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走進雨果的《悲慘世界》,領略它的藝術魅力,第三篇

走進雨果的《悲慘世界》,領略它的藝術魅力,第三篇

接上篇。雨果用極大的熱情描寫了這場起義,他對那些懷抱共和理想,並且為此獻出生命的年輕人顯然抱有極大的同情。可是,這並不意味著雨果支持他們激進的政治行為。在《悲慘世界》中,雨果希望提醒人們革命與戰爭的殘酷,讓人們不要忘記革命的初衷不僅是為了實現名義上的共和。因為那只是一種政治體制而已。革命的本質是為了實現一個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就像米里埃爾主教奉行的原則,只有在這種社會狀態下,人性才能保持健全,良知才不會受到腐蝕。

走進雨果的《悲慘世界》,領略它的藝術魅力,第三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巷戰中,瓦爾讓先是釋放了被起義者當作密探抓起來的沙威,又在戰鬥中救了負傷昏迷的馬里於斯,背著他躲進了下水道。而其他起義的人,終於因為實力懸殊太大,在政府軍的衝擊下,全部英勇陣亡。瓦爾讓背著馬里於斯在下水道的污泥里艱難地跋涉,好不容易到了地面,卻發現通往地面的鐵門被人上了鎖。上鎖的不是別人,正是當年小旅店的店主泰納迪埃。他在旅店破產以後也來到了巴黎,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泰納迪埃沒認出瓦爾讓,他先是訛了瓦爾讓一筆錢,又想借瓦爾讓轉移跟蹤他的警察的注意力。

走進雨果的《悲慘世界》,領略它的藝術魅力,第三篇

這個跟蹤他的警察,除了沙威還能是誰?果然,沒過多久,一路跟蹤泰納迪埃的警察沙威就找上了瓦爾讓。瓦爾讓沒有逃跑也沒有反抗,只是請求沙威把馬里於斯送回家,再讓自己有時間安頓好柯賽特。這一次沙威沒有拒絕,還在中途悄悄離開,沒有逮捕瓦爾讓。

走進雨果的《悲慘世界》,領略它的藝術魅力,第三篇

還記得第一部里,那個一絲不苟的執法者沙威嗎?這個法律的狂熱信徒動搖了,他對法律的信仰崩潰了。過去他一直相信,瓦爾讓觸犯了法律,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但他親眼看到這個所謂的壞人,一次次地犧牲自己、幫助別人。既然法律並不意味著善和正義,那麼他作為一個警察的職責還有什麼意義呢?無法面對這一切的沙威選擇了投河自盡。

走進雨果的《悲慘世界》,領略它的藝術魅力,第三篇

法國政府沒有追究倖存的起義者,經過這場動亂,馬里於斯和外祖父冰釋前嫌,和柯賽特也有情人終成眷屬。瓦爾讓把自己的財產全部送給了柯賽特。即便這樣,瓦爾讓還是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因為他始終是一個在逃的苦役犯。於是,他向馬里於斯坦白了自己的過往,可又沒有說清財產的來源,這讓馬里於斯對他產生了懷疑,以為是他侵吞了馬德蘭市長的財產。

走進雨果的《悲慘世界》,領略它的藝術魅力,第三篇

好在這個時候,泰納迪埃出現了。他本來是要向馬里於斯兜售瓦爾讓的「黑歷史」,卻幫著解開了誤會,還讓馬里於斯知道了瓦爾讓就是他的救命恩人。真相大白以後,馬里於斯帶著柯賽特去看望瓦爾讓,此時瓦爾讓已經病得奄奄一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終於獲得了內心的平靜,最終在柯賽特懷裡安詳地離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輕武器美圖,都說距離產生美,那就保持距離,看看就好
輕武器美圖,喜歡槍械的看看,把眼睛饞一下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