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故宮南大庫傢具擷英——燦然悅目的清宮螺鈿傢具

故宮南大庫傢具擷英——燦然悅目的清宮螺鈿傢具

題圖:故宮南大庫

作者:周京南(筆名筆畫墨雨),故宮博物院明清傢具專家,仙作(xianzuo.com)特邀顧問。

故宮南大庫傢具展廳西側的倉儲玻璃展櫃內,陳列著一對黑漆嵌螺鈿南官帽椅。此椅採用南官帽的作法,搭腦正中拱起,椅背做出弧形曲線,兩側扶手為圓潤委婉的彎材,扶手中間有聯幫棍,與座面相連。座面打槽鑲藤屜,座面之下為直角羅鍋棖,棖上以雙矮佬支撐座面,四條腿子直下,足端安管腳棖。

這對椅子的亮點在於椅子通體髹黑漆地,在黑漆地上鑲嵌薄螺鈿花紋,椅子的背板攢框分為兩段,上段以色澤明艷的彩色螺鈿鑲嵌出山水花鳥紋,畫面中山丘圓潤,兩隻飛鳥掠過水麵,一葉小舟揚帆歸來;背板下端開出弧度優美的雲紋亮腳,間飾黑漆描金球花紋。這件座椅在裝飾技法上採用黑漆嵌螺鈿的作法,把舟行水中,飛鳥展翅的情景表現的淋漓盡致,意境優美。

螺鈿是我國傳統傢具上常用的材質,螺鈿又名「螺甸鑲嵌」,「螺鈿」,「螺填」,「鈿嵌」等,即用貝殼薄片做成花紋嵌在器物上的裝飾技法。明代黃成《髹飾錄》關於「螺鈿」的解釋是:「一名甸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螺鈿主要取材於蚌殼,將其珠光層加以磨薄磨光加工成薄片後,做成製成花紋、鳥獸、人物形象,嵌入預先雕成的凹形圖案內,再髹上一層光漆,之後磨平拋光使其露出鈿片,就製成了色彩艷麗的嵌螺鈿器物了。

一,我國螺甸鑲嵌工藝歷史悠久

我國的螺鈿裝飾工藝技法,歷史悠久,考古發掘表明,早在西周時期就已有將蚌殼鑲嵌在漆器上作裝飾了,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螺甸器物當屬從西周時期的墓葬中出土的螺鈿器物,如1956年在河南陝縣上村嶺虢國墓中發現的外壁鑲嵌著6個蚌泡的漆豆,1964年在邙山龐家溝西周墓中發現套在瓷豆外的嵌有蚌泡的漆器托殘片等,此外在北京琉璃河西周墓中出土了一批在西周漆器中具有代表性的漆器。這批出土文物中有一些漆器上嵌有蚌片,如漆豆、漆罍等,其中漆豆深盤,精把,盤上用蚌泡和蚌片鑲嵌,與上下的硃色弦紋組成裝飾紋帶;豆柄則用蚌片嵌出眉、目、鼻等部位,與朱漆紋樣組合成饕餮圖案。

上圖為琉璃河西周燕國墓葬中出土的嵌蚌片漆罍,另一件漆罍胎體已朽,但漆皮仍存,此罍彩繪精美,鑲嵌細緻,獸面紋樣和西周同時期的青銅器大致相仿,鳳鳥紋和獸面紋是以大漆繪就的,其間點綴以白色的螺鈿薄片,彌補了大漆無法表現白色的缺陷。其鑲嵌的蚌片的工藝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是迄今為止所見時代最早的螺鈿漆器之一。這些考古發掘出的嵌蚌器物證實了早在很早以前,我們的先民們就已熟練的掌握了螺甸鑲嵌技法了。

螺鈿技術以後歷經發展,至唐五代時達到很高水平,如在河南三門峽出土的「雲龍紋嵌螺鈿漆背銅鏡」和蘇州瑞光塔發現的五代「嵌螺鈿經箱」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佳作,

此外在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唐代文物中,還有一件螺甸紫檀五弦琵琶琴,證明唐五代時期這種工藝已有較大的提高。

宋元時期的螺甸工藝更為流行,宋代螺鈿漆器,多在黑漆底上鑲嵌白色螺甸,有的還在鈿片周圍嵌加金銀絲,使螺鈿嵌結牢固,色彩也更為富麗。明人曹昭說:「螺鈿漆器出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宋朝內府中物,俱是堅漆螺鈿者……」。螺鈿鑲嵌器物在北宋晚期已被譽為「窮極精巧」的作品。北宋至南宋時期的螺甸漆器,大都是經箱和匱、盒等器,常被用來「進御」或作為送給權貴的禮物,南宋時則更有螺甸漆幾、案和屏風等傢具。元末明初人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里記載:「宋高宗內府皆鈿匣。」反映了宋高宗趙構在位時,內府收藏了大量的嵌螺鈿器物的這一事實。另外宋人筆記里還記載:「王肅,字茂悅,號會溪,就除福建市舶,其歸也,為螺鈿桌面、屏風十幅,圖賈相盛事十項,各系以贊,以獻之,賈大喜,每燕堂必設於堂焉。」由是知其時螺鈿漆器頗為宮廷巨閥所珍視。《清波雜誌》記載:「高宗繼位之初,崇尚儉德,謂螺甸淫巧之物不可留,將螺甸桌椅等物一併毀棄。」此外《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也載有宋高宗摒棄螺鈿的史實:「……紹興初,徐康國為浙漕,進台州螺鈿椅桌,陛下即命焚之。至今四方吹誦聖德。……上指御座曰『如一椅子,只黑漆便可用,何必螺鈿』。」這則文獻雖然通過螺鈿之事來為宋高宗趙構歌功頌德,但是也說明了宋代螺甸器物的製做技藝達到了極高的程度。清代李光庭所撰的《鄉言解頤》里記載清代民間得到一件宋代的石屏,石屏底座上鑲嵌螺鈿,也反映出螺鈿鑲嵌在宋代已經相當流行了:「其間得宋石屏一座,石長三尺,高一尺,為河鯉登龍門之狀。間以雲水,螺鈿屑為邊座,厚重渾堅,迥異俗飾。上邊中鐫「賜」字,右邊鐫『至道(一字蝕)。年中元節』,左邊鐫「戶部侍郎平章事臣呂端」。

買紅木傢具,找我們沒錯!

二,明清螺甸工藝達到鼎峰

明代是漆器的發展和繁榮時期,當時出現了厚螺甸與薄螺鈿鑲嵌並存的局面。厚螺鈿又稱為硬螺鈿,使用的鈿片質地厚實,色彩較為單一。取材於色彩不太濃艷的老蚌、王珧、車磲等貝殼,其厚度通常有0.5——2毫米,薄螺鈿又稱為軟螺鈿,是採用色彩比較濃艷的鮑魚殼加工製成柔軟有彈力的薄片,具有美麗動人的珍珠般的光澤,其厚度在0.5毫米以下,有的只有0.07毫米左右。軟螺鈿在製作上要求工匠有較高的技藝。

在明代製作螺鈿工藝的有名工匠要數揚州江千里了。江千里,字秋水。其人一生喜歡以文學故事為題材製作鑲嵌薄螺鈿的杯和盤等器物。江千里善用彩色的鮑魚貝殼切成細片,雕刻成各種纖細的花紋,「花紋工精如發」,並顯出五彩的光澤,鑲嵌在器物之上。阮葵生《茶餘客話》中有「江千里治嵌漆……皆名聞朝野,信今後傳無疑也」的記載。

明末清初鑲嵌螺鈿工藝品的製作達到了高峰,宮廷造辦處內有專門工匠製作皇家御用的嵌螺鈿器。其數量眾多,品種豐富,小到瓶、盒、杯、盤及文房用具,大到傢具等無不用五彩繽紛的螺鈿鑲嵌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圖案來裝飾。還有一種嵌螺鈿的漆木器,所嵌的螺鈿高出漆器或木器的表面,形成了浮雕或高浮雕的圖案,稱之為「鐫甸」。

《明宣宗章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五記載,宣德八年閏八月,「浙江左布政使黃澤以考績來京行在,刑科給事中年富等劾奏:『澤嘗役屬縣民採桑餋蠶,充私家用,又擅用官庫螺鈿狀等物。』」浙法左布政使黃澤在其任職的地方違規使用的螺鈿器物,遭到彈劾,說明當時地方官員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官庫所藏的螺鈿物品。

清代乾隆統治時期,隨著經濟的繁榮,鑲嵌螺鈿的工藝品廣為流行。螺鈿鑲嵌更加纖巧精工,鈿片剝離精薄如紙,達到了十分驚人的程度。這一時期,時興一種採用螺鈿工藝與金銀片結合起來的鑲嵌手法,以突出畫面溢金溢彩的視覺效果,其裁切之精,令人叫絕。清代的嵌螺鈿器物,製作精湛,細緻入微,故深受帝王及達官貴人的喜愛。特別是在清代宮廷中,由於統治階級一味追求標新立異,故這一時期的工藝品大量採用名貴材料進行裝飾製做,一器之成,往往工精料細,縻費工本,被宋代被統治者視為「淫巧之物」的螺甸器物,這時卻在清宮裡大量盛行,螺鈿器物無一不是製做的精巧絕妙,一絲不苟。除了宮廷製作外,民間作坊也大量生產。在江蘇的揚州、蘇州一帶更是作坊林立、工匠雲集。嵌螺鈿的圖案紋飾除了繼續發展了明代已有的山水人物、花鳥草蟲外,更多地以花草,蟲獸組成的圖案。螺鈿鑲嵌工藝除了在漆器上採用外,也廣泛應用於紅木、紫檀等硬木傢具上。

三,明清時期的嵌螺鈿傢具

明清兩代是中國傢具發展的鼎峰時期,中國社會經過千餘年的積累發展,到了明清之際,生齒日繁,墾荒拓土,移民實邊,展示出一派物穰人稠、歲豐年稔、國庫充盈的盛世景象。經濟的發展,也帶動了手工藝技術的日漸提高,其中傢具製作也達到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鼎峰時期。名師巧匠、文人雅士甚至九五之尊的帝王都給傢具製作以極大的關注,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明清傢具的風格。明清傢具的最大特點是工精料細,材美工巧。製作技術的成熟提高與裝飾技法的相得益彰成為明清傢具的重要特色之一。明清以來,螺鈿工藝的成熟發展為這一時期傢具的裝飾及製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尤其是到了清代,嵌螺鈿傢具的範圍較以往更為廣泛,各個品類的傢具上都能看到,從存世於今的一些文獻資料上可以看到,螺鈿傢具的涵蓋面相當廣泛,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的活計檔及我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都記載有嵌螺鈿的傢具:

如:

乾隆四十八年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油木作)「二月初八日員外郎催長來說太監鄂魯里交……洋漆斜式書格四件(隨洋漆香幾四件),洋漆小炕幾一對,(內一件腿損壞),黑漆嵌螺甸花朝衣箱(俱陳輝祖名下)。」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賈母「一面說,一面又看見柱子上掛的黑漆嵌蚌的對子,命人念。湘雲念道:『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這是掛在藕香榭中一副嵌螺鈿對子。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麝月道:『花大奶奶還不知擱在那裡呢?寶玉道:『我常見著在那小螺甸柜子里拿銀子,我和你找去。』說著,二人來至寶玉堆東西的屋子,開了螺鈿柜子」。這是寶玉堆東西房間里的螺鈿小櫃。

從上述資料可知,螺鈿傢具屬於珍稀之物,只有五九之尊的帝王之家或家財萬貫的達官顯貴方能所用,僅從故宮博物院現存的嵌螺鈿傢具來看,嵌螺鈿傢具包括的範圍就有几案、炕桌、架格、屏風、椅凳、箱櫃等。

黑漆嵌螺甸圈椅

清初

長64.5厘米,寬48.5厘米,座高54厘米,通高107厘米

黑漆圈椅靠背及扶手一順而下,委婉圓潤。圈椅通體髹黑漆地,在黑漆地子上以極薄的螺甸嵌出花紋,靠背板中部為仕女園林小景,上為雲紋花卉圖案,下為雲紋。其它部位均嵌飾折枝花卉。

座面以藤編軟屜。座面下安壼門券口。四條腿足下方安步步高管腳棖。此椅造型圓潤柔和,簡潔流暢,髹漆精美,再加之在黑漆地子上嵌以色澤鮮艷明快的螺甸片,使整個圈椅增輝不少。

山水花卉紋嵌螺鈿加金銀片黑漆幾

清初

此幾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幾為木胎,長32厘米 寬17.5厘米 高13厘米幾面長方委角,面下有束腰,直牙條,鼓腿彭牙,下踩羅鍋棖式的托泥。

小几通體髹黑漆,又在黑漆地子上嵌以螺甸片,如在幾面嵌以螺甸山水紋,又在束腰及牙子的開光中嵌飾各色花紋,而開光外側的錦紋又以金片壓心,使花卉與錦紋對比更加分明。這件小几同時採用髹黑漆、嵌螺片及錦紋上壓金片的做法,可謂「工精料細」,不同質地色澤的螺片、金片與基調沉穆的黑漆地子搭配,強烈的色調反差恰恰形成珠玉之配的視覺效果,有一種富麗典雅之感,再加之小几造型疏朗簡潔,使這件小型傢具又增添了一絲靈秀可人的神韻。

嬰戲圖嵌螺甸黑漆箱

清初

蓋面邊寬27.5厘米,高22.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此箱為正方形,兩側有銅鍍金提環,上為插蓋,後推則閉,前有插門,上提則開,內裝大小不等的抽屜五個。

通體髹黑光漆,用薄螺甸和貼金相結合的方法,在箱的表面及屜面分飾不同的嬰戲圖畫面,其中有放風箏、滑梯、撲蝶、跳繩等各種遊戲。箱面嬰兒共有一百個,稱為「百子圖」。這個螺甸漆箱的工藝精細,鈿片中又巧施金色,更使其相互輝映,絢麗奪目。該箱是清代初期螺甸漆器的代表作。

買紅木傢具,找我們沒錯!

黃花梨嵌螺甸炕桌

長91.5厘米,寬60.5厘米,高28厘米

桌面呈長方形,四個足子縮進桌面內,炕桌的桌面以小塊的黃花梨嵌冰綻紋地子,在此地上,又在桌面的中部嵌上了五朵紫檀分瓣團花,桌面的邊緣及四個角各嵌四個紫檀開光,在紫檀的團花及開光上再用螺鈿及各色葉蠟石嵌螭紋、靈芝、仙鶴、番蓮等花紋,採用色澤清新淡雅的黃花梨,襯以靜穆深沉的紫檀,再在黝黑的紫檀地子上嵌上閃光的螺鈿及多色石料,冷暖色調反差明顯,遂使小桌呈現出一種煥彩生輝的美感。

桌面之下的四足上端裝有透雕螭紋牙頭,腿足正面用厚螺鈿嵌飾螭紋,足端做出雲頭腿足。這件炕桌的製作技藝十分精湛,裝飾手法多樣,充分體現了清宮傢具裝飾豐富、刻求華貴的風格特點,是宮廷傢具的精品傑作。

黃花梨五彩螺甸插屏

清中期

寬64.5厘米,座寬44厘米,通高114.5厘米

插屏以黃花梨木製成,屏風底座以兩塊厚木雕成抱鼓墩子,上植立柱,以雲紋站牙抵夾,屏心正面為一面光素玻璃鏡,背面則髹黑漆地,以極薄的五彩螺甸嵌飾海水雲龍紋。畫面上,一龍騰越于海水波濤之上,一龍探頭出海,龍身矯健,造型誇張,鬚髮飄逸,龍爪肆張,周圍點綴流雲朵朵,構成了一幅形象生動的二龍戲珠圖案。

屏心之下的絛環板及披水牙子上均鏟地雕刻回紋。此插屏造型精美,裝飾華麗,特別是它採用的五彩螺甸裝飾在黃花梨木的插屏上,更顯珠玉之配,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紅木嵌螺鈿三獅進寶圖插屏

清乾隆

高45厘米,寬37厘米,厚15厘米

屏心邊框紅木製,屏心正面嵌螺鈿《三獅進寶圖》,三個金髮捲曲的番人正驅趕著一大獅,二小獅前行。獅子在古代被視為避邪護福的瑞獸,且與「師」同音,太師少師是古代的官職,圖紋寓意「官祿相傳」。

背面則以螺鈿「香稻啄余鸚鵡料,碧梧棲老鳳凰枝「詩句。站牙及絛環板上透雕夔龍紋,披水牙雕夔鳳紋及雲紋,雙鼓式座墩,小插屏做工精湛,螺鈿鑲嵌在深色的屏心上,顯得燦然悅目,玲瓏可人。

螺鈿嵌是我國傳統傢具上重要的工藝裝飾技法,它融鑲嵌、雕刻、繪畫於一體,藝術價值極高。因為嵌螺鈿傢具上的「螺鈿」均選自江河湖洋中的老蚌、王珧、車磲或鮑魚殼等較為名貴的材料,製作成本較高,故在古代社會裡被視為珍品,而且由於年代的推移和氣候、溫濕度的變化,嵌螺鈿傢具極易出現開膠掉漆、螺鈿嵌件脫落等損毀現象,能夠完整保留下來的更是寥若晨星。以上這幾件嵌螺鈿傢具雖然歷經了幾個世紀的風雨滄桑,至今仍完好無損,風采猶存,彌足珍貴。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給別人看看,別人都會感謝你的。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版權說明:周京南、仙作(xianzuo.com)

題字:濮安國

著名明清傢具專家和工藝美術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木 的精彩文章:

入門必讀:名貴紅木木材排行及價格簡介
紅木傢具,為什麼「怕光」?還有如何保養呢

TAG:紅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