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俄艦載機部隊恢復訓練,或暗示航母已快修好,但仍有安全隱患

俄艦載機部隊恢復訓練,或暗示航母已快修好,但仍有安全隱患

近日,據俄羅斯社交媒體顯示,俄海軍北方艦隊艦載機部隊已恢復了在摩爾曼斯克地區基地的陸上訓練,下一步有可能轉移至俄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葉斯克陸上航母試驗訓練基地,以完成難度更高的航母模擬起降訓練等。從俄媒曝出的照片來看,多架米格-29K艦載機和各型保障車輛集體亮相,訓練場景可謂一片火熱。

在去年10月,俄羅斯現役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在干船塢中被起重機砸壞甲板後,該艦也就失去了艦載機起降能力。有消息稱,事件發生後,除了航母艦載直升機中隊還在按照大綱計劃訓練外,固定翼艦載機中隊被迫短暫中斷陸地訓練項目,並修改了部分訓練科目,具體修改內容不明。但從此次俄方曝出的艦載機部隊訓練照片來看,我們或許不難看出其中的改變,以及背後暴露出的尷尬。

當前,俄海軍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同時配備了兩款固定翼艦載戰鬥機,即蘇-33重型戰鬥機和米格-29K中型戰鬥機,二者分別在蘇-27系列和米格-29系列上發展而來。在2016年俄海軍打擊敘利亞境內目標期間,「庫茲涅佐夫」號搭載這兩款戰機執行了空襲任務。部署和執行任務過程中,蘇-33和米格-29K沒有戰鬥損失,但卻都因起降事故而出現墜毀事故。

相比起脫胎於蘇-27系列戰機的蘇-33艦載機,米格-29K在外形尺寸上要明顯小一圈,機身重量也要比蘇-33低一個量級,畢竟二者一個是重型機,一個是中型機。我們都知道,在航母上降落時,艦載機重量越輕,對航母甲板的衝擊和對阻攔索的負擔就越小。換句話說,重量較輕的艦載機在降落階段對航母的負擔與磨損要小於重型機。

再來看看今年俄軍艦載機部隊在摩爾曼斯克的訓練照片,此次訓練只有一種固定翼艦載機參加,那就是米格-29K,重型機蘇-33完全沒有參加。而在往年,蘇-33和米格-29K都會參與慣例的陸地機場與陸地模擬航母系統的起降訓練,今年的這一變化令人感到不解。畢竟蘇-33雖然機齡較長,但其使用強度極為有限,單從戰機可用壽命來說可謂富富有餘,為何今年的訓練卻一點都沒參與?答案或出在航母本身。

今年2月,俄媒公布了「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在船廠修理時的照片。據悉,該艦需要修補的地方共有52處,其中包括被砸穿的飛行甲板和「安全係數嚴重不足」的阻攔索系統,預計全部修復時間不會低於1年半。

從各國海軍裝備修復和磨合使用的慣例來看,即使該艦被修好,在初期運用上也必須小心翼翼才行。至於艦載機起降科目,很可能只能先用重量較輕的米格-29K來測試、適應和恢復航母起降功能,待一切磨合問題都解決後,再決定是否讓重量較大的蘇-33上艦。也就是說,米格-29K將擔負起給蘇-33「趟地雷」的重任。在此期間,米格-29K及其飛行員將承擔巨大風險,但這種尷尬和隱患卻是不得不面對的,只能說祝他們好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國產戰機改型出口有望?巴鐵飛行員已試飛,頭盔黑科技僅中美擁有
美國制裁俄羅斯多年,卻沒堵住這一漏洞,俄從此國賺走上百億美元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