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鬼方是一個讓我們既熟悉有陌生的詞,熟悉是因為我們基本上都聽過,並且知道它是一個遠古時期的產物;而陌生的是卻又說不出鬼方到底是什麼,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方、抑或是一個民族?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恐怕很多人不知道,說起來,鬼方跟維吾爾族還有一些淵源

本文識圖釐清這條線索,使得對鬼方有一個較為初步的認識,以及從鬼方到維吾爾族的歷史流變。


為何鬼方

要談鬼方,一定繞不開國學大師王國維,他是鬼方的「發現者」。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清末的時候甲骨文被發現,學界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由此,有關商朝的歷史也更多的被研究出來。王國維先生在研究甲骨文之時,突然有了重大發現——原來在商朝時有一個叫鬼方的部落,他們活動範圍大概在陝西渭水以北及內蒙古河套地區。

而在西周、春秋時代,鬼方則被稱為狄(有時也作「翟」)、犬戎(有時也作「獫狁」)。別看名字這麼多,實際都是指的一個部落。

《竹書紀年》有這樣一條珍貴記載:

「武乙三十五年, 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狄王。」

武乙是商朝後期一位重要君王,生性殘暴。周王季是指季歷,周文王的父親。

《竹書紀年》中所說的「鬼戎」就是鬼方犬戎的並稱,就像「黔」是指貴州,「貴」也是指貴州,合起來「黔貴」還是指貴州。這說明以前中原王朝對鬼方的稱呼並沒有官方統一規定。

周王季打敗了鬼方(犬戎),俘虜了他們20個酋長,不稱「鬼王」,卻稱「狄王」。由此便證明了鬼方不僅叫犬戎(獫狁),也叫狄(翟)。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王國維先生在他的《鬼方、昆夷、獫狁考》中還說,春秋時的隗姓就出自於鬼方,到漢朝時又逐漸改姓「衛」

而鬼方人他們自稱「畏方」,意思是「穿著鎧甲在在森林裡走的人」,這也說明了此時的鬼方並不是騎馬民族,而是山地狩獵、種植、畜牧三合一的族群。

那麼,為什麼中原王朝要稱他們為鬼方呢?一是因為古時鬼畏同音,經常混用;二是因為鬼方雖然名義上為商朝的諸侯,但這是一個不聽話的諸侯,經常南下騷擾神出鬼沒,搶劫一票就跑了,於是叫他們鬼方,帶有一定的貶義。


從鬼方到丁零

商朝滅亡後,周朝包括周的諸侯國們一般不再稱鬼方了,而是稱狄或者犬戎這是因為鬼方部落受到了好幾波重創,實力大不如前,變得乖巧了許多。鬼方在華夏族的心目中神秘色彩也大大減退,取而代之用狄、犬戎這樣的蔑稱。這就像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在西洋人心目中是神秘的天朝上國,稱之為「唐人」;鴉片戰爭之後,打破神秘色彩,發現不堪一擊,於是蔑稱為「Chink」(小縫隙眯眯眼)。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鬼方部落受到的第一波重創,是來自於商朝後期的武丁大帝。《周易·易經·既濟卦》中寫道: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高宗就是指武丁大帝。武丁繼位便重振王權,改革政治,同時還對周邊方國部落鬼方、羌人等發動戰爭,消除了邊患。這場戰爭使鬼方消停了很久,不敢對中原有所覬覦。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第二波重創來自於周康王,他是周武王的孫子,周朝第三任君主。根據西周青銅器小盂鼎上的銘文記載,周康王兩次發動對鬼方的戰爭,共斬首及俘獲鬼方約兩萬人,還俘獲大量牛羊馬匹。

為了躲避來自中原王朝的打擊,一部分鬼方人表示願意臣服周朝,另一部分誓死不降的鬼方人則逃走了。從此以後,來自鬼方的威脅事實上已經大幅度消除了。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約200年後,發生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此時的鬼方被稱為犬戎,他們攻破鎬京,在驪山下殺死了周幽王。如果沒有周幽王岳父申侯的「裡通外國」,單憑犬戎是絕不可能攻破鎬京的,他們的威脅性並沒有那麼大。

那麼說,逃走的那部分鬼方人去了哪兒呢?他們在歷史上「消失」了幾百年,直到西漢初年才找到了線索。

《史記·匈奴列傳》中提到,匈奴人向北方進攻征服了渾庾、薪犁、丁零等國。班固的《漢書》也記載蘇武在貝加爾湖牧羊,丁零人經常偷他的羊。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丁零人就是歷史上逃走的那部分鬼方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漢魏時期很多史書都記載,丁零就是古狄(鬼方)之餘種。《魏書》中說,包括北方諸少數民族通常稱這些鬼方余種為「敕勒」,而中原諸夏則稱他們為「丁零」。實際上,敕勒、丁零都是一個意思,這是由於北方少數民族語和中原漢語的音譯不同而已。

並且,出土文物也證明了丁零人與鬼方的關係。貝加爾湖以西的葉尼塞河流域曾是丁零人生活過的地方,那裡出土了大量器物與商周時期相似。於是學界一致認為,貝加爾湖畔的丁零人就是遷徙過去的鬼方人

從丁零到高車

蘇武在貝加爾湖牧羊那會兒,丁零人早已被匈奴所征服。相當一部分丁零人被匈奴擄到匈奴的地盤充當奴隸。這無形中導致丁零人來了一次人口大遷徙,向南、向西遷徙。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整個東漢時期是丁零人崛起的時代

東漢初年,匈奴人衰落,丁零不願做奴隸的人民趁機聯合烏桓和烏孫,他們也曾受匈奴人欺負。丁零、烏桓 、烏孫三家圍攻匈奴,數萬匈奴人被殺,俘獲馬匹數萬, 牛羊甚眾,給匈奴政權帶來了沉重打擊。

後來,匈奴分裂為南匈奴、北匈奴,丁零又趁機聯合南匈奴、鮮卑及西域各部夾擊北匈奴。南匈奴正面硬剛北匈奴,鮮卑攻擊北匈奴的左邊,西域各部攻擊右邊,而丁零則攻擊北匈奴的後面。打的北匈奴真是走投無路,最後一直向西逃竄,逃到今天哈薩克南部的錫爾河流域才安定下來。匈奴政權終於從中國歷史上消失了,匈奴人也慢慢泯滅於歷史長河中。南匈奴人慢慢融入了漢族之中。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到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王朝一般稱丁零為高車,據說是因為他們擅於製造高大的車輪。車輪加速了高車人的文明發展,使他們可以攜帶大量物質在廣袤的草原上馳騁。他們再也不是匈奴人的奴隸,而是發展為具有較高文明的游牧民族。這一時期,他們的地盤東至今貝加爾湖,西達蒙古國中北部的圖拉河一帶。

高車的強大勢必遭到周圍國家的覬覦。曾經匈奴人的地盤如今在柔然人的統治下,柔然對高車發動了征服戰,致使高車人臣服。每年不但納貢,還派出軍隊參與柔然人對其他民族的征服戰。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後來,柔然出兵進攻北魏,結果失敗遭到反殺。柔然漸漸衰落下去,地盤不斷被北魏蠶食。高車作為柔然的小弟,大哥都頹了,他們自然也待不下去,一部分高車人不斷向西遷徙,後來定居在西域吐魯番一帶。


從高車到鐵勒 再到回鶻

及至隋唐時期,高車被中原王朝稱為鐵勒。而此時鐵勒又分為了很多部落,共計十五個部落,他們大多被南北朝末期崛起的突厥人所統治

突厥人在短短30年時間裡,就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國家,基本繼承了匈奴人曾經的地盤。隋朝建立後,當然不願看到北方有這樣一個強國的存在。採取打擊、分化、離間等多種方法,終於將突厥分裂成了東西兩個突厥。

鐵勒人看到突厥衰落的跡象,趕緊抓住這個機遇。鐵勒之一的韋紇部落,聯合另外幾個部落反抗突厥人的統治,成立了回紇聯盟部落。經過複雜而漫長的鬥爭後,終於擺脫突厥的統治,並逐漸強大起來。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唐玄宗時,回紇部又聯合唐朝滅掉了有復甦跡象的後突厥汗國。然後建立起了回紇汗國,並將其民族改名為「回鶻」。至此,維吾爾族的民族起源,一般就從這個時候開始書寫了。

回鶻與唐朝一直保持著較好的關係,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都較為頻繁。而這個時候的回鶻也跟唐朝一樣,都信仰佛教。

回鶻還接受唐朝的冊封,也經常相互通婚等等,畢竟一起打過突厥人,有革命感情。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安史之亂回鶻要出兵幫助了。從政治角度講,他們也不得不這樣做。回鶻需要一個強大的唐朝跟他聯手一起遏制吐蕃。如果唐朝亂了,無暇西顧河西走廊一帶,吐蕃人必來騷擾。

鬼方遺民:維吾爾族的真正來歷

唐朝末年,回鶻與唐交惡,大約是羽翼豐滿,開始嫌棄這個日漸衰落的大哥了。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調查處 的精彩文章:

奧地利人熱烈歡迎希特勒「入侵」
誰控制了歐亞大陸「心臟」,誰就掌握了世界?

TAG:X調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