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鍾泰的治學之路

鍾泰的治學之路

在先生的著述中,特別是作為前後兩個時期的代表作《中國哲學史》和《莊子發微》,自成一家之言,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近日收到朋友用微信傳來佟冬致鍾泰信札照片,根據這條線索,我查出併購到近年出版的《鍾泰友朋信札》(上海朵雲軒出版社2015年版)一書,不禁想起半個多世紀前與這位學界前輩有關的點滴往事。他不僅是我十分敬仰的師長,而且是一位在中國近現代哲學史上不應被遺忘的著名學者。

鍾泰(1888—1979),字訒齋,號鐘山,別號待庵,江蘇南京人。早年入江南格致書院,後留學日本,畢業於東京大學。歸國後,任兩江師範日文譯教、南京法政專門學校日文教席,並開老莊講座。20世紀20年代初,任杭州之江大學國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日戰爭期間,先後輾轉於湖南、貴州、四川等地,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任光華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華東師範大學任教,兼任上海文史館館員。1962年受聘於東北文史研究所(以下簡稱「文史所」,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前身之一),任研究員。後重回上海文史館,1979年病逝於南京家中。

1

鍾泰先生的教誨

我有幸親聆鍾泰師教誨是先生在文史所期間(1962—1966)。在這段時間裡,先後受聘到文史所作長期授業或專題講座者,大都是在20世紀20—40年代就已成名的著名學者、教授,如今尚能記得起來的,有鍾泰、陸懋德、陳直、金兆梓、馬宗霍、朱謙之、洪誠、沈文倬、陳登原、惲寶惠、范祥雍、丘瓊蓀、向迪琮、吳兆璜、吳天五等先生。而在這些學界名宿中,講課時間最長並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當屬鍾泰師。

當時,鍾泰師已經年過七旬,相貌清癯,精神矍鑠,頗有超凡脫俗、仙風道骨之概,這是先生在儀錶上給人留下的共同而深刻的印象。根據文史所以「十三經」、「前四史」為基礎課的安排,先生講授《周易》《論語》《孟子》。所里要求我們無論以後從事文史哲哪個專業的研究,這三門是必修的課程,可謂基礎的基礎。先生講課從來不用講稿,脈絡清晰,論辯有據,常常一口氣寫滿一整黑板的粉筆板書,字跡工整,蒼勁有力,有細心的學員於課後按筆記對照原書,均無差錯。鍾泰等名家在文史所的系統授課和專題講座,一時名動當地學林。文史所外的著名學者、教授,如匡亞明、宋振庭、於省吾、金景芳以及所長佟冬等,都曾與學員一起聽過鍾泰先生等講課。他們在當地學界引起的廣泛關注,由此可見一斑。

當時,全所學員都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初見鍾泰師時難免拘謹,覺得他古板嚴肅,怕不好接近,時間一長就沒有這個顧慮了。當有疑難向先生請教時,他總是循循善誘,不厭其煩。先生對學員觀察細緻,親和近人。有一天晚上,我在圖書閱覽室讀書寫字,他走過來看了看,然後說,「你的字適合練習魏碑《張黑女墓誌》」,隨後讓我到他辦公室,親手送我一本1946年中華書局發行、據清代書法家何子貞藏本玻璃版印刷的《舊搨張黑女墓誌》。《張黑女墓誌》在書法史上歷來備受推崇,評價極高,如收藏者何紹基(子貞)評論說,此碑「化篆分入楷,遂爾無種不妙,無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我想這也是鍾泰師指導學書法者臨摹此帖的緣故。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還時常翻閱這本碑帖,遺憾的是並未認真臨摹,當然字也沒有多大長進。

當時,雖然我們無不被鍾泰師的淵博學識、學者風度所傾倒,課堂忙著記筆記,課下悉心讀經史,以期加深對課業的理解和消化,然而對先生以往的學術經歷及成就卻無暇多顧,所知甚少,後來才略知一些,可惜已經錯過了那時當面求教的難得時機。

2

鍾泰先生的學術生涯

綜觀鍾泰先生的學術生涯,大體上可以20世紀40年代末為界,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前期,先後出版《中國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29年版)、《國學概論》(中華書局1936年版)、《荀注訂補》(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等書,其中以《中國哲學史》最受好評,反響很大。

《中國哲學史》系鍾泰先生任教之江大學期間歷時三年撰成。金天翮(松岑)序中說:「鐘山富於理性,純於學,其書立例謹嚴,愾乎獨肩砥柱東流之責,可謂憂世之深矣。」當時寓居四川的金毓黻經同事的推介連續幾天閱讀此書,在日記中盛讚此書,稱金松岑序中「所評至當」。又說:「鐘山之擇術焉醇,其觀古焉涵泳反覆,久而得其通。」還說:「鍾氏之學,蓋由宋學入,主程、朱,亦不廢陸、王。」(《靜晤室日記》,遼瀋書社1993年版)金毓黻還稱讚鍾氏不像梁啟超、胡適等論中國哲學者「多詳於古而略於今,又往往造端宏大,而不能殺青」,「惟鍾氏之作徹首徹尾,連結一氣,頗能提要鉤玄示後學以研究之矩,此誠近今所罕覯也」。(《靜晤室日記》)充分肯定並揭示了鍾氏《中國哲學史》的成就及學術脈絡。其中「造端宏大,而不能殺青」云云,顯然是暗諷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商務印書館1919年版)出版多年之後,遲遲不見卷中、卷下問世。

在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和鍾泰《中國哲學史》之間,還有陸懋德《周秦哲學史》(京華印書局1923年版)出版。陸懋德是著名歷史學家,清華歷史系首任系主任,曾在文史所講《左傳》。近年,隨著社會上、學術界對民國史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鍾泰、陸懋德等遠去的前輩學者和著作也進入了專業研究者的視野。

後期,主要是講課和繼續從事老莊研究。在文史所的幾年裡,應該是鍾泰師平生最為舒心的一段時光,文史所聘請的老教授、老學者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得到很好的安置。

3

鍾泰先生的莊子研究

在文史所期間,鍾泰師除講課外,還將他積數十年研究的成果《莊子發微》撰就定稿,請人抄寫成冊,序言由鍾泰師親筆書寫,文史所出資石印200本,發給全所學員人手一冊,因未公開發行,故流傳不廣。二十多年後,上海古籍出版社於1988年排印出版,並多次印刷,得以流傳。

該書對莊子33篇逐一考證分析,疏通詮釋,認為莊子思想既不屬神仙家,也「非道家而不同於老子」,明確揭示「莊子之學,蓋實淵源自孔子,而尤於孔子之門顏子之學為獨契」,「為顏子一派之傳」(《莊子發微·序》)。其實這一論斷,先生早在《中國哲學史》中就有所述及,如說:「『人間世』、『德充符』諸篇,其所以推崇孔子甚至。」「『天下篇』言內聖外王之道,此莊子之真實語也。」這一觀點在《莊子發微》中得到進一步的闡述和發揮。《莊子發微》是鍾泰師晚年的重要著作,受到學界好評。熊十力致鍾泰信札稱讚道:「大著誠不朽之作,莊子之學,如後來有人研究,必不能忽視此書也。」(《鍾泰友朋信札》)熊十力此函時間署「七月廿九日」,據明信片郵戳標明「1964.7.29.20」判斷,當為1964年無疑。信札中還說,「吾精力久衰,又值此酷熱,尚未能看完」,可據此推測熊十力所見《莊子發微》應是鍾泰師在文史所時的刊本。

鍾泰師畢生致力於儒學研究,尤其精於周秦諸子,下及宋明理學,融會貫通,多所發明。在先生的著述中,特別是作為前後兩個時期的代表作《中國哲學史》和《莊子發微》,自成一家之言,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每當想到我們這些作為先生弟子及《莊子發微》第一批讀者,卻不曾有過深入研究和評論,實在愧對老師。

在鍾泰師學術生涯的最後階段即文史所時期,親聆先生教誨的弟子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大都沒能在先生傳授的領域鑽研下去,然而鍾泰師的學識風采、道德文章對後學影響至深,終生受益。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李慎明:沖繩,那燃燒著的迪篙花
左金磊:從笛卡爾方法論看科學與道德的張力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