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在驚蟄這個節氣都要忙著做3件事

古代在驚蟄這個節氣都要忙著做3件事

「過了驚蟄節,春耕不停歇。」3月6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驚蟄」如約而至。如今的驚蟄正值陽光明媚、氣溫回升、雨水增多、溫風如酒的醉人時節,城鄉各處都有著一絲慵懶之氣,但在古代這個節氣卻是非常忙碌的,有至少三件事要做。

糧食倉里掃蟲

驚蟄」一詞的來歷,就是因蟲而起。古代把田野中的各種昆蟲進入冬季前,鑽到土層中不吃不喝不動的越冬行為稱為「入蟄」,或「蟄伏」。每年太陽運行至黃經345度時,氣溫開始回升,蟄伏的昆蟲們逐漸蘇醒起來,準備回到地面開始新一年的輪迴。加之此時春雷陣陣,於是先民們以為土中的蟄蟲們是驚醒的,就把這個節氣叫成了驚蟄。

當然,在這個節氣蘇醒的昆蟲可不都是可愛的蠶寶寶、漂亮的小蝴蝶,還有各種各樣的害蟲。尤其是先民們的糧倉里,由於條件有限,各種糧食往往一起儲存。驚蟄前後,各種各樣的害蟲開始蘇醒,並從糧食里爬出來,「流竄」到倉房的牆角旮旯里吐絲結繭,交配產卵。

不知從何時起,一種通過這些害蟲種類來判斷今年農作物種類的方法誕生了。在驚蟄的這一天,先民們拿一把掃帚到儲存著各類糧食的倉房牆角上劃拉劃拉,劃拉下來的蟲子里屬於哪一種糧食的害蟲多,就預示著今年哪種糧食會豐收,就應該多種哪一種糧食。雖說沒有什麼特別的科學依據,但據說非常靈驗。

扳著牛頭灌藥

我國歷史上一直是典型的農業社會,而位列二十四節氣的驚蟄正是一個農時性很強的節令。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封凍的廣袤大地開始解凍,休息了一冬天的先民們往往就要開始春耕生產。正如九九消寒歌云:「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耕牛等家畜歷來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料,也是普通農家的身家性命,先民們對耕牛的疼愛和重視也就可想而知。在驚蟄這個節氣,不光人要通過吃梨或蘿蔔來清熱降燥,也要想方設法,給同是哺乳動物的耕牛清熱降燥。

因此,每年的驚蟄前幾天往往也是獸醫們最忙碌、生意最火爆的日子,他們每天要早早的熬好葯粥,與耕牛主人一起把牛頭固定在一個特製的架子上,由一人扳住腦袋,撐開嘴,另一個人用狹長的葯勺將葯粥和麻油摻和起來,灌入口中。過了驚蟄以後,牲畜們來看病的就不多了,獸醫們才消停。

吃著蘿蔔當梨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少數幾個有專屬食物的節令之一。這一天的專屬食物是梨。從現在的科學角度看,由於驚蟄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仍然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咽喉腫痛,從而出現咳嗽、咯痰等癥狀。

梨,歷來有潤肺生津的功效,加上味道鮮美,汁多甘甜,因此在古時候的北方,一到驚蟄,家家買梨,人人吃梨。不過由於那時的果品產能低,商品流通不發達,即使在城市也很難保證人人如願買到梨,更遑論偏遠的鄉村。

好在冬季剛過,家家都有沒吃完的白蘿蔔。削了皮以後,從外觀上看就和削好的梨差不多了,功效上也能除疾潤肺、解毒生津,就是味道多了幾分辛辣。因此,無奈之下,人們紛紛用白蘿蔔來「頂杠」,或者用水煮熟後,加上糖去騙騙不懂事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的精彩文章:

獻給愛情的空中花園——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為何看武松打虎讓人心驚,而看李逵打虎讓人痛快呢

TAG:讀萬卷書破萬里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