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鄧超:結婚9年,往死里折騰,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秘訣!

鄧超:結婚9年,往死里折騰,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秘訣!

之前刷知乎的時候看到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有儀式感?

有個網友是這樣回答的:儀式感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和動作,標定它背後的精神內涵。

也許生活很平淡,但一些具有儀式感的行為,會幫助我們提升幸福感。

就拿鄧超和孫儷來說吧,在一起9年多了,都沒有所謂的「七年之癢」

在一次採訪中,鄧超表示,和孫儷結婚後,他們會一起,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日子裡,好好「折騰」一番。

也有人會覺得,過日子而已,搞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沒有意義。

然而,對於愛人、孩子來說,這些具有儀式感的動作,才是記憶中最溫暖的時刻。

正是這些很多人覺得「刻意」、「做作」、「折騰」的儀式性動作,才鑄就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01、

為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

在我看來,儀式感可以讓生活,區別於生存。

生存是活著,吃,喝,不生病,僅此而已。

而生活,需要質量,需要精神層面的享受。

儀式感對生活而言,就是在平淡的生活上,加上一點色彩。

我可以隨手拿兩個麵包塞嘴裡,湊和當今天的早餐。我也可以煎上一個荷包蛋,弄成心型,滿意地吃進嘴裡。

不為別人,只為討好自己,這便是儀式感。

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對自己好一點,對愛人好一點呢?

儀式感不是折騰,不是麻煩,不是形式主義,只是願意花時間,提高我們的精神享受。

02、

儀式感,替你說出了那句「我愛你」

有的人很喜歡盤問自己的愛人:你愛我嗎?多愛我?

這樣的問題看起來很愚蠢,很無趣,其實在愛情里,每個人都需要一句」我愛你「,這是安全感的來源。

而生活中的儀式感,可以代替我們說出最真摯的」我愛你「。

清晨的一個早餐,出門前的一個吻,出行時的牽手.....這點點滴滴充滿小儀式的行為,都是愛的體現。

哪怕是老夫老妻了,為愛人製造一個小儀式,也可以讓對方感到幸福。

上個月情人節的時候,我們老闆送了老闆娘一束玫瑰花。

老闆娘發了朋友圈,那份幸福感虐暴了我們公司的單身狗。

買一束花,也許是情人節最簡單的過節方式了,這樣的一束花,卻能讓人感受到真切愛意。

其實不只是情人節,生活中,他們也會有一些小儀式。

老闆來公司比較早,老闆娘來時,都會給老闆帶瓶牛奶和幾個麵包;老闆娘看書時,老闆看到了,總會順手為她接一杯水...

一點點的小儀式,在我們這群單身狗眼裡,都是一次次赤裸裸的秀恩愛,而我也相信,在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喜悅和滿足,覺得是真實的。

《小王子》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小王子第二天又去看狐狸。

狐狸說:最好還是在原來的那個時間來,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狐狸說: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正是因為儀式感,給了我們平淡生活中,一點小小的期待和感動。

如果你每天早上給我一個吻,那我心裡就清楚,早上起來會有你的一個溫柔的吻,所以我對每一天,都滿懷期待。

生活的確是平淡的,但就是因為太平淡,我們才需要一點點愛和感動,為我們的生活添磚加瓦。

只有這樣刻意的,走心的儀式,才能表達出我們的愛和珍惜。

03、

儀式感,是傳承愛最好的方法。

生活中的儀式感,其實表達了我們對生活的態度。

李思園在《生活需要儀式感》一書中提到:儀式感與刻意、矯情、做作、虛偽無關,它是你熱愛生活的一種方式。生活本身就擺在那裡,你對於生活的付出與熱愛,值得你這樣莊重地對待自己。

的確,儀式感是一種對生活認真、尊重、敬畏且熱愛的態度。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是他成長的第一空間,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父母的生活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生活觀。

我對幼年最深的記憶,就是每次爸爸回家時,就會把我抱到肩膀上,然後擁抱一下身邊的媽媽。

很多次在玩和小夥伴玩過家家的時候,我都會把洋娃娃(假裝是孩子)抱起來然後和小夥伴(假裝是老公)擁抱,在我看來,這樣的行為,是證明我們是一家人最好的行為。

爸媽通過一次擁抱,把他們的愛教給了我,通過這樣的儀式,把溫暖和愛帶到我的生命里。

記得我朋友曾告訴我,小時候,媽媽每天睡前都會跟他說,媽媽愛你,然後親吻他的額頭,再去睡覺。

朋友說,後來他才明白,媽媽其實是想告訴他,每天都有開心悲傷的事情,但是不管怎樣,愛他這件事,是永遠不會變的。

在朋友的認知里,愛一個人,就是無論外界如何變化,也不會改變。對他來說,這是生命中,第一次對「愛」這個字的詮釋,這份理解,來源於母親的一個小儀式。

儀式感,在孩子的世界裡,就是一次次教育,它告訴孩子,該怎麼去生活,該怎麼去愛人。

這種教育,是老師教不了,書本體驗不到的。

在一個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是生活的主角,彼此之間,都需要交流和愛意的表達。

夫、妻、孩子,三者之間,需要一道愛的橋樑,讓彼此知道彼此的愛意。

妻子知道,丈夫愛我,孩子愛我。

丈夫知道,妻子愛我,孩子愛我。

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都很愛我。

只有把愛,作為生活的基調,家庭才是幸福的。

別丟了儀式感,否則你的愛,將太過於委婉。

-END-

S的魔鏡

【今日互動】生活中需要儀式感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的魔鏡 的精彩文章:

一位剩女的懊悔: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婚前「試愛」,有必要嗎?三個不同年齡段的女人說出了大實話

TAG:S的魔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