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成果多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成果多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成果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科考隊員正在建設中國首個南極雪下工程。

新華社發(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供圖)

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成果多

科考隊員在西風帶放浮標。

新華社發(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供圖)

「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3月6日航行在我國南海海域,預計6天後靠泊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本次科考期間,考察隊經受南極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雪龍」號碰撞冰山後帶來的各種困難,在科學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

建成南極首個雪下工程

科考隊在泰山站新建了中國在南極的首個雪下工程。新建雪下工程完成了站區能源供給、取暖保溫、融雪供水及污水處理、消防監控等系統的建設,初步建成了極端氣候環境下南極內陸風能-太陽能組成的新能源系統,取得光伏電池、風力機組、低溫部件、特種材料的關鍵技術突破,對新能源在中國南極考察站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價值。

初步發現磷蝦繁殖地

鱗蝦是南極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考察隊首次在阿蒙森海東區實施多學科綜合調查,初步發現阿蒙森海東側的彼得一世島周邊可能存在磷蝦繁殖地,為幫助科學界探尋南極磷蝦繁殖地之謎提供了重要線索。

同時,科考隊在羅斯海和阿蒙森海海域實施了6個斷面19個站位的綜合調查,獲得了一批珍貴的數據和樣品,對羅斯海和阿蒙森海東側海域夏季海洋的基本特徵、生態環境等有了基本了解。調查發現,阿蒙森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總體低於羅斯海,但在特殊海域生物量很高,浮游植物對鐵的響應高於羅斯海。

發現獲取古老冰芯新區域

尋找最古老冰芯的鑽探位置和獲取更長時間序列的冰芯氣候環境記錄,是南極科學的一個重要前沿領域。「雪鷹601」固定翼飛機在本次考察期間成功完成東南極冰蓋冰脊B地區探測,發現冰蓋深部完好保存了超過100萬年的連續冰層結構,冰脊B地區最有可能成為獲取150萬年冰芯氣候環境記錄的新區域。

依託「雪鷹601」固定翼航空平台,考察隊首次成功完成空投海洋溫鹽深儀的試驗,為南大洋冰區海洋觀測提供了關鍵技術手段,使中國成為少數幾個掌握了此項技術的國家。

核心技術研發取得新突破

本次考察從基礎研究到核心技術研發取得了一些新突破,正在重塑中國南極考察優勢學科和前沿領域格局。

——在西風帶關鍵海域成功布放中國首套監測浮標,標誌著中國在極端環境下的浮標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將大大提高南大洋海-氣相互作用的觀測能力。

——首次在羅斯海進行了中國自主研製的極地水下機器人試驗,並獲得成功。它的應用將會極大提升南大洋綜合觀測能力,有助於加深對南大洋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的理解。

……

「南極科考是衡量一個國家力量的重要標誌。隨著科技進步和氣候變化,人類探索南極的興趣和熱情與日俱增。」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說,展望未來,中國的南極科考事業一定會獲得更大發展,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和更加系統地認識南極、保護南極、利用南極,更好地造福人類。

(據新華社「雪龍」號3月6日電 記者劉詩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他們過年不回家:只為守護回家的天路
墨子號: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