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回歸規律辦教育

回歸規律辦教育

2018年6月,教育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以本為本」,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要回歸常識,圍繞學生刻苦讀書辦教育,引導學生求真學問;回歸本分,引導教師熱愛教學、傾心教學、研究教學,潛心教書育人;回歸初心,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促進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用知識體系、價值體系、創新體系育人;回歸夢想,推動辦學理念、組織管理和教育制度創新,傾力實現教育強國夢。

「四個回歸」的本質,是回歸教育本質,遵循教育規律辦學。雖然「四個回歸」是針對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但對於整個教育系統的改革與發展,卻有著同樣的意義和價值。中國教育走過了「窮國辦大教育」「規模發展」的階段,已進入推進公平、提高質量、促進創新的新時代。「四個回歸」體現了2018年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總特徵,但回歸規律辦教育,仍任重道遠。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於社會的教育需求不斷增長,各國陸續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發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加之社會競爭不斷加劇,而社會競爭又逐步延展到教育系統中來,以教育考試、教育文憑為表徵的教育競爭在各個國家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對我國來說,從改革開放之初恢復高考以來,人民群眾的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教育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但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與矛盾依然存在,教育改革一直在努力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

黨的十九大明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的教育發展目標,就是要改革教育發展過程中重效率輕公平、重數量輕質量、重分數輕素養等不正常的教育現象。

2018年來採取的許多教育改革舉措,就是要逐步實現「四個回歸」,回到遵循教育規律辦教育的軌道上來。但是,長期積累的教育訓練與教育考試傳統、社會競爭所傳遞的教育競爭、勞動就業中的基於教育文憑的選人用人機制等因素,都深刻地影響「四個回歸」的實現。

「四個回歸」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對教育在國家發展中作用的認識,取決於對教師專業屬性的認識,取決於對人的本質與兒童成長的認識。考察教育是否「回歸常識」「回歸本分」,關鍵在於教育是否把學生、把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放在首位,真正以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辦教育。

唯其如此,才能尊重兒童天性,呵護兒童的好奇心,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才能以適切的方式方法,為兒童提供與其個性化身心發展特點相適應的教育;才能走出基於統一的教育標準和考試分數,看到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不同的方面個性化、多樣化的成長與發展。

推進「四個回歸」,各地區、各級各類學校,都還需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系統思考,全面系統地設計學校發展過程中各教育要素的彼此關係,促進各要素以人的發展為核心,協調發展,從而保障作為一個具體人才培養機構的學校以及作為一個專業系統的國家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

這一重要指示深刻闡明了長期存在的教育評價「五唯」問題,表明了解決問題的堅決態度。坦率地講,今日之教育,諸多沒有「回歸」教育本質、沒有遵循教育規律之處,對許多學校、教師、家長來說,實屬無奈。教育,需要鬆綁。

要為學生鬆綁,不以統一的標準與尺度要求、評價、束縛學生,給學生適宜的教育,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天性基礎上得到最好的、個性化的發展;

要給教師鬆綁,不以各種培訓、檢查評比、考核評價教師,尊重教師的專業認知、專業判斷與專業自覺,使教師愛教、樂教、善教,安心、靜心地教書育人;

要給學校鬆綁,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不以各種檢查干擾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不以學生考試成績、升學率、就業率論英雄,將學校真正建設成為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學習空間;

要給教育鬆綁,正確認識教育的諸多社會功能,通過育人功能,全面提升人的素養、培養社會各行各業所需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回歸教育的本體價值。當然,「鬆綁」不排斥科學合理的規範與要求,為此,需要深化教育研究,使這些規範與要求最大程度地遵循、符合教育規律。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07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白冰圖畫書的創意空間和情感探索」研討會舉行
理性看待教育信息化功能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