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言恭達:書法當以「拙、清、厚、大」為尚

言恭達:書法當以「拙、清、厚、大」為尚

學書、畫、印,我當以「拙、清、厚、大」四字為尚。「拙」則質樸,無作氣,勝於巧,氣格高古也;「清」則淡雅,去濁俗,呈逸靜,風規自遠也;「厚」則沉雄,去浮滑,強筋骨,真力彌滿也;「大」則精深,開胸襟,博見聞,品位卓越也。

書貴氣盛,大則精深,呈大格局,生至正、至中、至剛之大家氣,品位高古也。吮書道原創之泉,依書道本體之缽,心儀高古質樸、蒼渾精深之審美定位,力避浮糜輕佻之風氣,碑帖相融,追求自我。

書之藝,藝之道,路漫漫,修遠兮。自古以來,人們將「無上清凈」推崇為至高境界。清者逸也,凈者雅也。世上未有俗夫稱雅士、濁流呈逸者。

——言恭達《抱雲堂藝思錄》

言恭達 漢簡 自作詩《論書?傅山》

釋文:曾驚赤縣逞雄風,一馬行空抖太穹。

溢彩淋漓論墨妙,千秋惠播御飛虹。

言恭達先生指出:「『拙』則質樸,無作氣,勝於巧,氣格高古也」。「拙」非惡拙、拙劣,而是跟「巧」相對,一種大巧若拙,返璞歸真。黃庭堅說:「凡書要拙多於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婦子妝梳,百種點綴,終無烈婦態也。」姚孟起說:「熟能生巧,強事離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作隸須有拙筆乃古」。這裡的「拙」,其義等同於作書「熟後生」的要求,也是對嫵媚書風的一種反駁,和傅山「寧拙毋巧」的觀點不謀而合。姚孟起又說:「『然則何以能拙乎?』曰:『夫復何為,莫非自然。自然而拙,乃所以自然而巧也。』」那麼,書法上追求拙趣,回歸自然,正是要達到真性情的高境界。

蘇軾《書林逋詩後》云:「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西台差少肉。」稱揚林逋的詩清而不寒,書法瘦而勁健。可知,人稱「梅妻鶴子」的林逋,襟懷高潔,高謝塵寰,其筆下自有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風神和清雅脫俗的格調。黃庭堅也對其評價道:「林處士書清氣照人,其端勁有骨,亦似斯人涉世也耶!這正如言恭達先生所言:「『清』則淡雅,去濁俗,呈逸靜,風規自遠也」。

「厚」,一是指書法審美的形式,如章法上要豐厚靈動有變化,疏密有致有奇趣,計白當黑有輝映,做到「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線質上要有血有肉,潤而不肥、遒而不枯,以求「沉雄,去浮滑,強筋骨,真力彌滿」;用墨上要淡能豐厚,濃而不滯,枯不浮華,濕不漫漶,做到腴厚而蒼勁。二是指書者本性的敦厚,劉熙載說:「書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於心行。不然,書雖倖免薄濁,亦但為他人寫照而已。」劉熙載指出書法要本於心行,以清厚為上。這是在強調書法的形式要自然平淡,不做作、不扭捏;書者的學養修為要厚實,技法要紮實,字勢要沉毅,書風要溫醇。「清」和「厚」既對立又統一,都要「本於心行」。

言恭達先生說「『大』則精深,開胸襟,博見聞,品位卓越也」。這實在是強調書者要有大智慧、大格局、大視野、大胸襟、大情懷、大境界,方能在書法的大道上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有著自我表現意識,形成自我風格,在書法中彰顯出自我的氣質等精神要素,也就是作品中要有「我神」和「新意」。具備了「大」的精神要素,那麼書者在書法藝術上所表現出來的是精深和純正,呈現出大家氣象。

~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LOVE.謝雲逸

雲逸書院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全國地級首個《商家一點通》小程序落戶台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以書法的名義,雲逸書院給您拜大年!
欣賞書法,是一門大學問!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