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邊攻打蒙古,一邊與蒙古貿易,為何朱棣這麼做?都說:朱棣高明

一邊攻打蒙古,一邊與蒙古貿易,為何朱棣這麼做?都說:朱棣高明

我們知道,明朝是將蒙古人趕出中原後建立的政權,而終明一朝,始終未能消滅蒙古的威脅,當時蒙古的殘餘勢力雖然退守到了蒙古高原,然而明朝仍不斷派出部隊與蒙古作戰,僅明成祖朱棣執政時期,就進行了五次征討蒙古的軍事行動。

不過,歷來史學家對朱棣的這五次東征的戰果持懷疑態度,因為這五次東征雖然很有氣勢(前前後後加起來有五十萬人,皇帝親征),有人形容當時的壯觀,「五齣漠北,三犁虜庭」,像犁地一樣將蒙古人的地盤翻了個遍。

然而戰果卻讓人覺得十分不可理解,僅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北征的時候,有接觸到蒙古人的軍隊,然而斬敵數兩者加起來也不過數百人而已,後面三次連蒙古軍隊的面兒也沒見著,且朱棣還死在了第五次東征的途中。

不過雖然戰果不大,然而東征卻是很有必要的,因為當時蒙古畢竟對明朝廷來說還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只是沒有達到朱棣當初所立下的蕩平蒙古的目標而已。而對蒙古作戰之外,朱棣還定了針對蒙古的策略,他通過瓦解分化,賞賜拉攏等方式削弱蒙古的敵對勢力。就在他征剿叛逆的阿魯台和馬哈木部落領袖的同時,朱棣還派了使團帶著禮物去蒙古進行磋商,邀請蒙古的其他部落,在納貢制度的前提下,與明朝進行友好貿易。

而且即使是對待像阿魯台這樣的反叛者,只要戰事結束,他們想來華進行貿易的話,明朝廷也不加指責的接納。阿魯台早在1408年就向明朝派過一個使團,但在1410年被朱棣的大軍打敗之後,他才開始定期派出使團,14年的時間裡,他竟然派了27個使團到明朝。

就連瓦剌人也與朱棣的朝廷保持著納供貿易關係,1408年10月,馬哈木派第一個使團攜帶馬匹到明朝廷,獲得了朱棣賜給他的封地和一枚王的印璽。除了馬哈木造反的時期之內,瓦剌人幾乎年年派使團來華,馬哈木死後他的兒子恢復與明朝廷的朝貢關係,一直到了永樂統治的末年。

而朱棣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戰略主要是有以下幾個目的的,一方面它可以提高明朝廷的威信,承認這種納貢關係,那就等於承認明朝宗主國的關係,這當然是朱棣樂於看到的結果。另一方面,蒙古人不斷的劫掠邊疆,無非就是想獲得中原的農產品、絲織品等生活用品,而這種納貢前提下的貿易關係,能夠使蒙古人安分一些,而且通過貿易交換來的馬匹也能為明朝騎兵提供後援。所以蒙古的諸部落也樂於接受這樣的條件,只是在物資實在供應不上的時候才會去劫掠邊境。

當然,雖然朱棣允許蒙古使團帶物資進入明朝境內,然而為了防止他們趁機作亂,對蒙古使團來華訪問的次數、規模、以及進入明朝境內的路線和入境點、他們進貢朝廷的時候的禮儀、以及朝貢品的規格數都做了十分細緻的規定。然而在後來的實際操作中,這些規定從來都沒有嚴格實施過,像阿魯台當初派的27個使團到明朝廷,就嚴重超過了規定。

不過這種納貢與征戰並存的方式,也是當時明朝對外戰略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當時中蒙兩國的穩定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西方美女穿著包裹不嚴實,中國說:有傷風化,嚴禁在內地定居
舅舅說:這個外甥女很漂亮,賣掉吧,結果流芳百世,上海人都曉得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