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互聯網攻陷中老年人群:奶奶搶紅包,外婆學美圖

互聯網攻陷中老年人群:奶奶搶紅包,外婆學美圖

來源: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

六十多歲的奶奶在群里樂此不疲地搶紅包,一旁的爺爺說:「這些年輕人的玩意兒,我們就不參與了。」但眼神不斷瞟著奶奶紅包的數額。

教外婆用美圖秀秀,和媽媽成為微信好友,讓岳父學做微商......

或許是我們在城市生活的時間太久了,每當想到互聯網的發展,想起的總是創業、融資、風口、趨勢。但是當我們回到家鄉,才能發現,互聯網給家人帶來的影響才是最直接的。

有人教父母第一次使用微信,點贊都要小心翼翼;六十多歲的奶奶,今年加入了家族群,和小輩們一起搶紅包;一位第一次用微信支付的父親,差點花幾百萬買下一個衣櫃。

下面這些,都是他們與親人之間,圍繞互聯網發生的故事。

擁抱移動支付時代的春城

作者: 孤島嶼塵

坐標:昆明

大年三十的夜晚,我們一家人圍在飯桌前,談笑之間還不忘用智能手機進行「互動」。先是集五福互換花花卡,大人小孩相互掃福字;然後是家族群里的接力發紅包,這是我們這個家族的一項「傳統」。

去年在一旁觀戰的奶奶,今年也加入了這一娛樂活動,「唉,我才搶到兩毛錢。」「哇,我看看你搶到多少?」看著60多歲的奶奶在群里樂此不疲地搶紅包,一旁的爺爺說:「這些年輕人的玩意兒,我們就不參與了。」但眼神不斷瞟著奶奶紅包的數額。

全民K歌是我媽用得最勤的軟體

作者:小h_9c61

坐標:河南周口

回家第一天晚上,我放下手機去爸媽那屋找他們說話,發現他們一個兩個都拿著手機不知道在玩什麼,開著外放音量很大,就是沒有人搭理我。

我湊近我媽身邊看見她在看《愛情保衛戰》,湊到我爸身邊看見他在看軍事新聞。

之後我就想為什麼爸媽這次這麼沉迷於手機,尤其是我媽媽,以前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手機有啥好玩的?」後來我發現家裡裝了WiFi。

我媽媽說:「反正不限流量也用不了多少錢,可以隨便看視頻了。」

我媽媽是70年代的人,只上過小學一年級。翻開媽媽的手機,軟體有全民K歌,惠頭條,火山小視頻。全民K歌算是用得比較勤的軟體。每天下午,家裡不是紅塵情歌在單曲循環,就是鳳凰傳奇的歌在一直播放。她的好友列表大部分是同齡人,我的嬸嬸、叔叔、小姨、姑姑,都非常積極的在上面發表自己的作品。

媽媽雖然不識字,但她很積極地學會了微信,每次都主動地讓我和爸爸教她。老媽喜歡和大妗子(大舅的妻子)聊天,大妗子還喜歡用P圖軟體把自己的和我老媽的臉P到其他都市麗人身上,然後發給我媽,我媽老愛美,把這些P的圖片當做自己的頭像。

他們總是很謹慎的,生怕按錯東西出問題

作者:糯米不開花_3e51

華南師範大學學生

嘟~手機震動了一下,是一條微信新消息——「『梅』請求添加你為朋友」。

「同意」!按下發送鍵的同時,我不自覺笑了笑,從此微信好友數量榮破七百大關!只是,對方並不是別人,而是我媽。

手機剛買回來,弟弟就幫我媽下載各種軟體,接著我收到了媽的好友申請,莫名有點興奮。媽當然還不會玩,只是在弟弟的指導下試試發語音,沖著手機隨便說了兩句發到我弟的微信上。

弟在教我媽使用新手機

聽著自己的聲音從另一部手機上傳出來,可能是覺得好玩又神奇,媽憨憨地笑著,像個孩子一樣這裡看看,那裡看看,點開自己發的語音聽了一遍又一遍,然後滿意地說:「晚上有空時再教我。」

他們總是懷著很謹慎的心情,生怕按錯東西出問題,因為常年勞作而顯得粗大的手指,很生疏地在屏幕間滑動,像個不入流的小丑。即使教了他們很多次,只需輕輕一划即可,但他們總是僵硬地使盡全力去劃。

教我媽怎樣發語音,怎樣視頻

「朋友圈呢,是可以看到你的好友發的東西的,你可以為他點個贊,就像這樣。」說著,我弟便幫我媽點了個贊。媽有點惶恐,伸手想要制止弟弟。

「不會怎樣的,擔心什麼!」媽這才不作聲了。看著媽那小心翼翼的樣子,就像小孩子怕做錯事被大人懲罰。

微信培養了母親的「錯誤」,我卻非常感激微信的存在。

作者:太遠_4

標: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在我的印象里,母親的眼淚總是那麼多。

在我第一次去大學的路上,母親在高鐵站門口一言不發,久久不願離去。當電話還沒引入山裡,母親通過書信看見了父親的筆跡,雙手顫抖;當山裡手機普及,母親聽見姐姐們的聲音,淚眼迷離;當微信在山裡普及,母親沒了離別時的流淚不語,因為視頻電話隨時隨地都能以最廉價的方式讓我們全家團聚。

我有四個外甥,幾個外甥自各自出生以來,互相之間或是沒相見,或是僅見過不到兩次面。但是幾個表兄妹之間的感情交流並未受制於空間。

通過在微信家庭群里通視頻電話,小傢伙們打開視頻就能認出對方是哪位哥哥、弟弟或妹妹。有時候小傢伙們甚至會主動說想和某位哥哥弟弟或妹妹相見。

很多次,我只能在視頻電話里看見母親臉上的皺紋,或是額頭上發白了許多的頭髮,或是毛孔清晰可見的鼻子。

母親知道我想看小外甥,所以也會特意把手機對著小外甥的方向。同樣的,我多是看到了小外甥臉的局部特徵。我想看清楚母親整個臉的輪廓甚至是上半身,也想看清楚小外甥整體在玩的情景,但我總是看不到。

究其原因,我猜母親只知道前置攝像頭,因為她每次和我視頻電話的時候,都快把手機貼在她自己或是小外甥的臉上。她也不清楚手機前置攝像頭的成像原理,只知道手機屏幕只要離她和小外甥近一些,就能縮短我和他們的距離。

曾經,我也想把相關原理詳細講給母親聽,甚至給她提了幾次大概,然而母親依然改不了這個「壞習慣」。久之,我也不想再讓母親改,因為只有我的母親才會犯這樣的「錯誤」,「錯誤」里是親情和母愛。

鄉愁,一塊屏幕的距離

作者: 劉夢茹_ea3e

坐標:福建三明

這次回家,我看到姨媽開始熱衷於用手機上的美圖軟體給自拍「P圖」,用這些軟體記錄下自己的花樣年華。奶奶會在我的手機上與遠在江蘇的堂弟視頻,翻看他們的「QQ」相冊,以解思念之情,不想錯過他們的成長軌跡。

手機的家族群里,經常能看到遠在國外的親人發出的生活動態,背景是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或是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教堂。長輩們在群里發著一條條人生格言和警示文章,晚輩們發著表情包相互打趣,在除夕的晚上等著搶紅包。

家中的數字電視能在線挂號、繳費,還能聯網,播放網路視頻,我還跟媽媽打趣地說:「我不是捨不得離開家,是捨不得我們家的大電視啊,真想把電視帶走。」

互聯網對我家全包圍

作者:五味香

學校:廈門大學

教老年人用手機真是一件無比需要耐心的事情,尤其是教他們使用智能手機。

我還記得多年前,教我媽使用功能機的情景。比如想要打電話應該先按哪個鍵解鎖,想看通話記錄先按哪個鍵,再按哪個鍵。這樣做的後果是,經過多次演練,她也許會記住應該怎麼打電話,但是永遠也學不會發簡訊,因為她就是不理解什麼是「返回」,什麼是「確定」,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記住每個功能的打開操作方式。

我在教她用智能手機的時候,她還不停嘟囔:「這可比老人機難多了,老人機按什麼數字就是什麼數字,這個連打開數字鍵盤都要找半天。」其實哪有那麼複雜,就是觸屏點一下屏幕的功夫。

我家兩位老人對待手機和網路的共同態度是:不安全。他倆總認為把錢「存在」手機里不靠譜,容易被騙。

「你們知道錢是怎麼『存』在手機里的嗎?」我反問他們。

「不知道!反正就是不安全,電視上都說了!」

戲劇性的是,寒假的最後幾天,我爸竟然讓我幫他開通了微信的二維碼收款功能。我問他,為什麼會開始相信網路支付,他的回答是:「那麼多人都用了,應該是安全的了。」

被手機時代拋棄的文盲母親

作者:小姑娘sherry

新聞學在讀學生

母親使用的手機是所謂的老年機,只具備接打電話的功能,姐姐的孩子與她視頻通話,只能通過父親的手機轉接。父親喜歡問我們如何使用新的手機功能,這時母親也會湊過來看一番。

有時候,那些對我們來說淺顯易懂的信息,母親理解起來卻是十分困難,這個時候的我們總會不由自主的脫口而出:

「跟你說了你也聽不懂,說一百遍了你不會用手機也是白搭。」

「恁不說我咋懂,我年輕那會兒比你們現在懂嘞太多了,不就是現在攆不上了才問恁。」

姐姐過年回家給父親帶了一部新的智能機,母親的眼神里滿是羨慕。

除夕晚上,我教父親使用搶紅包功能,母親便湊過來看,說著:「一個老頭子,你教他那麼多幹啥,會接打電話不就行,就這晚上還不睡覺,學多了更不睡了。」父親此時在今日頭條上搶到了紅包,顧著高興,並未理會母親。我看到母親默默地走進了廚房。

父親習慣於通過手機端觀看電視連續劇,這一活動通常在晚間。同床的母親不得不忍受手機的聒噪。她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東西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一位以前日落而息的人可以追劇到凌晨。隔著房間,我都可以聽到母親讓父親關手機睡覺的聲音。

我把岳父變成微商

作者:yangkeng

坐標:陝西寶雞

岳父家在西安市和寶雞市的分界線中間,屋後就是秦嶺,也是獼猴桃的老家。岳父在家門口種了四畝獼猴桃,辛辛苦苦種了一年,但獼猴桃的收購價卻「便宜得驚人」。

三年前,改變的機會來了。

作為兒女,我們為岳父買了一部智能手機,開了一家微店。直接把家鄉的獼猴桃,通過我們的朋友圈,賣給北上廣的朋友。

第一年,岳父手機還不太會用,更多是在後方支持。他一個人摘桃、曬桃、稱重、包裝,一個人開著車把桃運到鎮上,最後一個人找快遞填單子發貨。

算下來,第一年就掙了2萬左右,客戶基本上都是我們北上廣的微信朋友。緊接著,第二年掙了4萬,翻了一倍。

在這個過程中,岳父的手機也是越用越利落。我們也漸漸把微店的後台經營轉交給父親。父親逐漸能夠自己處理訂單,擔任客服處理收發貨起來,還會把微店地址,轉到一些群里吆喝吸粉。

對於岳父這個自嘲為「互聯網難民」的農民來說,能把智能手機用成這樣,感覺已經相當不容易。

看見岳父從「互聯網難民」變成「達人」,我們也給岳母買了一台新的智能手機,希望能讓她的生活早日「入網」,多點色彩。女兒教岳母使用微信語音聊天時,岳母第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笑得合不攏嘴,這和紀錄片電影《四個春天》里的橋段完全一模一樣。

幾百萬的柜子

作者: BellaZL

我爸買柜子的時候鬧了一個笑話,是關於微信支付的。

我爸媽下午出門,去城裡面逛買傢具的地方,選定完柜子,和老闆談好價格之後,我爸說,試試用微信支付吧,畢竟真的很方便。

我爸拿手機點開微信,加了老闆,填好價格給老闆發過去的時候,一直顯示轉賬不成功,半天錢也沒有轉過去。老闆在旁邊等半天也沒收到錢,我爸把手機給人家老闆一看,老闆就突然笑了起來。

「老闆看看這到底咋回事?」我爸拿著他的小米手機。

「照你這個轉法兒,你擱我這兒買個柜子花個三百多萬啊!你咋輸進去這麼多個零啊!」我爸媽有些尷尬,說那就算了,還是用現金吧。

回來之後跟我感慨:

「果然還是比不得你們年輕人,俺們還是老老實實的用現錢花吧,還是現金方便!」

48歲的婦女:互聯網——「真香」

作者: Li無問

坐標:河南許昌

她是我的姑姑,是「真香群眾」的一份子。

一年前,諸如「網路凈是害人哩」「你看看這些小孩兒們,每天跑來跑去不學習,蹲在人家房子後面聯網瞎捯飭」的話早已讓我的耳朵磨出了繭子。 飯後和附近幾家人一起烤火取暖時,談起網路和智能手機,就是一場激烈的聲討大會,群情激憤,我不敢吱聲。

今年臘月十九,飯後的家門口又升起了火, 素織嬸兒瞅見我:「聽說這個拼多多能指紋支付,我都不知道咋弄哩,你瞅瞅。」杏嫂嫂找到我:「我換了手機,微信不知道咋回事兒登不上去了,這找回密碼啥的你給我弄弄吧?」

姑姑和秀枝嬸兒對在拼多多上拼到的加絨褲子讚不絕口,眾人的微信提示音此起彼伏,她們聊的不再只是「聽說村東頭那個誰家鬧著離婚」,也有從朋友圈獲知的「新疆暴雪壓斷樹」「三亞現在可以穿泳衣,特別熱」。

我教外婆用美圖秀秀

作者: 喜歡番茄醬的少女

學校:河南工業大學

今年回家,我看到外婆的老朋友在我們家,拿著手機給外婆看自己家孫女的照片,聊到最後,那老太太也不忘誇誇自己的孫女。

等到客人走後,外婆問我:「為啥那姑娘臉上有一顆那麼大的紅色的痣,頭上還長倆耳朵?」

我不禁笑出了聲,拿出手機,點開美圖秀秀,設置好特效之後,將鏡頭對準外婆,咔嚓一聲,把拍好的照片給外婆看,「這是特效,可以隨便選一種效果,就可以把自己和特效合成一張圖片了。」

外婆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我怕她記不住,就讓她自己玩兒,好在外婆的理解能力還可以,自己探索一下就弄明白了,還在自己的照片上加了好多特效,有新年裝、暗黑裝,特效下的外婆又是一種風格。

這使我想起來,以前教外婆用微信的時候。那時我為外婆買了一個智能手機,大家著急忙慌地教外婆用各種App,最後趕著過年,外婆只會用微信。

「外婆,你看到這個通訊錄了嗎?點進去,就可以看到媽媽和我的微信號了。」我耐心地講給外婆聽。「哦,上面這個是你的,下面這個是媽媽的。對了,你點進去,就會有一個綠色的方框,那個就是發消息了。」

外婆眯起眼睛,對著光,看了半天。「是這個吧!」「對對,就是這個。點進去之後,左下角有一個圓點,就是發語音的,外婆,你發語音就可以了。你發給我試試。」「好!先點通訊錄,再點發消息,點圓點......」

外婆邊說邊點,居然很快就發了一個消息給我。接著,我開始教外婆如何看鏈接,就是新聞啊,搞笑視頻啊什麼的。「外婆,我剛才給你發了一個鏈接,裡面是視頻,你點開就可以看了。」「好的好的。哦,對了,剛才你說發消息怎麼發來著?」

手機真是個極好極好的東西

作者:豬小豬的日常

重慶大學學生

看著窗外不斷倒退的風景,我時不時低頭玩玩手機,跟在外打工的老爸老媽報一下到哪裡了,跟家裡弟弟說一聲,大概什麼時候到,問一下他跟爺爺想晚餐想吃什麼,我順便買回去。

這次回家,弟弟自豪地跟我說,我在快手上學了很多好玩的東西,爸爸也不去村裡賭博了。這也算是村裡曾經的惡習吧,但現在人人手裡一部手機,人們更樂意刷新聞,跟親戚微信聊天。從某種程度來說,手機真是個極好極好的東西。

「大學生還不知道《大風歌》?」

作者:靈犀_62bc

重慶大學學生

回到家中,寫著往各式各樣「新年好」「新春大吉」字樣的紅包不見了,長輩也開始習慣用微信紅包向晚輩發「紅包」。事實上,沒有了紅包外殼,生活也變得更加便利化和環保了。

每到晚上8點的中國詩詞大會,我就微信掃一掃,進入爸媽最愛的同步答題中,相互比較答題的對錯,比較答對題數,手機上鐺鐺的答題聲也伴著一家人的熱鬧開心變得悅耳起來。

一次,我因為沒有答對大風歌這個詩題還被爸爸嘲笑了一番,「大學生還不知道《大風歌》?」我有些無地自容,更加勤奮學習詩詞,帶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即使是博眼球,也是自我表達的滿足

作者:桃夭_0ceb

坐標:黃山區永豐鄉

家鄉村子裡只剩一家便利店,老闆娘人淳樸熱情,聊天時興奮地為我展示她的娛樂活動,她的手機上有各式各樣的App,購物、視頻,段子、遊戲一應俱全,連我都不禁感嘆,雖然身處這座小小鄉村,她接觸到的信息與時尚竟是與我們同等的。

這些都是她的兒子幫她下載並教他使用的。談及兒子,老闆娘的語氣里充滿自豪,「他在外面的鎮子里上高中,就住宿在學校里,回來時能教我很多新奇的東西。」

我瞅了眼老闆娘的手機,赫然有「抖音」與「快手」這兩個紅遍大陸的App。沒有人光顧店裡時,她便笑呵呵地刷著各種新奇的短視頻,對唱民歌的人、吃超大烤魷魚的、舞蹈誇張的小姑娘樂得不行。

我能感覺到社會中自發形成對某些App的鄙視鏈,彷彿踩一腳就能夠彰顯自己的品味與不同。但當我看到這位阿姨在這座並不富裕的鄉村裡看著手機開懷大笑,她很少有機會走出大山,但卻通過屏幕領略到這個世界不同的精彩,我便認為無可厚非。

小時候,他們教我走路,長大後,我教他們上網

作者:變味水果

坐標:甘肅蘭州

到了春節,當我拿著手機到處掃「福」字或者使勁搖手機的時候,家人們看見了就會很好奇,問我在幹嗎。

我會耐心地向他們解釋每一個活動,在他們的智能手機上下載好App,教家人怎麼操作,於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就有了共同交流的話題,各自彙報著自己的「戰果」——「我搖了1毛!」「我3分鐘就集齊了!」「我還差張敬業福!」

其實最終的結果不重要,珍貴的是幫家人們參加活動的時候,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更頻繁了,同時也教會了爺爺奶奶手機上的一些新功能。小時候,他們教我走路、說話;長大後,我教他們上網、玩微信。

老人們的上網初體驗

作者:鄭慧娟

重慶大學學生

我的爺爺奶奶出生於五十年代,他們在農村呆了一輩子,祖輩們世代為農,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對於互聯網他們不了解,一方面渴望了解,一方面卻又害怕接觸。

自從我上了高中後,學習格外緊張,下鄉看爺爺奶奶的時間少之又少,他們想我了也只好坐車到當陽給我做頓飯,或是接送我上下學,那時候我就想,如果他們會上網,就可以視頻聊天了,他們也不必大老遠地跑一趟了。

後來爺爺的同學、同事們組建了微信群,在群里組織老朋友見面會,也許是感受到了互聯網的便利,又或許是擔心因為不會上網跟不上老朋友,爺爺自己去買了部智能機。拿到智能手機的爺爺十分興奮,假裝不經意地問我使用方法。

正月里走親戚時,弟弟妹妹們都人手一部手機,玩遊戲的玩遊戲、看電視的看電視,父母們也都忙著打牌玩手機,而奶奶卻在一旁看著無事可做,想跟我們說話又怕打擾我們。我拿出ipad教她玩簡單的小遊戲。

最初她並不願玩,我以陪我為由拉著她玩,嘗試過很多遊戲之後,我發現她只能接受水果忍者,慢慢地,她的反應不再像最初一樣遲鈍,她對玩小遊戲、使用iPad的態度也不似之前那樣畏縮、抵觸,我不禁感到欣慰。

外公外婆的微信不再有回復

作者:kenny小哥

坐標:廣東潮州

老家換了新的互聯網電視,外公和外婆不會打開電視。每次想要看電視的時候,他們總需要召喚表弟。

他們還是習慣了從收音機里傳來的帶著些許雜音的聲音,那個小黑匣有時會傳出我聽不懂也不願意聽的潮劇,有時則是不間斷的老年藥品廣告。

相比周圍的老人來說,外公外婆們還算是「時髦」的。

他們有自己的微信號,表弟幫忙申請的,手機的字型大小調到了最大。最開始他們給我打視頻電話的時候,屏幕里常常只有他們的頭髮或者額頭,再後來是他們的一整張臉。

他們在視頻聊天里總是不會找角度拍攝自己,嘗試很久才能使自己完整的臉出現在屏幕中。但是模糊的二維的圖像相比三維的立體人物來說,總是缺少些什麼,而與其他老人,他們更喜歡喝著茶麵對面聊天。

很快他們便不再使用微信了。微信錢包里通過搶紅包得到的那幾塊錢也就從那時起,不增不減,安靜地躺在一個可能不會再被使用的微信賬號里。

不再有回應的微信賬號

奶奶讓我幫她買包餃子神器

作者:全幼兒園最可愛_c87e

重慶大學學生

我一直覺得,我擁有一個緊跟潮流的爺爺奶奶。

爺爺作為一個有文化的人,熱愛學習一切事物,包括智能手機。年近七旬的他,熟練操作著一部華為手機,包括微信,視頻聊天,搶紅包,網上搜索等……而熱愛娛樂的奶奶除了會用微信以外,還能流暢地使用某些短視頻App,並在裡面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回到家之後,迎接我們的奶奶給我們做了飯,吃了熱乎的飯菜,她問我的第一句話是,上次我讓你在網上買的包餃子神器,你帶回來了嗎?

有一天晚上家裡來了客人,過了十二點,我跑到爺爺奶奶的房間里坐會兒。彼時爺爺正躺在床上,我以為他睡了,看起來毫無動靜,誰知他突然打開被子,拿出正在發光的手機遞給我,說:「你幫我看看,我這話費怎麼沒了?」我接過來一看,原來是因為每個月的月租。

回家之前,8歲的弟弟十分高興。我原以為他應該對農村很感興趣,覺得回來能見著很多新奇玩意兒,譬如放煙花爆竹等。但他回來之後也並沒有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嘴裡不停地念叨著「好無聊啊」。或是一直在抱著爸爸的不限流量手機和隊友「開黑」。

我看著小小年紀,說著不正宗的普通話的他,一本正經地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隊友打遊戲的他,感到有一些好笑。

叔叔嬸嬸加入家族群的搶紅包大軍

作者:1c45401f9bd5

廈門大學學生

家裡最大的一個變化在於過年家族群的搶紅包儀式,媽媽以及幾個叔叔嬸嬸成功加入我們的「搶紅包大軍」,搶紅包不再是我們年輕一輩的狂歡,叔伯長輩們搶到紅包的新奇笑臉讓年味漸濃。

接著就是我們家的食雜鋪。先前記賬算賬都是用口頭的方式,媽媽往往苦惱於腦里跟不上,總是稀里糊塗算錯帳,親戚鄰裡間算錯了也不好意思開口再辨一回,陌生人更是「人走茶涼」。

重新對接的新潮支付方式,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媽媽的工作量。同時也適當避免了收錢時候收到假錢的風險。媽媽說,雖然還不會提現也不會查看,但是賒賬少了,付款聲音聽得心裡踏實。

家族群里來了新成員

作者:李十七_a6ea

半個月前,家裡的微信群里突然加入了一個新成員,頭像是空白的,昵稱也是空白的,正好奇是誰呢,小姨的消息蹦出來:外婆學會用微信啦,我們要經常找她聊聊天啊!

哈,居然是外婆,我很驚喜。外婆今年74歲了,從沒上過學,卻把五個子女都教育好了跳出了農門。我打開外婆的對話框,邀請她視頻聊天,看著外婆和外公試探的臉出現在手機屏幕上,我開心地哈哈大笑。

我看著手機屏幕,十幾年過去,外婆老了一些,但依舊美,我長大了,依舊最愛他們。唉,無奈呀,我怎麼長得這麼快。不怕臟不怕累不怕被晒黑,恣意洒脫,瀟洒天真,和愛的人在一起的日子,真是最美好,真是好懷戀。

你和親人之間,因為互聯網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評論區里一起聊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媒體指數 的精彩文章:

今天,我們來聊聊數據如何重構世界
新聞業女子生存圖鑑:專業人多,入行人少,晉陞快的寥寥

TAG:新媒體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