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華嚴是能證,大方廣是所證

佛華嚴是能證,大方廣是所證

佛華嚴是能證,大方廣是所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那麼法的部分呢?我們這裡用「大方廣」三個字來形容。佛華嚴是能證,能夠證入的部分;大方廣是所證,你所要證得的。因為用能所兩個字,我們就有一個主詞,一個受詞的這種情況。所以你會一直有一個錯覺,有一個法在外面。其實不是這樣子,是呈現出來的那個境界,不是外求的。

很多人求生凈土,有一個外在的阿彌陀佛,會接引你到外面的那個極樂世界去。假如有那樣的極樂世界,跟你講保證是魔境。因為那個阿彌陀佛是你自性的呈現,那個極樂世界是你唯心所現,你要懂得這種意義,而不是外面另外有一個。假如外面還有一個,就算是真的那也是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有為法。所以我們在修學上要有這層認識,不是另外有。

那麼能證的部分我們知道了,我們還是假用這種方便語來講所證的部分,叫大方廣。我們所要入的這個境界到底是什麼境界呢?那麼不能用定義來講,定義來講的話,經題就很長了,所以他把那一個境界簡單地用三個字來形容,叫作大方廣。

那麼大,是無所不包,才叫作大。所以佛法裡面,我們佛門中常常用大這個字。大佛寺,大佛,沒有人叫作小佛,大家都在講大。再怎麼精緻也要叫大,都用大這個字用的多。大的意思佛法用大很多,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不是普通的慈悲加大。假如你把那個慈悲心放大的話,那還叫作小慈小悲。不管你再怎麼放大,還是世間的慈悲。

佛法講的慈悲,那是講在絕對平等、絕對清凈的立場上來講的,所以那叫作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切眾生跟我是同一體的,那麼既然是同一體,我要怎麼樣,他就是怎麼樣。譬如說我怕死,一切眾生都怕死,那我就不能殺生。你體會到這一點,你打死一隻螞蟻就是等於打死我自己一樣,有沒有這種想法?當這種觀念產生的時候,這才叫大慈大悲。

我們現在慈悲是怎麼樣?我要救濟人家,既然救濟一個,我就救濟兩個,我既然出一千塊,我乾脆大慈大悲出一萬塊好了。這個不叫大慈大悲,這是世間法的慈悲。

你沒有用心性去作比量。我,愛不愛我的父母?你想想看,我愛我的父母;那麼所有的人一切眾生都愛他的父母,是不是這樣?那可不可以吃人家的父母?所以老豬你就不要吃了,因為豬兒子會愛他的父母對不對?我愛不愛我的子女?當然愛,那人家愛不愛他的子女?當然愛,所以你不要烤乳豬嘛!那豬肉你都不會吃了,雞肉也都不會吃了,魚也不會吃了。那天下這樣,那你要不要吃素?看你有沒有大慈大悲。

你在這個定義之下,你很自然你會發現你該做哪些事,哪些事不該做。該不該的時候,你就已經走上菩提道了。你就不再是在那邊說,哦,我現在還沒很精進呢,大概六齋日以外可以吧,可以什麼呀?你沒有慈悲心就講說沒有慈悲心,你不要問師父可以不可以,師父說可以,那有罪都叫師父擔著。

常有這種情況啊!因為你的比量境界都還沒有。所以在修學上我們要懂得,這個就是佛法講的那「大」的定義。大,無所不包,你看看在這個定義之下你會發覺,大慈大悲都無所不包了。那更何況所謂「大智慧」那種狀況、那種境界。

擷自《六十華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靜態修行&動態修行
片斷式的思維模式&無盡式的思維模式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