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滿洲人的「點兒」

老滿洲人的「點兒」

《老滿洲人的「點兒」》

現在的人稱時間叫「點兒」,可見將「點兒」看作時間的代名詞。滿洲又常用一個詞,叫「前兒」,比如兩個熟人見面,先問一聲「您啥前兒來的?」回答說:「我來老前了!」「前兒」是時侯或時間的代名詞了。過去老滿洲人在沒有鐘錶來,斷定時間下,是怎樣來表達時間的呢?

一、用更次來估計夜間的時刻。「更」應讀作jieng一聲,不該讀成geng(一聲),像漢字「模」,和「樣」字組合就該讀mu(二聲),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將這兩個字讀錯了。門衛應稱「更(京)夫」,主要責任是「打更(京)」。

過去人把一夜分成五個更次,每個更次是一個時辰(兩小時)。三更天是子夜,在這個時間起床勞作稱做「起大五更」,後稱做「起五更」。

二、用公雞啼鳴來估計時間;雄雞啼鳴是雞的天性,它總是在後半夜兩點多鐘開始「打鳴」,每隔一定的時問會再啼一次,冬季黎明前會啼叫四次,夏季為三次。農民根椐雞叫的遍次起床(炕)去勞作。所以人們常常約定「雞叫幾遍起床幹活」(多是冬打時期)。

三、用太陽,估計時間:滿洲人將拂曉叫做「放哨」,所以「拂曉」「黎明」就是滿州人說的「放哨」。這個時候是冬季一天之中最冷的時候,人們又稱「小鬼吡牙」來形容「冷」。太陽出山稱做「日頭冒紅,」太陽逐漸升起的高度用「杆子」來來比較――太陽與地平面的夾角約15度時,稱作「一杆子高」,然後太陽逐漸高升稱做「兩杆子高」和「三杆子高」。將近十點鐘左右的時候稱做「東南晌」時候,中午稱做「響午頭」,下午1點至2點稱做「偏晌」或「貼晌」。太陽沒落山前和早晨一樣,稱做「幾杆子高」,太陽落山稱「日頭卡山」,黃昏時稱做「雀蒙眼時候」,把上午稱「頭午」或「上半晌」,下午稱「後午」或「下半響」。

四、用三星衡量時間:「三星」人們稱做「冷星」,因只有秋分至春分節氣晚上才會出現,所以用它來衡量時間的標準是不準確的,它只有在冬至前後才有「三星放橫」的情景,而這了情景正是「子夜」時分。

用物體等來參照時間,在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還被人們引用,後來由於鐘錶和文化的普及,這種現象逐漸消失了。

作者富察晨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清代皇帝近支後裔
這次滿族鐵漢吳京再次出馬,「拯救」地球!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