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腫瘤頻道」關注我們

並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長得越高,越容易患癌?別怕,來看數據解答!

文丨Cloudy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

在全球範圍內,癌症已經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因素,可謂是危害深重。預防重於治。發現及研究導致癌症發病的各種相關因素是進行預防的重要基礎,也是預防醫學領域研究者們孜孜不倦的目標。當然,科普和宣傳癌症預防的知識也是界哥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近日,來自韓國的學者在Br J Cancer(IF:5.9)發表了一項納入兩千多萬研究研究對象的研究[1],為我們揭示身高與癌症發病風險關係的微妙關係。

下面就讓請各位看官搬好小板凳,滑動指尖,聽界哥我將這身高與癌症發病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一層一層娓娓道來。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研究怎麼做


基礎數據來源:研究人員納入來自韓國國家醫療保險公司22,809,722名年齡>20歲的觀察對象相關資料。


資料收集:對觀察對象的既往病歷資料並使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取患者的相關信息。包括:

  • 基本資料:性別、吸煙、飲酒、體育活動和居住地(農村和城市);

  • 醫學資料:血壓、身高、體重、腰圍、空腹血糖、總膽固醇值等。

結局指標:隨訪期間患者的癌症發病情況。


數據分析:研究人員將納入的觀察對象基線進行分層後,對連續性變數採用方差分析,分類變數採用卡方檢驗。通過構建COX回歸模型評估身高因素對患癌的影響。

研究結果面面觀

1

兩千萬大數據裡面都有啥

從2009年到2012年,研究共納入22,809,722名年齡>20歲的觀察對象,研究人員對這些對象的特徵進行收集分析及隨訪直到2015年。在5年的隨訪期內,765,651名患者被診斷為癌症。

所有觀察對象被按照性別和年齡-身高的五分位數進行分組,共分為五組。

表1:研究對象人群特徵表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整體性別構成:每組中大約有一半及以上觀察對象為男性,男性佔比略高於女性。

組間對比情況:

①當人群身高數值增加時,其腰圍和體重也增加,但BMI[BMI=體重(kg)÷身高2(m)]則下降。

②人群中高血壓和血脂異常的發生率隨身高數值的增加而降低(Ptrend<0.001)。

③納入的觀察對象中,身高較高的人更傾向於生活在城市,並消耗大量的酒精和煙,但也更熱衷於體育鍛煉。

④納入的觀察對象中,男性吸煙、酗酒率更高,同時男性身體鍛煉更頻繁。但男性的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患病率高於女性。

⑤同等身高分組情況下,女性要比男性年齡偏大。且本研究中大多數女性研究對象生活在城市,患高脂血症率也比較高。

2

個子高增加整體癌症風險28%

本研究中觀察對象的身高越高,其罹患癌症的風險就越大。與身高最低五分位數組的觀察對象相比,最高五分位數組的觀察對象在調整了年齡、性別、吸煙、飲酒、定期體育活動、DM和BMI等變數對Cox模型的影響後,其整體患癌風險仍增加了28%(HR 1.28,95% CI: 1.27-1.28,Ptrend<0.001)。

表2:身高與整體患癌風險的關係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3

個子高與23種癌症風險增加相關

研究人員發現研究對象身高越高,其患癌症(23種)的風險就越高。與身高數值最小五分位數組的觀察對象相比,最大五分位數的觀察對象的人群患各類癌症風險增高的HR和95% CI分別為:

①呼吸系統:肺癌(1.31,1.28-1.34)、喉癌(1.19,1.09-1.30);

②消化系統:口腔癌(1.09,1.03-1.15)、胃癌(1.11,1.09-1.13)、結直腸癌(1.26,1.24-1.28)、胰腺癌(1.22,1.18-1.25)、肝癌(1.07,1.04-1.09)、食管癌(1.08 ,1.01-1.15);

③泌尿系統:腎癌(1.56,1.48-1.63)、膀胱癌(1.31,1.26-1.37);

④血液系統:多發性骨髓瘤(1.29,1.18-1.40)、淋巴瘤(1.42,1.35-1.50)、白血病(1.34,1.26-1.44);

⑤內分泌系統:甲狀腺癌(1.57,1.54-1.59)、乳腺癌(1.45,1.42-1.49)、前列腺癌(1.30,1.26-1.33);

⑥生殖系統:卵巢癌(1.27,1.21-1.34)、睾丸(1.62,1.38-1.91) ;

⑦其他:中樞神經系統(1.24,1.16-1.31)、黑色素瘤(1.30,1.17-1.46)。

值得一提的是,在口腔、肝臟、大腸癌、肺、胰腺、乳腺、卵巢、甲狀腺、膀胱、腎臟、黑色素瘤和血液系統的癌症中,癌症風險的增高與身高數值呈劑量依賴性增加。而在食管癌方面則不存在這樣的劑量依賴性。

3

每增高5cm,整體患癌風險增加9%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圖1 身高每增高5cm,患癌風險增加情況

研究對象身高每增加5厘米,其整體患癌風險相應約增加9%(1.09,1.086-1.090)身高每增高5cm,甲狀腺癌、乳腺癌、淋巴瘤、睾丸癌和腎癌的發病的HR增高最為明顯。但是,由於缺乏劑量依賴性的相關性,食管癌中則沒有這樣明顯的相關性,隨著身高的增加,食管癌的患病風險仍大體持平,保持不變。

4

個子高的女性比男性患癌風險更大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圖2 不同性別身高每增高5cm,患癌風險增加情況

在研究人群中,女性患癌的HR要普遍比高於男性(女性:1.11,1.107-1.114;男性:1.05, 1.048-1.054)。

在男性中,身高數值的增加與甲狀腺癌(1.20,1.19-1.21)的患病關聯程度最高,而在女性中,身高數值的增加則與喉癌(1.20,1.08-1.33)和淋巴瘤(1.18,1.15-1.20)患病的關聯程度最高。

5

吸煙者的患癌風險受身高影響更小?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圖3 不同吸煙狀況中身高每增高5cm與患癌風險的關係

①與不吸煙的人相比,吸煙人群身高因素與患癌風險的關係強度降低了約5%(不吸煙的人:1.10;目前吸煙的人:1.05)。

②與不吸煙者相比,吸煙者中身高數值的增加與口腔、喉、肺、子宮、胃、肝、胰腺、多發性骨髓瘤和黑素瘤的患病風險之間的相關性較低。也就是說在這些癌症類型中,吸煙者的身高和患癌風險的增高關係顯得沒有不吸煙者那麼密切。

這是由於吸煙本身是患癌的高危因素,在COX模型中,當把吸煙因素引進時,身高的增加與患癌風險關係的部分權重被吸煙因素「分擔」了,所以顯得吸煙者身高數值的增加和患癌風險的關係沒那麼密切。

與吸煙人群相比,不吸煙的人群中,患口腔癌的風險與身高數值增加之間的關係最為顯著。即不吸煙人群,口腔癌的發病風險與身高關係最為密切。

③當以吸煙狀況對人群進行性別分層時,不論是否吸煙,女性的身高數值的增高與患癌風險增加的相關性大於男性。

④在男性中,與吸煙的人群相比,不吸煙的人群身高數值的增高與患癌的關係更加密切,但在女性中這一趨勢並不明顯。

研究小結:高個子們先不要「方」

這項大型研究告訴我們,身高與罹患口腔、喉、肺、胃、大腸癌的風險存在正相關的聯繫,不同類型的癌症與身高的關係的強度從肝癌的HR 1.01到甲狀腺癌的HR 1.18不等。

整體上看,平均身高每增加5厘米,整體患癌HRs增加1.09,其中甲狀腺癌、乳腺癌、淋巴瘤、睾丸癌和腎癌的HR增高最為明顯。並且患癌與身高的聯繫強度依性別差異和吸煙情況而有所差異:女性>男性,非吸煙人群>吸煙人群。

那麼,身高與癌症的發病關係是否到了蓋棺定論的時候呢?

目前,答案仍是否定的。

兩千萬人大數據告訴你身高與患癌的微妙關係

Br J Cancer上針對該研究發表相關的述評[2]指出,研究為我們提供了認識癌症的發病危險因素的新的角度,但且慢,身高與患癌的關係還沒能到下果斷結論的時候。畢竟,目前身高因素與患癌之間的關係其背後的機理仍處於假說階段:


一者[3]認為由於成人的身高與器官大小有關,身高越高人機體臟器體積也較大,因此身高較高的人的器官細胞增殖較為活躍,其發生突變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更容易誘發癌症。


另有一種假說則認為,這種關係的存在和機體生長因子水平如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水平較高有關異[4-5]。生長因子水平高一方面促進了身高的發育,另一方面與癌症的發生髮展相關。

此外,研究者在肯定自身研究意義的同時也道出了本研究的些許不足,如隨訪時間仍不夠長,未能在基線資料中納入觀察對象的月經情況、生育情況、哺乳及外源性激素的使用情況。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會對結果造成偏差。

因此,在研究證據仍不夠充分的情況下,還不足將這兩者的關係用於指導臨床預防。

所以呢,界哥以為就目前來講,我們還不用擔心,長得高就更容易患癌,我們更需要做的是控制合理體重,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這些才是更重要的吶~

參考文獻

[1] Choi Y J, Lee D H, Han K D, et al. Adult height in relation to risk of cancer in a cohort of 22,809,722 Korean adults[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19: 1.

[2] Giovannucci E. A growing link—what is the role of height in cancer risk?[J]. 2019.

[3] Albanes, D. & Winick, M. Are cell number and cell proliferation risk factors for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 80, 772 – 775 (1988).

[4] Juul, A. et al. Serum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n 1030 healthy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relation to age, sex, stage of puberty, testicular size, and body mass index.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78, 744 – 752 (1994)

[5] Giovannucci, E. Nutrition, insuli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and cancer. Horm.

Metab. Res. 35 , 694 – 704 (2003).

(本文為醫學界腫瘤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作者和來源。)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腫瘤頻道 的精彩文章:

2019 ESMO轉移性胃癌臨床實踐指南發布:泛亞洲人群適用!值得收藏!
便宜又好用的腫瘤生物仿製葯,你了解有多少?

TAG:醫學界腫瘤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