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一天都在上演福爾摩斯式的探案,協和的精妙與自信源於什麼?

每一天都在上演福爾摩斯式的探案,協和的精妙與自信源於什麼?

轉自:呼吸界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羅馬,我的理想是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作為呼吸科醫師立志鑽研呼吸疑難病。因此,2015年秋,我選擇了北上去協和進修學習。

每一天都在上演福爾摩斯式的探案,協和的精妙與自信源於什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每一天都在上演福爾摩斯式的探案

協和作為中國最高水平的呼吸疑難病中心,疑難病和罕見病在這裡反而成了常見病。幾乎各地呼吸科最棘手的疾病都可能最終彙集到協和,對於來這裡學習的醫生來說,既興奮又刺激。每一天都在上演著類似福爾摩斯式探案的緊張和挑戰,挑逗著我們好奇的神經,也引導著我們去思考和領悟。一些疑難病和少見病,我們如果不來協和,也許一輩子都難以見到,又或者即使有幸碰到卻不能認識,讓它們在眼皮底下遛走了。然而在協和,它們卻如同有標籤的展品,琳琅滿目,整齊擺放,供人鑒賞。也有一些罕見又極為疑難的案例,不肯輕易被破解,甚至即使費盡周折也留下謎團,但參與探索的過程也讓人長進不少。

當我們手捧協和書寫精美的病歷,內容描述精細入微,條分縷析,無不讓人或恍然大悟,或拍案叫絕,或陷入沉思。尤其是每周雷打不動的疑難病例討論,更是精彩紛呈。詳盡的病歷資料以幻燈展示後,主管醫生要先闡述查閱的資料做自我陳述和分析,然後教授們相繼發言,妙語連珠,美不勝收。

協和的講課與教學也是國內的標杆。以病例為導向的教學講課,講者引導,聽者緊跟,教學互動,在疾病講學中潛移默化地梳理了臨床思維。你若身在課堂,絕不敢分心,因為講者隨時可能拿起名單,喚你回答問題。你若驚慌失措,答非所問,丟了自己顏面不說,還自覺為破壞了這個神聖的課堂而羞愧。更何況,講者字字珠璣,聽者唯恐有所遺漏。協和的病案分享,不管在院內或者院外大會展示,都是內容豐富,思維縝密,令人嘆服,甚至讓人生出病例分享居然能夠講得如此高大上,絲毫不亞於專題報告的感慨。教授們的講課,更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行雲流水的講授間流露出深厚的學術功底。

越是閱歷豐富越是謹慎細微

然而,儘管協和老師們的疑難病診治經驗遠超普通醫院的大夫,但越是閱歷豐富,對疾病越是有敬畏之心,越是保持謹慎的態度。

一日在施舉紅教授的門診辦公室來了一位24歲的小夥子,由於反覆發生心絞痛而被當地醫院診斷為「冠心病」,儘管安置了冠脈支架後胸痛仍然反覆發作。施教授指著患者的CT片對旁邊的進修大夫說,大家對這麼年輕的「冠心病」患者會不會奇怪和警惕呢?看到CT上「發毛」的主動脈壁了嗎,這是增厚的血管壁,是血管炎的影像學表現之一,如果之前的大夫考慮到了心絞痛可能是由血管炎引起,就會仔細閱讀影像學,發現對診斷有利的蛛絲馬跡,不會輕易把這個病人診斷為冠心病。作為醫生,我們最重要的本領就是要「會看病」,牢固的基礎知識是基本要求。一番話讓在場的各位進修大夫汗顏,心裡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精進技術。

儘管協和有說不盡的種種精妙,但最讓我們深受熏陶的卻是老師們嚴謹務實、謙虛勤奮的學術精神,這無疑是充滿浮誇功利的社會中難得的清流。朱元珏教授八十多歲仍然活躍在臨床一線,深受人們尊敬的呼吸大家,卻把參加疑難病例討論視作學習,令人非常敬佩,也為後輩樹立了終身學習的楷模。此外,蔡柏薔、王孟昭、徐凱峰、施舉紅、許文兵、留永健、徐作軍、王漢萍、徐燕等醫師,或低調務實,或追求完美,或勤於專研,或思維縝密,或善於總結,雖各有擅長,但無不體現了協和「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院訓精神。記得某日在協和國際會議大樓前一隊教授魚貫而行,氣宇軒昂,談吐自如,令路人肅然起敬。其實真正令人嘆服的,是滿腹學識後自然流露的儒雅與自信。

每一天都在上演福爾摩斯式的探案,協和的精妙與自信源於什麼?

這樣的自信,正是源自協和老師們紮實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臨床知識。留永健老師以精於讀片而著稱。一位發熱、咯血的患者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高,但多次住院檢查都沒有發現病因,病程長達一年多,患者痛苦不堪。留永健老師剛好是他這次住院的主治大夫,在仔細研究患者歷次肺部CT時發現,以前被認為是支氣管擴張的病灶實際上是「隧道征」,同時詢問出患者有疫區接觸史,於是高度懷疑是肺吸蟲感染。雖然患者此前住院也反覆排查過寄生蟲,都沒有陽性結果,但留老師仍堅持要對寄生蟲一查到底。他讓患者留了新鮮痰,親自顯微鏡下仔細觀察了半個多小時,終於找到了肺吸蟲的蟲卵,病因得以破解,也留下了這段火眼金星的佳話。(了解此病例詳情,請戳>>>肺里有蟲子鑽出的「隧道」,咳出爛桃樣痰液……多數醫生都考慮寄生蟲,卻為何遲遲無法拍板?)

當然,對協和老師們而言,執著的自信以及不斷對自我的反省是難以割裂的,因為都源於對真相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位來自新疆的女患者,因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難輾轉來協和就診,影像學顯示右肺瀰漫性小葉間隔增厚。王漢萍主治大夫經過檢查將病變初步定為於肺淋巴或血管系統,但患者不願繼續檢查,於是推斷為「右肺淋巴管阻塞」,讓病人暫且出院以低脂飲食試療1月。隨訪期間,一位進修醫生提出提出,遇到過一例「肺靜脈閉鎖」患者的影像學表現與這個患者類似,遂聯繫患者返回協和複診。經過肺血管造影,證實患者確為右肺靜脈閉鎖。王老師詳細整理病例資料,與各位進修大夫一起分享經驗,且特別提到感謝之前進修醫生給予的提示,其謙虛務實的作風令人敬佩。

一年的學習縱然是有歸期的,但是沒有期限的是協和對每一個在此學習過的人潛移默化的熏陶,讓我們的人生也欣然浸汲了協和的色彩和元素。即便我們回到原來的地方,我們也不再是原來的我們。因為我們已經體驗了學術的清流並為之折服,並深深認同嚴謹求精且終身學習的品格。

All roads lead to Rome。我原以為去協和是為了尋找一條通往羅馬的道路,然而不知不覺中,協和卻成為了我心中的羅馬。

作者介紹

每一天都在上演福爾摩斯式的探案,協和的精妙與自信源於什麼?

何萍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四川大學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四川省醫學會間質性肺疾病學組副組長;西部間質性肺疾病聯盟常委;西南呼吸介入聯盟理事;發表SCI及國內核心期刊論文十餘篇,參與編寫人民衛生出版社論著6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醫精誠 的精彩文章:

明星翟天臨,北影博士遭學術打假:博士頭銜,不是輕飄飄拿來炫耀的人設
山東台 「主任醫師開假藥」?別讓情緒沖昏理智,律師冷靜分析涉事各方行為

TAG:大醫精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