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慈禧太后修園子的錢拿來買軍艦,甲午海戰是否能贏
在清末的時候,慈禧太后把軍費拿去修了頤和園。如果把當初修頤和園的錢撥給北洋水師添軍艦,甲午海戰能不能贏?
首先說結論,因為相比起海軍的巨大支出,頤和園的建設費用實在是太少了,甲午戰敗是整個國家意志力和執行力的全面失敗,也是生產力和制度落後的結果,不是不修一個頤和園就能夠扭轉的。
先說頤和園,頤和園是在1886年開始重建的。一共56項工程,總共用了300多萬兩銀子,這些工程,佔據頤和園工程總量的一半以上。可以估計,頤和園總工程的費用大概在500萬到600萬兩左右。這個差距出入不會很大。頤和園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新修的,有很多建築都有原來的基礎,而且被毀的建築也沒有被全部修復,論規模比起以前還是差很多的,考慮到個人的中飽私囊和白銀貶值的因素。所以頤和園耗資數千萬兩,這句話很不現實。
那麼這點錢能夠幹嘛呢?當年北洋水師每年的經費是200萬,實際上清朝政府從上到下都缺錢,所以北洋水師每年只有100萬左右,而頤和園建造的費用大概能給個五六年,但問題是,北洋水師從籌建到覆滅的20多年時間中,差不多年年都在缺錢。
如果說只顧眼前只買軍艦了。實際上在當時,最大的戰艦,比如說吉野戰艦,中國的鎮遠戰艦。當時的英鎊大概是三四十萬,也就是說頤和園可以買三條戰艦。表面上來看,有這麼三條戰艦加入北洋水師,確實能夠獲得一定的優勢,但是在甲午海戰一爆發的時候,就有人建議去南美洲購買軍艦救急。但是人家都知道你是買來臨時抱佛腳的,急著拿來救命,所以人家都是要往死里宰你,所以是獅子大開口,最後也沒成。
小日本在幹什麼呢?在之前的兩個月,日本已經擠出了合計6000萬日元,來應對可能爆發的戰爭,並且在戰後還發出了國內籌集債券所籌集到更多軍費,這個時候李鴻章磨破了嘴皮子,財務部要了150萬兩,還不能馬上交過來,由於國內籌款速度慢而且數額不足。所以說論燒錢來講,李鴻章真的不如日本人。
1894年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就向英國訂購了兩個上萬噸的戰艦。這兩個戰艦。比起中國的戰艦都有壓倒性的優勢,不過日本人也沒想到戰爭這麼快爆發,這兩條戰艦最終參加了日俄戰爭。而且這兩條戰艦也非常貴,就頤和園的那點錢只能夠買一艘外加一點炮彈。
日本軍費是個加速增長的過程,甲午海戰之前,日本的軍費已經到達了政府預算的10%到15%。日本人光是向歐洲買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就花掉了上千萬英鎊。
所以在當時,慈禧太后修個園子比起日本人的軍費來講,簡直就像小孩買玩具一樣。


※故宮建築群面積龐大,為何百年沒有鳥在上面拉屎?這是古人的智慧
※千萬新兵還沒上戰場就死光了,慘死的背後,是抗戰中最凄慘的內幕
TAG:阿布讀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