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天要下雨,Uber要上市,滴滴還要等多久?

天要下雨,Uber要上市,滴滴還要等多久?

2017 年,在 Uber 旅程中發生了 212 起性侵案件。Uber 的首席法律顧問、前美國司法部官員 Tony West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隨著調查的深入,這類案件的數量有增無減。

Tony West 在 Uber 的兩年間,1.48 億美元賠償全美 50 個州,以換取 Uber 數據泄露案的庭外和解;以 1000 萬美元解決了 3 名 Uber 前員工起訴的性別歧視問題;幫助公司以庭外和解的方式解決了 9 名曾在 Uber 車上被強姦、綁架和騷擾的女性乘客對 Uber 發起的訴訟。

紐約時報對此的形容是,Uber 正在迅速地「洗白」(clean up)。

但是要洗白不容易,網約車似乎自帶「招黑」屬性。Uber 的重鎮——紐約市,正在對網約車頻頻發難。在去年 8 月份,紐約市議會通過了凍結網約車新牌照發放為期一年的決定。最近,紐約市當局又要求網約車公司應該起碼讓開車司機得到最低時薪,在紐約市,這個最低時薪的標準是 18 美元。

紐約市為什麼要這麼做?放在中國的語境里,這個問題不太好理解:北京的網約車司機一個月勤快點,平均下來到手能有七八千的水平,而北京市政府的最低工資水平只超過 2000 塊錢一點點。算下來,網約車司機算平均水準的工作。問一下被網約車衝擊較為厲害的計程車司機,和網約車司機的收入水準差不離。

在紐約,情況有點不同。在這個國際大都市,靠網約車謀生的人 4 年來增長了 6 倍,司機們的生活水平每況愈下。在 17-18 年,6 個計程車司機自殺,其中有 3 個計程車司機只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位經濟學家的研究顯示,紐約有一半的司機都在干網約車司機的全職工作,並以此養家糊口。

完全市場化和放開網約車牌照,反而導致司機過地越來越差。低學歷、資源稟賦較差的人口本來就存在,網約車大行其道之後,勞動力一窩蜂地流動到這個行業。在計程車牌照數量的臨界點之前,單價降低、但是計程車司機照樣也可以在網約車 APP 上接更多單,網約車和計程車是並行不悖的;在臨界點之後,單價繼續降低、城市擁堵加劇、司機們對於平台的發單爭搶越發激烈,兩者的日子都不好過。從 6 個計程車司機自殺的時間點:2017 年底、2018 年上半年來看,紐約市計程車牌照數量的臨界點應該是 10 萬個。

圖 | 2010 年至 2018 年紐約持牌計程車數量,可以看見黑色部分的網約車數量增長迅速(來源:華爾街日報)

我們對比一下中美兩國的情形,就會發現:紐約市的網約車供給可能太多了。在常住人口將近 1300 萬的深圳市,合規的網約車數量是 4 萬,而在 860 萬人的紐約,持牌網約車數量超過了7 萬 5。

如果網約車公司按照監管要求,必須全職僱傭司機呢?這會導致很多兼職司機不跑了,運力會下降。Lyft 表示,平台上超 9 成的司機每周只跑不到 20 個小時。在中國,監管的方法變成了網約車新規,將不合規的司機排除出去。這個方法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得到嚴厲執行,並迅速奏效,反映最為直接的一點,就是「打車難、打車貴」。

與中國相比,美國各自為政、工會掣肘的地方政治管理效率較低。其實早在 2015 年紐約市就提出要限制網約車,但是不了了之,這為美國網約車留下了相當不小的喘息和發展空間。儘管 Uber 車上不少發生事情,公司治理在上一任 CEO 時也是雞飛狗跳,但是換了管理層後,Uber 在上市之路上越走越順。

虧損收窄、估值飆高,渡盡劫波「兄弟」在

在網約車監管面前,美國網約車老大 Uber 和老二 Lyft 可謂是「難兄難弟」,就是上市,兩兄弟也要緊挨著一塊上。

Uber 希望估值能夠高於 1000 億美元,籌資 100 億美元。公司 2018 年全年總營收 113 億美元,同比增 43%;經調整虧損 18 億美元(不考慮 Uber 賣掉在東南亞和俄國的資產),同比降 15%。第四季度營收 30 億美元,同比增 24%,增速下滑;四季度凈虧損由上年同期的 11 億美元降到 8.65 億美元。

Uber 的 1000 億美元估值是怎麼來的?簡要分析如下:

鑒於 Uber 仍然保持虧損,業務多樣化,The Information 建議用市銷率(P/S)(總市值除以總銷售額)進行估值;

已在美股上市的餐飲外賣 O2O 公司 Grubhub(和美團、餓了么類似)在 2018 年營收增速 47.5%,與 Uber 接近,2019 年增長水平估計與 Uber 同樣比較接近(33% 的增速),兩者成長性高度相似,因此可採用同一市銷率;

Grubhub 目前市銷率 5.4 倍(截止 3 月 4 日,該公司總市值 70 億美元,2018 營收 10 億美元,預計 2019 年達到 13.3 億美元)左右;

那麼 Uber 所有在營業務估值為 2019 年預計營收 142*5.4=767 億美元;

Uber 持有的對外投資股權包括了中國、東南亞和俄國同類競品公司,股權總價值達到了 120 億美元;

Uber 在 2018 年的表現優於預期,相應提高了投資者對於 2019 年的預期,2019 年營收預測上限 150 億美元,從而估值 150*5.4 120=930 億美元。

也就是說,Uber 在當前這個市況的基準估值是 900 億美元左右,而 IPO 估值隨著市況的好轉或惡化,略有變化。

採用同樣的市銷率(P/S)估值法,The Information 估計 Lyft 的估值可以達到 260-280 億美元,高於此前的 200-250 億美元的預期,這源於 Lyft 增長速度更快,適用於更高的估值倍數:公司 2018 年營收翻番,增至 21.56 億美元,凈虧損增 32% 至 9.11 億美元;預計 2019 年公司營收同比增 75%,達到 37 億美元。

身為老二,Lyft 更著急上市,老大一上市,怕是把血都抽光了。

Lyft 向美國證監會披露的保密 S-1 文件就先於 Uber 公開,公司披露的一些關鍵數據表明:老二也有春天。

抽成比例(take rate),由 2017Q4 的 23.4% 上升到 2018Q4 的 28.7%;

每個活躍乘客的平均花費穩步上升:2016Q2: 14.1$,2017Q4: 27.3$,2018Q4: 36$,兩年半增加了一倍多;

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由 22% 升至 39%,這個數據有點爭議,第三方研究機構 Second Measure 的研究結果是 29%。

圖 | Lyft 每位活躍乘客的平均花費(來源:Lyft S-1 文件)

說聲愛你不容易,雙寡頭永遠要干架

美國獨特的雙寡頭市場結構,不那麼穩定。當老大和老二在本土戰場的差距在縮小時,雙方在核心戰場的爭搶越來越激烈。老二 Lyft 定位更加專註於「一站式的出行平台」,所以老大和老二的核心戰場放在了:1、自動駕駛,2、共享單車。老大 Uber 的戰略更加多元化,旨在把一切運力調動起來,做好所有運力的生意,因而 Uber 還將戰火蔓延到了出行之外的領域:1、Uber Eats,類似於美團送外賣;2、Uber Feight,貨運業務,幫公司運貨。

Uber 的業務線擴張情況是這樣的:

1、Uber 打算在 2019 年花 10 億美元買、租滑板車和自行車。中國的共享單車都潰敗地不成樣子,Uber 為什麼要干這個事情?CB Insights 曾經做過一個研究,說明在灣區人們用滑板走的行程和打 Uber 的平均行程距離差不多!也就是一個做滑板的公司有可能取代 Uber 成為人們的出行首選;

2、Uber 燒錢主要是燒在卡車運貨和自動駕駛,在 2018 年這兩塊業務燒了 5 億美元,幾乎沒產生任何營收;

3、Uber Eats2018 年同比增長翻番,比主營業務快多了,投資人希望這部分業務能夠適用於更高的市銷率和估值

與新業務的大肆虧損相比,Uber 的主營業務經營利潤是虧損了 1.25 億美元。

要增長,就得虧錢,要一直虧錢,投資人心裡也打鼓。當前,市場的著眼點就是,Uber 什麼時候能夠扭虧?現金流什麼時候能夠好轉?在 2018 年 3 月,Uber 表示:公司可以減少市場營銷方面的開支、找別人的錢幫助自動駕駛業務,一年能夠節省開支 20 億美元,2019 年的經營利潤也會由之前的 -5 億美元變為 10 億美元,但是這會導致 2019 年的預期增長率由 33% 降到 22%。如果 Uber 繼續謀求 33% 的增長,公司同樣會在 2020 年掙得 15 億美元的經營利潤,但是這個數字是基於收入增速快於各項支出的綜合增速。

Lyft 這邊的情況就比較簡單,業務線條主要是兩個:

1、2018 年自動駕駛研發 Level 5,燒了 3 億美元,相比於 2017 年多了一倍多。老二的自動駕駛爭議同樣很大,Lyft 之前和谷歌 Waymo 的合作沒什麼動靜,Lyft 和其他自動駕駛公司在 APP 上的打車分成合作也不甚明朗;

2、去年年底,Lyft 以 2.5 億美元收購 Motivate,該公司在紐約市有一份為期十年的獨家協議,佔據了 2017 年 3/4 的共享單車市場,當年營收 1 億美元。對於這宗收購,討論的著眼點是 Motivate 停車是固定樁的,Uber 收購的 Jump 就比較靈活,在街上的地標附近就能停,擴展很快。

滴滴上市還要等多久?

講完了大洋彼岸的網約車雙寡頭,就不得不講一講中國的滴滴。

滴滴的業務板塊和兩家公司是高度相似的,但是滴滴面臨的問題是:1、中國的網約車新玩家層出不窮,美團打車在去年把滴滴拖入了局部區域的補貼戰爭,滴滴的市場壟斷地位被挑戰;2、滴滴啟用新的運力方式,也就是電動車來搞外賣業務,規模經濟一點沒有,在次要戰場又陷入了補貼戰;3、兩起順風車命案直接後果,是佔總運力 10% 不到的順風車被下線了。更嚴重的後果是去年下半年開始,滴滴運力的主力軍快車和專車運力被大量清退,這對於滴滴的總營收和估值都是致命的打擊。

主戰場失利、次要戰場陷入泥潭、核心運力被一剪梅,三個因素疊加,導致了滴滴 2018 年巨虧 109 億。

兩會正在開,有不少人為網約車講好話,比如小馬哥和清華的一位教授。滴滴最後一定會上市,公司本身也不是偽商業模式,沒有了一個滴滴,還會出現好幾個滴滴,或者計程車黑市會重出江湖。滴滴本身的存在,為 3000 萬人提供了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水準的生計(滴滴數據顯示司機月均收入 2500 元),按照滴滴 2017 年 250 億美元的 GMV 算,假設司機抽 7 成,司機從中拿到的總收入一年可以達到 1200 億,按照 5 倍的乘數效應來算,滴滴帶動了約 6000 億的 GDP,這對於中國經濟而言,意味著將近一個百分點,不可以不慎重。至於什麼時候上市,就看滴滴能撐到什麼時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鱷魚吃石頭不是為了消化,而是為了延長水下潛伏時間
全球首個私人月球著陸器發射升空,SpaceIL開啟月球探測新時代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