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4筆畫的字省掉13畫,九成以上的字認不出,它為何天下第一?

14筆畫的字省掉13畫,九成以上的字認不出,它為何天下第一?

中國書法,不僅起到記錄史實與傳承經典的作用,它更是以毛筆書寫的一種藝術,看似簡單的一撇一捺之間,卻蘊含著無窮的魅力,引人遐思,惹人心醉。書法在古代就已經為人所推崇備至,其中名揚天下的四大書法家分別是唐朝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以及元朝的趙孟頫,他們的不朽作品引領時代潮流,不可趕越。

書法有法

¥45.60

這四位書法家都各自創立了獨門教派,即歐體、顏體、柳體、趙體,並對後世影響深遠,所以才被列為榜首。不過真正將毛筆發揮到極致的人,寫得最好的人往往是那些瘋狂的傢伙!比如為了練字而將衣服劃破的王羲之,憑著一股執著寫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今天小解要講的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草書」的《自敘帖》。

小時候大家都練過字,老師告誡我們的第一禁忌就是不要寫連筆字,然而有些人依然我行我素,瀟洒地把漢字劃拉成了「螃蟹」,並盲目地認為那是草書。其實草書這一字體的確不容易欣賞,尤其是狂草,普通讀者甚至認不出幾個字,看起來好像是某個醫生開的藥方,但只有認真起來,你才能發覺它那深藏的魅力。

「天下第一草書」,是唐代書法家懷素的作品《自敘帖》,共698個字,內容為懷素的自述生平大略,以及顏真卿、張謂、戴叔倫等人贈送給他的部分詩文。這幅作品通篇為狂草體,奇蹤變化,非常飄逸,但有個缺點就是欣賞性不太強,因為不懂書法的讀者看到它往往一頭霧水,幾乎認不得全帖十分之一的字。

大家看上面圖片中《自敘帖》的部分內容,若不看旁白的解釋,試問能認出幾個字來?總共46個字,小解翻來覆去也就只能認得二三個。而且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全篇698字幾乎皆是如此肆意妄為,飄逸雅然,彷彿是天空的雲彩上流下來的形體,分外妖嬈。

此外,《自敘帖》在章法上顯得格外自由,甚至達到了隨意暢然的境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

我們看上述這一部分,最左邊一列的「疑」字有14筆的筆畫,但懷素卻將其連為一筆,活活省去了13筆;再看中間一列的「豁」字,其中「谷」直接被一根曲線帶過,而且後面緊接著連上了「然」字;再看最右邊一列的「其事」二字,筆畫就不數了,懷素直接將其省略為兩筆,而且一筆只是一個橫,剩下的全部連為了一片。

草書本就有對漢字簡化的成分,懷素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簡化,因此才造成很多字不能辨識的現象。但是懷素卻絲毫不在意個體的無奈,他更在意的是整體的靈動,通篇而起的快慰與豪爽。這一寫法變化無窮,開創了新的創作風格,為後世臨摹無數。

接著我們再看上述這一部分:「見」的一勾,「錫」的橫折勾,「西」的橫折勾,「游」的走之旁,「國」的外框等,懷素皆採用的是圓滑珠潤的筆法,他犧牲了筆鋒運轉的豐富性,而換取了速度與變化,完全打破了以前的傳統準則,使成品看起來更自由,更馳騁廣闊,好像擺脫了紙張的束縛一樣,汪洋肆虐。

尤其是「國」字,明明是字正方圓的方形,卻被構造成如雞蛋的橢圓形,但豪不失分,畢竟能用毛筆如此快速地畫出一個標準橢圓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懷素《自敘帖》還有一個不遵章法之處就是常常寫字寫出了格。比如上面內容,右邊部分的「捲軸」二字比普通的字大許多,而且不整齊地排在一起;再看上圖的左邊部分,大家可以參照本文的第二幅圖片,《自敘帖》的全貌對比分析,可以發現這一個字幾乎佔了普通列的三列左右。

懷素的《自敘帖》看似隨意盎然,但實際卻富含大量技術,只有足夠深厚的功底才能寫出如此凝練堅韌的線條,營造出富有彈性的質感,形體、速度、黏連、輕重、角度等所有細節全都照顧到位,而且節奏把握超級好,只有極具自信的懷素才能做到這麼穩。

好了,小解對於這幅「天下第一草書」的解讀到此結束,不知大家是怎樣看待懷素這一冠絕古今的書法作品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白骨精連逃兩次,為何第三次逃不掉了?你看看她第三次變的是誰?
王勃最經典的一首詩,千古深情第一,精彩程度不差《滕王閣序》!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