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國學智慧與個人修養

國學智慧與個人修養

2019年2月28日,上海住友製藥有限公司高管培訓,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副會長,長春大學網路安全學院、長春大學網路國學院院長金海峰教授受邀做《國學智慧與個人修養》專題講座。

國學智慧與個人修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金教授首先就老總講話中提到公平、公正切入。公平公正,在西方的思維模式中,最為感性的就是天平。它中間一個桿兒,一端是砝碼,另一端有一個托盤,用來放置被稱的物品。砝碼非常精確,所以,「天平」也被賦予了公平公正的價值理念。這是西方對公平公正一個非常感性形象的解釋。

而在中國人心中的公平公正是什麼呢?中國人公平、公正是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千百年來,桿秤作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人們不斷賦予秤的文化內涵:公平公正的象徵,天地良心的標尺。桿秤,這邊力矩很長,但它法碼小,那邊力矩很短、但它的承重很大,說明什麼問題呢?中國人思考做事情公平公正不僅是一種橫向的比較,還有縱向的發展。如果加上縱向的加權來衡量中國文化的公平公正,那就是老百姓說的人人心中得有一桿秤。如果能把這桿秤把握得住,就掌握了作為中國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我們說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其實它的根就是中國文化的中庸、文化自信。

國學智慧與個人修養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中庸是中國文化未來提供給全人類最佳的智慧。《中庸》的核心思想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其旨在修養人心,達到至誠至性的境界。

《大學》中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老子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中庸》中說:「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

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平衡情緒,健康情感」。

國學智慧與個人修養

《大學》中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在中間,身是個軸關乎里外。不管你是領導還是平民百姓都是要以修身為本。修身是個根,修身修的好,就實現內外兼修,達到內聖而外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巫山神女的傳說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