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今年兩會報告為何未提及互金?P2P的未來只有一條出路!

今年兩會報告為何未提及互金?P2P的未來只有一條出路!

網貸之家專欄頻道

700 互金意見領袖、投資達人入駐

10000 原創投稿

授權網貸之家發布

作者 | 肥皂

(本文系作者授權首發作品,未經網貸之家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從設立之初直到今日,發展了12年的互聯網金融,在2019年又迎來的新的開始。也許,對大多數互聯網金融的人來講日子並不好過。今年年初,一系列政策的問世,標誌著互聯網金融即將進入一個「淘汰時代」。然而,有阻礙必定能夠帶來發展,整治亂象是為了行業能夠規範。

昨日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再次提及「互聯網金融」。這又蘊含了怎樣的信號?

面對新年以來,股市的持續火熱,也許投資者不再看中互聯網金融給的那一點收益。步履蹣跚的互金在2019年又應該怎麼去發展?

根據市場環境和監管政策來看,回歸本質的互聯網金融才是最好的發展。

1

政府工作報告為何沒提「互金」

雖然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到互聯網金融相關辭彙,但是多次提及了化解金融風險。

現階段,化解金融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之一。那麼,互聯網金融雖然不是金融機構,但是也從事金融業務,所以化解金融風險中包含了互聯網金融風險。過去的2018年,註定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中留下沉重的一筆。回歸前一年,風險爆發,平台出清成了關鍵詞。整個行業也在加速洗牌。

隨之,整個行業進入了整治期,政策頻出。不管是打擊逃廢債,還是督導平台良性清盤,都是在幫助互聯網金融化解風險。隨著整治的不斷深入,行業自律自查也進入了關鍵期,尤其是2019年3月底監管機構就要公布行政核查的結果,對於互金企業、網貸平台來講到了最後交答卷的時刻。

所以,整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一樣,2018年監管也在逐步的化解風險。畢竟,從風險傳遞的角度來看,互金的風險雖然來自於行業本身,也與整個金融大環境有必然的聯繫。風險傳導加劇了互金的風險,化解金融風險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對涉及金融業務的企業不管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都要一併化解風險。

2

風險成因,過度消耗

近期,我們也看到不斷有網貸平台陸續出清,宣布良性退出,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金額上,互聯網金融、網貸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小。有觀點甚至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一去不返,已經涼涼。

從投資角度來講,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漸落地、銀行、公募基金、股市態勢的上揚,這些「老理財方式」重新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不得不說,互聯網金融從投資、獲客角度生存空間變得狹窄。年後跟朋友聊天,自己的資金全部都買銀行理財了,不是網貸、互金不想投資,實在是不敢投資。

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清理存量、不得新增出借人是一條「鐵律」。即便是,最終有平台能夠通過監管的備案,可以進行出借人增量,那麼這個市場的蛋糕又能剩下多少?

從本質而言,互聯網金融、網貸在前幾年的發展中,過分的消耗了「投資者資源」。

這個過分消耗體現在,經營、運營的偏重化現象嚴重,只注重前端對於投資者、出借人的獲取,不遺餘力的下大力氣、下血本進行獲客。廣告滿天飛、植入網劇、蹭熱點、還有羊毛營銷。我們暫且不論監管,從市場角度而言,當一家公司在營銷層面上手段用盡的時候,不僅僅是自己的黔驢技窮,也是過度開發了整個市場。那麼對於後端的借款人,風控手段的革新,投入要比前端的營銷少很多。

所以,互聯網金融在前幾年的發展,只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在獲客端大有作為,對於借款端意識不足,準備不足,風險防控上也不足。這就造成了極大的偏差。

現階段看,政策的收緊,先從前端獲客開始,也讓互聯網金融如坐針氈,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斷了財路。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普惠金融的定義到底是什麼?相信大多數互聯網金融的從業者只是認為讓更多的投資者去享受互金帶來的收益,滿足那些傳統金融機構滿足不了的投資者。但是,從今年兩會的報告中看,普惠金融的定義更像是讓中小微企業能夠借到錢。

深耕資產端、細分借款人,對於互聯網金融來講只不過是二到三年的時間。這一切要從824政策說起。該政策中首次對網貸的借款人進行限額,但是從長遠來看,其實就是為了讓互聯網金融、網貸立足於小微企業融資進行發展。

然而,收效甚微。有的平台為了突破限額另闢蹊徑,拆分標的、錯配標的、甚至違規發行大額「資管產品」。直到受到監管,風險爆發才回過神來。其實,在2019年,互聯網金融要想生存發展回歸本質是最為重要的。

在824政策給網貸平台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發現,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那麼試問一下現存的網貸平台,有多少敢摸著自己良心說自己是純信息中介機構,沒有資金池?當下,互聯網金融、網貸最大的風險,依然是來自於前端投資者不能完全兌付的風險,後端的借款人不穩,或者本來經營者違法違規,最終表現出來的風險依舊是不能兌付。

金融風險整治的過程中,對於風險自擔,取消剛性兌付也在慢慢的落地實施。說句良心話,如果要出借人風險自擔,那麼——

首先互金平台、網貸平台必須要把好借款人的風控關口,你要先保證標的、借款不能是假的,如果存在虛假標的那就成了來騙出借人的資金。

其次,中介平台撮合信息,你不能是資金池模式。資金池模式肯定違法違規,從金融業務角度來講,資金池等於你代替出借人進行投資。說實話,資金池代表著你能操控資金,投資安全沒有保障。

那麼,對於2019年,即將面臨行政核查公布的網貸平台,未來之路又在哪裡呢?

3

「倖存者之路」,回歸本質

首先,互聯網金融、網貸平台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說句大實話,補充傳統金融機構的短板,立足互聯網做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這個基調永遠不變。

從前幾年的發展看來,互金平台像是一個掠奪者,來搶傳統金融機構的生意。買銀行理財產品不夠門檻的來我這買,銀行不給你借錢,我來給你借。在業務規模無限擴張的同時,風險也在無限擴大。尤其是在借款埠,無節制放款、無條件放款,在一定時期成為了常態化。什麼企業都給,什麼人都放,利息偏高、暴力催收等問題屢見不鮮。

如果這些「負面問題」成了互金的主基調,那整個行業的發展一定沒有明天。所以,先明確自身的定位很重要,回歸本質回歸中介角色,才是一個良性的發展。

其次,對於傳統金融機構的短板補充,並不是一個邊緣化的角色。有觀點認為,互金、網貸就算是等到最後備案剩不下幾家,越來越邊緣化。確實,也許最終備案的平台所剩不多,但是「倖存者」往往能笑到最後。

拿借款端來講,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也在逐步降低借款門檻,並且中央出台多項舉措,要求銀行調結構,重點支持小微企業借款。然而,門檻再降低,小微企業的借款時間、周期都有一定的制約,互聯網金融應該在此時補短板。

畢竟、速度快依舊是互金借款的最大特點。從整個借款生態結構來講,正是因為有了「主力」銀行的借款,對於借款人才能有所保障。如果單憑藉款人在互金的借款,額度上不能滿足,借款人又會四處借錢,拆東補西。所以,打好時間差、用於小微企業融資「空白期」,是互金、網貸開發根植資產端的重要突破口。

最後,去年的風險溢價雖然制約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但是互聯網 金融的趨勢依然是不可逆的趨勢。從互聯網金融、網貸合規出台的政策來看,想要解決問題,想要合規,平台回歸本質是最佳解決問題的途徑。之前有消息傳,很多頭部平台也許會完不成合規,我認為這個問題很好理解,船太大、開的太遠,沒法調頭,回不到來時的彼岸。

總結一句話:回歸本質的互金將在2019年能夠良性的發展,這樣子像極了愛情。

作者:肥皂

版權聲明:文章系作者原創作品,已授權網貸之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並註明原作者。

來源 | 網貸之家專欄

聲明 | 登載文章內容僅供傳遞信息,不構成投資建議,轉載請註明來源網貸之家。

精彩爆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貸之家 的精彩文章:

超七成P2P零逾期?大平台逾期數據信披質量堪憂
《濤動周期論》:「人生髮財靠康波」

TAG:網貸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