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曾跟劉志丹齊名,是許世友的副司令,卻只授大校軍銜

他曾跟劉志丹齊名,是許世友的副司令,卻只授大校軍銜

上一點年紀的人可能都看過《苦菜花》《山菊花》這兩部電影,電影中的兩個主角於得海、于震海,其實原型都是同一個人,就是膠東抗日英雄於得水。

於得水是山東文登人,身經百戰,屢建奇功,先後7次負重傷,而其名字的由來,也與他負傷有關。

於得水原名叫於作海,7次負重傷後,每次都是在老鄉家裡養病,養好後重新投入抗日隊伍,因此,他對戰友們說:「我就是魚,老百姓就是水,我能活著,得虧有水,有老百姓,以後我就改名叫於得水。」

於得水小時候家境貧寒,爺爺奶奶都餓死了,大叔也累死了,三叔因日子太苦又自縊而死,只剩下於得水的父親一家苦命維持。後來,於得水拜師學武,練得一身好武藝,加入了農民協會,並於1932年加入我黨,拉起了一支游擊隊,劫富濟貧。

1933年7月12日晚,於得水正在家裡開會,研究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可惜消息走露,葛家聯庄會會長叢鏡月帶著一百多人前來捉拿於得水。於得水在妻子的掩護下,憑著高超的武功,跳上房梁,頂破房頂,逃到一個老鄉家,藏在炕洞里,然後又化裝成拾糞的人,逃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惱羞成怒的叢鏡月把他全家都抓了起來,結果,父親、妻子受酷刑致殘,母親被打死,一個5歲的孩子也因被打再加上驚嚇而死,另一個孩子只好寄養在一個親戚家,幾乎家破人亡。

於得水把仇恨裝在心裡,轉移到昆嵛山區繼續打游擊。當時,陝北有劉志丹,山東有於得水,成為北方地區為數不多的紅軍游擊隊。

這期間,於得水的隊伍不斷擴大,經常襲擊反動派的鹽政所、警察局,陸陸續續得到100多支槍、2000多顆子彈,就是靠著這些家底,於得水率隊參加了著名的膠東「天福山起義」。

起義後,於得水的部隊被編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於得水親任大隊長。就是這支隊伍,後來發展到了3000多人,而且我軍第27、31、32、41軍的源頭,也都是來自這支部隊。

抗戰時期,於得水在膠東地區被稱為「孤膽英雄」,與日偽軍打了大大小小百餘仗,每次都有收穫,每次力量都有增強,並率隊解放了煙台,收復了崆峒島,成為膠東地區的一面抗日大旗,烈烈生威。

1943年,於得水升任膠東軍區副司令,當時的膠東軍區司令是誰呢?就是大名鼎鼎的許世友。

大家都知道,許世友出身少林,嗜武成性,而於得水也是從小習武,都是生性豪爽之人,因此兩人惺惺相惜,相交莫逆。

有一次,於得水在戰鬥中受了傷,許世友親自跑去看他,並陪了他整整三天。不過,由於行蹤暴露,日偽軍派了數百人撲過來,形勢非常危險。於得水擔心許世友的安全,就不顧自己身受重傷,親自帶領大家轉移。

於得水的腦子就是活地圖,膠東一帶所有山路、大路、村莊都裝在他的腦袋裡,在他眼裡,膠東就沒有死胡同,哪條路都能走通,就這樣,於得水帶著大家穿越了十幾個村子,最後在姜家莊登船,在海上漂了三天,總算脫險了。

很多年後,許世友回憶起這驚險的一幕,還開玩笑地說:「跟著於得水沒被鬼子打死,在海里漂了三天,差點餵了魚。」

1955年授銜時,以於得水的資歷,本來至少應該授少將的,但最後只給了個大校。許世友聽說後,為他鳴不平,說要去給他爭取一下,但被於得水攔下了,說我們鬧革命不是為了爭官的,軍銜大小跟能不能為人民服務關係不大。

1967年2月26日,於得水病逝,享年61歲。

歷史客棧作者:荒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葉挺將軍被釋放時,蔣介石也要求我方釋放這個國軍名將
大將陳賡為了救另一位開國大將,竟當眾給了他一個耳光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