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王陽明:有好人品,才有好人緣

王陽明:有好人品,才有好人緣

最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本文已獲授權

好人緣,是一個人巨大的財富。

擁有好人緣的人,不僅事業順利,生活也能稱心如意。

但好人緣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要靠後天努力。

相信只要牢記王陽明這三句箴言,好人緣也是有法可循的!


- 01 -

真誠

唯有天下的至誠,才能確定天下的大本。在王陽明看來,人最重要的就是「誠」字。

這個誠,是不自欺,不欺人,不欺世。

「君子修身,莫善於誠信。」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往往更喜歡跟真誠的人相處。

都說一兩重的真誠,勝過一噸重的小聰明。

只有學會真誠待人處事,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寬闊!

記得幾年前,我有個親戚入職了一所中學,在同個教學部有個資歷較長的女老師,待人特別熱情,對新來的幾個老師總是妹妹長妹妹短的「噓寒問暖」。

但李老師背地裡,卻經常把自己的工作推給新人,還屢屢搶佔功勞。

後來學校評選職稱選拔,連李老師在內的三位老師參選,由群眾投票決定,最後唯一落選的就是李老師。

儘管其他兩位老師的資歷不如李老師,但她們待人真誠,不耍心機,勤懇敬業,新老同事們都看在眼裡。

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以誠待人者廣結善緣,以誠待人處世,能架起信任的橋樑,成大事、立大本。

唯有真誠待人,才會被別人以誠相待!


- 02 -

謙遜

「處朋友,務相下得益,相上則損。」

與朋友相處,彼此謙讓,就有所受益;如彼此攀比,只會受損。

謙遜,是最大的人格魅力。

如蘇格拉底所言:「謙遜是藏於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發芽滋長。」

一個懂得謙讓的人,懂得尊重別人,他們擁有虛懷若谷的心胸和氣度,深諳「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智慧。

謙遜是人性中的精髓,唯有謙遜才能吸納更多的知識和力量,才能受人尊重。

范仲淹是宋朝非常著名的文學大家,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至今還影響世人。

像他這樣一個聲名遠揚的大文豪,在寫作中也是非常嚴謹和謙遜。

有一次,他寫了一篇文章,其中有四句是:「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寫成之後,他請同時期的一個文學家李泰伯賜教。李泰伯讀後,建議范仲淹把「德」改成「風」。

范仲淹思考片刻,覺得「風」字改得好,不僅能跟前面的「雲山」和「江水」相呼應,表達的範圍也更廣。後來,范仲淹把李泰伯稱為自己的老師。

由此可見,范仲淹之所以能成為歷史上家喻戶曉名人賢士,除了自身學識本領外,與他謙虛處事的品德是分不開的!

謙虛是一種美德。

越是智慧的人,越懂得保持謙虛,他們看起來樸實,但他們的學識讓人佩服,他們的格局讓人敬仰!

謙虛,不是看輕自己,而是懂得看清自己。


- 03 -

不隨便發脾氣

「怒所不當怒,是怒鬼迷。」

不該發怒的時候發怒,就像鬼迷了心竅。

生活中,我們經常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遇到煩心事,心生不悅的時候,很容易對身邊的人發脾氣。

楊瀾採訪周國平時,也曾問過這個問題:

「為什麼我們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常常把壞脾氣留給身邊的人?」

一向溫和的周國平也一臉苦惱:「這個錯誤,我也經常犯。」

誠然,對親近的人發脾氣是本能,但學會控制自己的本能卻是一種修養。

著名作家史鐵生,對此就深有體會。

在人生最寶貴的青年時期,史鐵生雙腿因病殘疾,自此他的脾氣變得喜怒無常,經常忍不住對母親發脾氣。

當時,史鐵生的母親已經身患肝病,口吐鮮血,但還是默默承受了兒子的壞情緒。

後來母親死了,史鐵生才突然醒悟:

「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試著反思下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我們總對陌生人謙卑,卻對親近的人肆意發泄脾氣,口不擇言。

學會好好控制脾氣,不隨便對親近的人甩臉色,這是一種深到骨子裡的教養。

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所以當你心中有脾氣要發泄的時候,不妨冷靜下來,通過運動、聽歌、品嘗美食等方式,消化掉「壞情緒」,而不是傳播出去!

願你明白,脾氣越溫,人緣越好,福報也越深!

作者簡介:用故事講述人生哲理。有迷惘?有問題?生煩惱?來找師父說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知行合一的四個「攀登」階段
著名主持人安樂死:我想和這個世界體面的道別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