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驚蟄春回,靜待芳茗

驚蟄春回,靜待芳茗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因避漢景帝劉啟諱而改名,「驚」比「啟」字更帶著萬物生長的朝氣。

深秋、寒冬到初春,漫長的寒冷冬眠,萬物彷彿睡了一個長久的覺,驚蟄里被一聲春雷叫醒。

一場喜雨甘霖落下,萬物開始萌動,將給我們帶來無盡的「驚喜」。

驚蟄 · 靜待芳茗

一候桃始華:驚蟄一來,蟄伏一冬的桃花始開,自此漸盛;

二候倉庚鳴:倉庚即黃鸝,也開始在翠柳間鳴唱;

三候鷹化為鳩:春氣溫和讓鷹都變得溫柔,悄悄躲起來繁育後代而不見蹤影,只有蟄伏的鳩開始鳴叫求偶,使古人誤以為鷹變成了鳩。

驚蟄春回,靜待芳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驚蟄春回,靜待芳茗

漫長的秋冬過往,茶倉里的存茶早已經見底,存放過年的綠茶早已陳味顯現,芳香不在,鮮爽盡無。

此時老茶客早已經陷入「茶荒」,眼巴巴的等待春茶的來臨,這種迫切的感覺只有深愛茶的人才懂。

茶諺雲: 萬物長,驚蟄過,茶脫殼。

春回大地,茶脫殼,仿若襁褓的嬰孩,欣欣然張開睡眼,迫不及待吐露新綠,經歷漫長的寒冷季節,雨雪的洗禮,茶芽更加肥壯、緊實。

無數愛茶人為什麼那麼熱捧明前、頭采,一方面是「茶荒」已久,更重要是頭采滋味的醇厚鮮爽,在一杯春茶里留住春天的芬芳。

驚蟄已到,日暖風柔,芳茗不遠,只需靜待!

驚蟄春回,靜待芳茗

驚蟄春回,靜待芳茗

驚蟄 · 吃茶養生

驚蟄後,天氣逐步溫暖,需要早起舒展筋骨,讀書做事了,在春光中精神會更加振奮,效率倍增。

若此時仍遲睡晚起,暮氣沉沉,老氣橫秋,人也會越來越沒精神。

驚蟄時天氣還相對寒冷、乾燥,毛孔還是緊閉的,人體內火會旺,易鬱熱上火,應以疏肝、涼血為主,不宜吃辛辣、溫補之物。

此時經常乍暖還寒,病毒、細菌也活躍起來了,也是流行病的多發期,應調理防病毒,提升免疫力。

此時,雖然新茶未出,每日煮一壺老白茶,疏肝理氣,清熱退火;

沖泡一壺熟記普洱茶,平和滑潤的茶湯能調理春節後還未恢復的腸胃,提升身體免疫力,抑制病毒、細菌的侵害,防止換季的過敏、感冒等癥狀。

一年之計在於春,有茶相伴,溫暖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怕把茶存壞了?家庭存普洱該怎麼做?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