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姜子牙天書去哪了?此地出土一千年前文物,專家:此書將改寫歷史

姜子牙天書去哪了?此地出土一千年前文物,專家:此書將改寫歷史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姜子牙是個傑出的男人,在一片末世的混沌中,他看到了殷商的覆滅和周朝的初生,他同樣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驚世才華。在寒微的出身前和世人的奚落中,他沒有放棄自己,努力的忍辱偷生,努力的讀書學習,最終把握住了時機,參與開創了一個光榮而偉大的新時代。然而他所寫的一本書也十分著名,也就是《六韜》。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著名的的兵法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最早明確收錄此書的是《隋書·經籍志》,題為「周文王師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呂望。

但是自宋代以來,就不斷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從此書的內容,文風及近年出土文物資料等分析,可大致斷定《六韜》是戰國時期黃老道家典籍。全書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韜》的內容十分廣泛,對有關戰爭和各方面問題,幾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戰略論和戰術論。

周初太公望(即呂尚、姜子牙)所著,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從南宋開始,《太公六韜》一直被懷疑為偽書,特別是清代,更被確定為偽書,但是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中,發現了大批竹簡,其中就有《太公》的五十多枚,這就證明《太公》至少在西漢時已廣泛流傳,改寫了歷史上所傳的流言,偽說也就不攻自破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史合參 的精彩文章:

中國近代四大武術高手有多厲害?李小龍只能排最後,第一無人能敵
清朝最後一個有遠見的大臣,遠超過曾國藩,如果不死清朝不會滅亡

TAG:經史合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