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發熱與出疹之間的關係

發熱與出疹之間的關係

發熱和皮疹是兒童疾病常見的癥狀,二者常常有一定的關聯。通過觀察發熱與皮疹的關係,有利於我們辨識不同類型的發熱性皮疹。

發熱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上限,即體溫異常升高。正常小兒腋表溫度一般為36~37℃,不同的人正常體溫略有差別,且同一個人白天晚間的體溫也會有波動,清晨最低,白天逐漸稍升,晚上最高,但一天中體溫差別不超過1℃。根據體溫高低(以下均指腋表溫度),將發熱分為低熱:37.4~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41℃以上為超高熱,超高熱通常可引起臟器損傷,出現嚴重併發症。

根據發熱的特點,發熱的類型可分為稽留熱、弛張熱、波狀熱、間歇熱、回歸熱及不規則熱等。常見的稽留熱是指體溫恆定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達數天或數周,24小時內體溫波動範圍不超過1℃;弛張熱是指體溫常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體溫波動範圍超過2℃。

皮疹多種多樣,常包括斑疹、斑丘疹、水皰疹、紅斑等。

發熱與出疹之間的關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表現為先發熱,然後伴隨皮疹出現,出疹期熱度更高。感染麻疹病毒後6~18天內,孩子沒有任何癥狀,這個時期稱為潛伏期。隨後出現類似感冒樣癥狀,如低熱、輕微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紅,一般為3~4天,即前驅期,也就是發疹前期,這個時期經常被誤診為感冒。起病第2~3天,在臉頰內側黏膜上可以看到白色針尖樣的斑點,斑點外周有紅暈,這就是特徵性麻疹黏膜斑--費科氏斑,它會逐漸增多和融合,範圍可以擴展到口唇內側,常持續2天左右消失。

前驅期後病情加重,出現高熱,體溫可高達39~40℃,咳嗽厲害,精神差,並出疹,進入出疹期。皮疹通常先從耳朵後面、髮際開始,很快波及面部、軀幹,最後發展到四肢、手掌和足底,皮疹3~4天出齊。皮疹為細小的紅色小丘疹,類似痱子似的,直徑1~3毫米,高出皮膚,壓上去會有褪色,開始比較少,後面逐漸增多慢慢融合成片,皮疹之間還可以看到正常皮膚。出疹3~5天後,在沒有併發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癥狀也隨之好轉,體溫漸退。按出疹先後順序消退,由紅色慢慢變為棕褐色,會有色素沉著,表皮有糠樣脫屑,一般7~10天後消退。出疹期是麻疹最嚴重的時期。

發熱與出疹之間的關係


風疹

是由風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發熱伴隨皮疹出現,皮疹來得快,消退也很快。風疹多見於1~5歲兒童,6個月以內嬰兒因有來自母體的抗體獲得抵抗力,很少發病。成人也可發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整個發病過程比麻疹短,病情比麻疹輕微,發病初期1~2天可有低熱或中度發熱,輕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發紅等輕度類似感冒樣癥狀,伴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並觸痛。通常於發熱半天~1天後出現皮膚疹子,先從面頸部開始,在24小時蔓延到全身。皮疹起初為稀疏的紅色斑丘疹,很快增多密集,一般在3天內迅速消退,退疹後無痕迹。風疹的皮疹細小、均勻,而麻疹的皮疹較粗大、融合成片。風疹通常治療效果好,故易被人們甚至醫生所忽視。本病一次得病,可終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我們要特別重視先天性風疹綜合征,如果母親在懷孕期間感染風疹病毒,病毒可通過母體感染胎兒,影響胎兒的器官發育和組織正常分化,導致嬰兒出生後多種多樣的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青光眼、耳聾、大腦發育不全、發音障礙、皮疹、黃疸等,也可能引起流產和胎死宮內。醫生把這種在母親體內感染了風疹病毒的畸形兒稱為「先天性風疹綜合征」。

發熱與出疹之間的關係


幼兒急疹

是由人皰疹病毒6型引起的出疹性疾病,表現為先發熱,3~5天後熱退出疹。幼兒急疹多發生於3歲以內,6~18月齡為發病的高峰年齡段。患兒反覆高熱,體溫39~40℃,發熱間隙期精神較好。高熱3~5天後,熱退疹出,皮疹為紅色細小密集斑丘疹,頭面部及軀幹部多見,四肢較少,一天出齊,次日開始消退,無色素沉著和脫屑。高熱時部分孩子可有驚厥,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常伴有輕微腹瀉。

發熱與出疹之間的關係


腸道病毒感染

由埃可病毒或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表現為發熱時或熱退後出疹,無明顯規律,皮疹為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脫屑。有時呈紫癜樣或小皰疹樣皮疹,可伴流涕、腹瀉,全身或頸、枕後淋巴結腫大。

發熱與出疹之間的關係


水痘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發熱與出疹無明顯關聯性,即可有發燒也可能不發燒,可以先發熱也可以先出疹。兒童期水痘病毒潛伏在體內,成年後在免疫力降低時可引起帶狀皰疹。水痘冬春好發,水痘病人為主要傳染源,另外,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以被感染,出現水痘。水痘寶寶表現為發熱、頭痛、無力、不適、食慾下降及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皮疹首見於軀幹和頭部,呈向心性分布,也就是軀幹多,四肢少,初為像蚊蟲叮咬的紅色小丘疹, 不久變為清亮、淚滴狀小水泡疹;繼之,水泡內變渾濁,水泡易破潰,瘙癢明顯,然後乾涸、結痂、脫落。皮疹可波及口腔、鼻、眼和生殖道黏膜處。皮疹成批出現,各期皮疹,如丘疹、丘皰疹、水皰疹、結痂疹同時存在是水痘的特徵性表現,可伴有發熱和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水痘一般7~10天痊癒,結痂疹脫落後,會在皮膚上短暫留下褪色的痕迹,經過數天到數個禮拜就會完全消退。但若是水泡有細菌感染,日後就可能留下疤痕。

發熱與出疹之間的關係

猩紅熱

是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表現為發熱1~2天即出疹,出疹迅速,出診後熱度更高,皮膚瀰漫性充血,上有密集針尖大小猩紅色皮疹,呈雞皮樣,最早見於耳後、頸部及上胸部,1日內迅速蔓及全身,有細沙樣感覺,可融合成片,伴癢感,疹間無正常皮膚。伴咽痛、楊梅舌、環口蒼白圈(面部充血、潮紅,無皮疹,口唇周圍蒼白)。

發熱與出疹之間的關係


手足口病

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見於小兒,5歲以下兒童,特別是3歲以下嬰幼兒多見,4~9月份是高發季節。手足口病皮疹集中於手、足、口等部位,孩子手心、腳心、臀部或外生殖器上出現不容易破潰,無癢感的斑丘疹、皰疹,常常周圍有紅暈,泡內液體較少,軀幹部較少見。少數也會出現在手背、足背、雙膝雙肘關節的伸側甚至全身,孩子不願進食、喊口痛,伴有流口水現象,檢查發現口腔粟米樣皰疹或潰瘍等癥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或無發熱癥狀,後者一般病情較輕,皮疹消退後不脫屑,無瘢痕或色素沉著。重者高熱不退,驚跳、嘔吐、抽搐、昏迷等。手足口病的發熱和出診時間不定。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多達20幾種,可反覆發作。手足口病沒有「終身免疫」性,得過之後,有再次罹患的可能。由於手足口病初期也有皮疹和發熱的癥狀,有些父母可能會將其誤認為是蚊蟲叮咬或普通的感冒發熱,未引起重視而貽誤病情。

簡單論述這些疾病發熱與皮疹的關係,麻疹、猩紅熱是先發熱後出疹,但出疹時間有異;腸道病毒感染在發熱或熱退後出疹;風疹、手足口病是發熱時出疹;幼兒急疹是熱退後出疹;水痘與發熱相關性較差。

(文/劉靜 主任醫師 湖南省兒童醫院 編輯:王博)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餐後高血糖 更易危害心臟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