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老祖宗的處世哲學,越早懂越好

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老祖宗的處世哲學,越早懂越好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沒有人再去借米借柴的現象了,不過在以前,由於人們的生活條件差,缺食少穿現象很普遍。現在很少人在燒柴了,即使在農村,現在也用上了煤氣,生活條件一天比一天好,有時候還是十分懷念以前的生活,手拉風箱,燒著鍋台,一股濃濃的情誼湧上心頭。

大家茶餘飯後圍坐在老樹下,七嘴八舌的議論著家長里短,臉上洋溢著愉快的笑容,爽朗的笑聲很遠都能聽見。這時候經常能從老人嘴裡聽到一些俗語,聽起來十分幽默,這時候十分羨慕這些老人,感覺他們很有學識,其中就有這麼一句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老祖宗的處世哲學,越早懂越好。

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那就是在以前我們在借東西的時候,可以借米借衣服,但是不能借燒的柴和穿的鞋。這時候很多人就會感到疑惑,米和柴相比較,還是金貴的多,尤其是在以前,很多人都吃不飽飯,柴到處都有,為什麼會這麼做呢?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句話背後隱含的道理,就知道我們的老祖宗為什麼會這麼說了。

我們都知道,家裡燒的柴火,並不是什麼稀奇東西,漫山遍野到處都有,所以只要出去撿,隨手就能背回家一大捆柴,如果這家人連柴都去向別人家借的話,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家人太懶惰,所以是沒人借給他們的,大家都十分討厭懶惰的人,這樣的人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們。

人窮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懶惰,懶是萬惡之根源,人們不會嘲笑那些因為勤奮而沒有得到回報的人,反而還會幫助他們。而那些不求上進,不思進取,這樣懶惰的人,就像過街的老鼠,人人都厭惡他。曾國藩曾經說過:「一勤天下無難事」,只要我們勤勞,天底下沒有辦不成的事情,那些勤勞的人,到哪裡都受歡迎,而那些懶惰的人,到哪裡都受人們憎惡。

在以前,有些人家裡很窮,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很多衣服都是補了又補,縫了又縫的,估計現在年輕人,很多都想像不到原來那種貧苦的生活,有時候要出去辦事,需要穿的體面一點,這時候就需要去家庭條件好的人家借,這時候一般是不會遭到拒絕的,畢竟誰都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的農民都還是很淳樸的,都還是會幫這個忙的。

但是關於為什麼不借鞋,我們要了解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因為那個年代,人們腳上穿的鞋子,大部分都是自己編的草鞋,如果自己勤奮,就不可能沒有鞋穿,因為編草鞋的原材料也是到處都是,這也側面反映出了借鞋的人十分懶惰,所以不會有人借鞋的。

雖然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沒有人再借這樣的東西了,感覺這句俗語不適合當今這個時代了,其實不然,我們從這句俗語中可以領悟到,當今人們經常會借錢,這都是一個道理的,所以我們在借錢的時候也要看清楚,那些錢可以借,那些錢不可以借,就像這樣懶惰之人,我們是不能借給他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祖宗總結的四不摸:木匠的斧子,廚子的刀,還有兩不摸是什麼?
老祖宗的忠告:做人要懂得,禍從口出,這五種話盡量不要說

TAG:老張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