺雞取卵式的掠奪,最終對農牧業的再生產能力造成了嚴重破壞。

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瓦解了?無非四個字:不作不死

吐蕃軍隊

另外,吐蕃的軍事擴張很多時候是建立在對被征服地區的掠奪上,關於這些,《新唐書》和《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都有記載。

其兵法嚴,而師無饋糧,以鹵獲為資。

——《新唐書》

意思就是,吐蕃的軍隊有時候不帶軍糧,主要是靠掠奪作為自己的後勤供應。


唐帝財富豐饒,於西部各地聚集之財寶貯之於瓜州者,均在吐蕃攻陷之後截獲,是故,贊普得以獲得大量財物,民庶、黔首均能穿上唐人之上好絹帛矣。

從這裡可以看出,掠奪已經成為吐蕃獲得後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吐蕃對掠奪之事也缺乏規劃,完全是任意妄為。比如,吐蕃與唐的戰爭,一旦取得勝利,就會踐踏莊稼、燒毀民房、屠殺百姓,甚至破壞農田設施,這種做法只能保證一次性的掠奪,百姓逃亡一空,以後還掠奪誰呢?

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瓦解了?無非四個字:不作不死

掠奪成了主角

而且,靠掠奪維持擴張的辦法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打勝仗,打了勝仗才能去搶,如果打了敗仗就只能被別人搶了,所以,穩定性也比較差。自身經濟基礎薄弱,而掠奪無度,使王國失去了基本的物質生存基礎,不亡國就不正常了。


第四、四處樹敵,缺乏邦交之策,使自己陷入孤立境地

吐蕃的名將還是不少的,但那些只是戰術上的將才,很少有人懂戰略。一個國家再強大,如果不用邦交之策,窮兵黷武,四處樹敵,滅亡也只是早晚的事。吐蕃就是典型的案例,四周的勢力,它幾乎惹了一遍,囂張到沒朋友。

  1. 與大食爭霸西域。大食的實力就不用我多做贅述了吧,當時,整個西方都是聞之色變,大食甚至還與唐朝進行了交鋒,最終使高仙芝兵敗怛羅斯。吐蕃與大食的爭鬥主要發生在唐朝安史之亂後,由於唐朝忙於平叛,西域兵力空虛,大食趁機東進,吐蕃迅速興兵佔領了西域多處軍事重地,與大食發生了三次大規模戰役,三戰三勝,迫使大食放棄了東進的念頭,吐蕃自身也元氣大傷。
  2. 與回鶻爭北庭。回鶻也是兇悍的游牧民族,吐蕃為了控制西域各國,與回鶻進行了多輪戰爭,最終控制了北庭,但此戰後勤線很長,消耗巨大。
  3. 與唐朝互掐了上百年。自唐高宗時期,吐蕃開始吊打吐谷渾,兵鋒直指安西四鎮,薛仁貴率領五萬大軍與吐蕃名將論欽陵血戰於大非川,最終,唐朝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唐朝與吐蕃開始了拉鋸戰,尤其是李隆基時期,雙方戰爭非常頻繁。唐代宗時期,唐朝曾經聯合大食、南詔、回鶻等政權,對吐蕃進行夾擊,在相當一段時間裡,吐蕃的擴張勢頭得到了極大遏制,元氣大傷。
  4. 與南詔反目成仇。吐蕃與南詔的矛盾其實與唐朝有關,唐朝多次展開外交攻勢,使南詔最終叛離吐蕃,驅逐了吐蕃勢力。可怕的是,南詔的反叛起到了連鎖反應,西南各個小國都紛紛背叛吐蕃,投降唐朝,吐蕃在西南的勢力迅速崩潰。

應該說,從唐朝的貞元以後,吐蕃對外軍事行動屢次遭到了嚴重挫折,最終使自己的王朝走向了瓦解。

不可一世的吐蕃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瓦解了?無非四個字:不作不死

全盛時期的吐蕃

當然,一個王朝的滅亡,原因肯定是多層次、多方面的,篇幅有限,才疏學淺,鄙人也不可能將其一一列出,如若有補充,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貓叔,專心原創,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