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倦勤禪雕·羅漢造像賞析(五)

倦勤禪雕·羅漢造像賞析(五)

佛教中羅漢又稱應真、阿羅漢、應供、不生等,意指修行的境界,凡修至此果位者,得大解脫。

羅漢的觀念來源於印度,傳入中國後,羅漢信仰一開始並未在民間流傳,自7世紀中葉玄奘譯出《法住記經》後,始奠定羅漢信仰基礎,之後各式羅漢造像綿延不絕,精品疊出。

倦勤禪雕·羅漢造像賞析(五)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羅漢美術尤其受到宦海沉浮的文士們的追捧,並被賦予了塵世的、可感知的形式來表現人們的崇尚心理和神往,由於沒有範本的僵化約束,羅漢美術造像給創作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

倦勤禪雕·羅漢造像賞析(五)

羅漢的動勢處理手法就是在坐姿中產生變化。以小幅度的肢體語言結合面部五官、瞪、怒、喜、靜等表情,力求細節刻畫,再用雕塑的手法加強造像體量的高低點對比度來張揚羅漢的變化形式。

倦勤禪雕·羅漢造像賞析(五)

羅漢們在坐姿上有跏趺、念珠、馭龍、會掌等;在神情上有俯瞰、仰睜、直視、遠望等,在大統一坐勢中追求迥異。

倦勤禪雕·羅漢造像賞析(五)

梵相勢態或橫梵書狀,或抱膝聳肩,或閉目枯坐萬山中,或長眉拂地,或軒鼻巨口,壯若鬼王。總之,羅漢塑像神態各異,皆非凡人相。

倦勤禪雕·羅漢造像賞析(五)

為彌補造型平奇少險,肢體伸展有限的勢態,羅漢塑像的創新點表現在衣紋上。獨立的圓雕,就視覺感受而言,雕塑表象話語單調,塑者對塑體表面的形態、手法的表現和肌理現象做更多的變化,才會使整尊造像栩栩如生。

若雕塑體面平常,便無雕塑藝術的精彩,即便體現了這種精彩還要與造像內在精神、造型勢態相吻合。

倦勤禪雕·羅漢造像賞析(五)

若雕塑以群體形象出現,這種精彩還要考慮到每尊造像的個性。不僅如此,每位羅漢造型在坐勢中的細微變化衣紋處理等關係都與鄰坐形成差別,增強了對受眾的視覺衝擊,利用組群造像間的變化呼應消弭了等高尺度坐勢帶來的嚴謹有餘而活潑不足的缺憾。

倦勤禪雕·羅漢造像賞析(五)

一尊好的羅漢造像,在羅漢的舉手投足間、眉眼衣褶處,並不會給人以社會生活再現的感覺,而是以既存寫真手段又有裝飾處理技巧的方式使羅漢造像達到形似在人間、魂魄在神界的藝術效果。因此,羅漢造像也成為諸多大收藏家藝術館中的必備題材之一。公眾號文中作品及圖片,均為倦勤軒原創禪雕作品&拍攝供圖。

文字部分來源於網路,如有權益影響,請及時告知酌改,感謝!

堅持品質 價值收藏

信仰手工 倦勤禪雕

+

什麼樣的作品能取悅你

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用你的品味

定義你自己

+

匠人精神 手工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倦勤軒禪意雕刻 的精彩文章:

木雕佛造像創作感悟二三

TAG:倦勤軒禪意雕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