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阜外學院】疑難病例討論(第23期)

【阜外學院】疑難病例討論(第23期)

【阜外學院】疑難病例討論(第23期)

本期活動走進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和唐山工人醫院,和大家一起討論2個特殊的心血管病例。一例是懷疑是非ST段抬高性心梗卻另外有病因的病例,另外一例是IVUS指導嚴重鈣化病變介入治療的病例。

本期活動特別邀請了阜外醫院的胡奉環教授,張峻教授和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周建中教授,大家一起討論這2個病例。另外專家現場可以通過網路視頻直接回答觀眾的提問,歡迎觀看並可以現場向專家提問。

時間:3月7日(周4)12點到13點

地點:北京阜外醫院、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和唐山工人醫院

主講人:胡奉環教授、張峻教授、周建中教授

主持人:楊進剛教授

觀看方法:

PC端:http://fuwaihospital.24hmb.com/

手機端:

專家介紹

【阜外學院】疑難病例討論(第23期)

胡奉環:男,碩士學位,主任醫師、教授。現任阜外醫院三病區副主任。專長為心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的診斷和治療。1999年7月畢業在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工作以來,主要從事冠心病的臨床研究工作,熟練地掌握了心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擅長於冠心病的診斷、治療和其嚴重併發症的搶救工作。臨床技術方面,熟練掌握了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操作診斷技術,尤其在應用超聲多普勒心動圖技術無創評價心功能,判斷冠心病室壁節段運動異常及藥物負荷超聲心動圖識別冠心病存活心肌的研究等方面,處國內領先地位。同時,在多普勒超聲心動圖診斷急性心肌梗塞和肺動脈栓塞及靜脈溶栓治療效果評價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2001年去德國學習心磁圖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應用技術,在國內首先開展了心磁圖的臨床研究工作。工作以來,共發表論文22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國內高級別學術會議交流6篇, ACC年會上交流1篇,並刊在JACC上;翻譯《搶救心臟》一部。

【阜外學院】疑難病例討論(第23期)

張峻:女,副主任醫師、副教授,1995年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本科畢業,同年進入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從事臨床醫療工作。2005年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博士畢業,自2002年開始任主治醫師職務,已經熟練掌握心血管內科常見疾病的診療,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肌病、瓣膜病、肺血管疾病等,並能基本獨立勝任危重患者的搶救,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急性肺栓塞、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作為主要參加人員,完成GRACE(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註冊)、抗血小板藥物在動脈粥樣硬化進展中的試驗研究(2004年博士點基金項目)、TIMACS(對比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早期與延遲干預治療的國際隨機研究)和CURRENT研究的工作,並正參與TACE研究。

【阜外學院】疑難病例討論(第23期)

周建中:心血管主任醫師,教授,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回國人員。1987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醫學系,同年留校在附屬第一醫院工作,1999年獲碩士學位,2009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臨床經驗豐富,精通各種心血管疾病的診治,從事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20年,能熟練地進行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植入及程式控制、冠狀動脈造影及PTCA和支架植入、心內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術,先天性心臟病介入診斷治療等。每年參與開展新技術新業務1項以上。全年從事臨床醫療工作45周以上,每周參加至少3次以上疑難重症查房,每年應邀參加三級醫院間疑難危重病例重大會診多次,均體現了很高的臨床醫療水平。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

【阜外學院】疑難病例討論(第23期)

楊進剛:醫學博士後,阜外醫院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目前已發表文章100餘篇(SCI文章10餘篇),主編、策劃和參與撰寫的書籍20餘部。並翻譯三部科普書籍,2006年若獲北京市科技新星稱號。目前兼任《中國循環雜誌》編輯部主任,《醫師報》與《保健時報》副主編,併兼任衛生部海峽兩岸醫藥交流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總幹事長、北京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健康教育學組組長、中國醫師學會全科醫師分會「雙心學組」成員等。

歡迎購買《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增刊和《GAP-CCBC精彩病例薈萃2018》!《中國循環雜誌》指南專刊,邀請來自國內各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對過去一年近 30 個重要指南進行了詳盡解讀,願能為廣大心血管醫生帶來新知識、新理念、新思維。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阜外學院】疑難病例討論(第23期)

歡迎關注「阜外說心臟」微信公眾號

「阜外說心臟」—患者教育大講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推出,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

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訂閱點擊:

http://chinacirculation.org/WX/home/zxd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世衛組織報告:全球醫療費用增速快於經濟增長,自費比例佔三分之一
哈佛研究稱,常做俯卧撐,還能預防心血管病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