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在藝術的路上,一味地追求名利是無恥的

在藝術的路上,一味地追求名利是無恥的

在藝術的路上,一味地追求名利是無恥的

文/李沅圃

1938年,國立藝專部分師生惜別林風眠校長

導讀

敬愛的藝術家們,請拿出醫者聖者的情感,請拿出勇敢奮鬥的毅力來,不要徒然對著國人惡劣的趣味一嘆,立刻負起藝術運動的責任,培養你的實力,掬出你的慧心,抬出你高貴的作品,要把這些可憐的同胞拯救出來,中國的藝術界才有救!

——林風眠

近日,趙無極畫作《1985年6月至10月》以4.5億落槌,5.1億的成交額刷新了趙無極個人拍賣紀錄,同時也是亞洲油畫拍賣紀錄和香港拍賣史上的最高畫作紀錄。這是趙無極人生創作的的最大尺幅作品。趙無極加冕「亞洲油畫之王」。

「混賬!目無師長!戲弄國畫!」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天,杭州藝專的校園內突然爆出一聲怒吼,全校師生頓時尋聲探個究竟,是誰竟然把一向老成持重的潘天壽給氣炸了!

「林先生!趙無極這個學生您不開除了,這課我是沒法上了!」只見怒不可遏的潘天壽拽著一個矮小少年來找林風眠。林風眠忙上前請潘天壽坐下後,問清來龍去脈!

原來少年趙無極因為嫌國畫臨摹課程太過枯燥,竟然在課堂中跳窗逃跑,更有甚者,國畫期末考試畫山水,心浮氣躁的趙無極竟然草草幾筆抹來了一個大大的墨團,題上「趙無極畫石」便揚長而去!

趙無極入選「藝術學會」,與其他會員在學院圖書館合影

在世界華人藝術界,趙無極和朱德群是真正意義上在全世界獲得極大成功的華裔藝術家,都是世界藝術頂級殿堂——法蘭西藝術學院的終生院士。他們和留法三劍客中另一位吳冠中,同為林風眠的學生!

而大多數人絕對想不到,趙無極成熟期作品表現著濃郁強烈的東方意象,而少年時頑劣叛逆的他,竟如此抵觸國畫!常有人批判徐悲鴻的教育理念致使學生像老師,所以徐悲鴻教育體系中出來的學生,即使在中國再火,在國外也是二流藝術家!我們不急於評判誰對誰錯,先來聚焦林風眠對叛逆少年趙無極的處理。

青年林風眠

林風眠給潘天壽奉上茶水,徐徐說道:「趙無極如此頑劣,必須嚴肅處理,但念在他是本校最年幼的學生,都二年級了才十五歲,實乃少不更事,年幼無知!前一段我看他的構圖和色彩都有過人之處,是難得的可造之材,特地囑咐吳大羽先生對他重點培養!所以也怪我,這孩子才一時偏頗,對西畫著力過多,這次先請吳老師批評教育,如果知錯能改,這次就不必開除了!潘先生您看行嗎?更重要的是,當此亂世,遇到難得的好苗子,還請潘先生不計前嫌,悉心培養!」

林風眠全家合影

自此,趙無極對林風眠和潘天壽感恩戴德,很快就在國畫上有了長足進步!而後趙無極畢業時,林風眠先聘其留校任教,又勉勵其赴法深造,為了使得趙無極在國外能無後顧之憂,林風眠更是建議學校為趙無極預留一個教授的位置。林風眠對自己的悉心關懷,令趙無極無比感念,他曾動情地回憶道,「林風眠鼓勵我對傳統的質疑,當我要以不同的方式觀察和思考時,他寬容我,還保護我不受排擠。」

林風眠作品

吳冠中曾講過一個故事:時任教育部長的蔣南翔,在人民大會堂對高校教師作過一個報告,其間談到:「給我足夠的條件,我敢於承諾培養出50個傑出的科學家,但我不敢保證培養出一個傑出的藝術家。」可見,一個藝術家產生的艱難,同時也告知了藝術家的培養不在於技能的灌輸和堆積,也不在於靠系統的教育工程。

1936年林風眠帶領杭州藝專教師們憑弔吳昌碩墓(前排左起為林風眠)

林風眠曾在西湖邊豪言:「藝術在文藝復興中佔了第一把交椅,我們也應把中國的文藝復興的主位,拿給藝術坐!」

對於林風眠,吳冠中曾有這樣的評價:林風眠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義以後的現代繪畫的營養,與中國傳統水墨和境界相結合,並融入了個人的人生經歷。是已經接近了「東西方和諧和精神融合的理想」的畫家。林風眠是整個20世紀中國美術界的精神領袖。

1923年林風眠(中)林文錚(右)與李金髮在柏林

林風眠曾說:「從歷史方面觀察,一民族文化之發達,一定是以固有文化為基礎,吸收他民族的文化,造成新的時代,如此生生不已的。」而現在中國有很多藝術「教育家」和美術老師,他們根本不讀書,也從不考慮自己與文化的關係,他們只以藝術之名牟利:為了拉生源各種送禮,對美術生各種哄騙,教各種應付美術高考的套路,在他們眼中學生就是顧客,神聖的教育也是印鈔機而已,林風眠的人格與這些人真是天淵之別!

林風眠作品

林風眠愛才,但絕無偏愛,不止是趙無極,日後名震畫壇的朱德群、吳冠中、李可染這樣的億元天團……都是林風眠的學生。校長林風眠和諸如吳大羽、潘天壽、李苦禪……等師生,幾乎寫就了半部中國近代美術史。

這種醫者聖心的愛才,是希望他們繼承自由精神,傳承中國藝術復興的使命,所以為了學生的前途,孤苦一生的林風眠「趕走」了所有得意門生,把他們輸送到全世界,在自由的藝術氛圍中暢快呼吸,把他們輸送到各個領域,讓普通人發現未知之美,把偉大的藝術精神滲透到平常生活中來!

1979年林風眠攝於母校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林風眠的得意門生艾青曾留法學畫,雖然轉而成為詩人,卻培養了兩個殿堂級藝術家兒子:聞名世界的當代藝術家艾未未和中國寫實畫派的殿堂級人物艾軒。網上流傳很火的帖子里,馮小剛家裡別墅值幾千萬,藏畫值幾個億里,最貴重的就是艾軒的畫作。

巴黎國立美術學院

審美基因遺傳的影響下,艾未未的多元化頭銜體現著他對美的不同感知和表達:中國前衛藝術代表、「鳥巢」設計者赫爾佐格和德梅隆的中國顧問、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副導演……艾未未一再感懷之所以自己有今天的成就,源於父親一直教育他:要做一個自由的人,名利都是非常無恥的東西!而現在這份由艾未未輸出到全球的為自由而藝術的思想,正源於林風眠對艾青的啟迪。

2000年,艾未未展出自己砸碎一個有兩千年歷史的漢代陶罐的照片

這種自由大膽的精神體現在作品上,艾未未曾將價值百萬的漢代陶罐覆以彩色,甚至直接完成摔碎陶罐的行為藝術。這種自由就是「通過打破舊習可以創造新的想法和價值這樣的觀念」!

很多年前初到杭州藝專就任校長的林風眠,驚異於一年級的艾青竟然比大多數畢業生畫得還好,於是林風眠極其坦誠地對他說:「以你的天資,在這裡恐怕會耽誤你的發展,你一定要去法國留學!」艾青聽從了林風眠的建議赴法求學,由此法國藝術崇尚自由的精神浸入其骨髓!即使後來棄畫從文,繪畫也為他的詩歌賦予了無限的自由和活力,這也正是他與恩師林風眠一條剪不斷的精神紐帶。

林風眠執掌杭州藝專時期,林文錚曾放言:「西湖會成為中國文藝復興的佛羅倫薩!」林風眠主張「介紹西洋藝術,整理中國藝術,調和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的觀點,只設繪畫系,不分西畫系和國畫系,學生必須二者兼學。

林風眠潘天壽等老師與國立藝專學生合影 1930年代初

從1928年到1937年,那真是杭州藝專「為藝術而藝術」的黃金時代。林風眠等人發起組織的「藝術運動社」杭州藝專的教師,只要自己願意,都是社員。校外社員,逐步吸收,有齊白石、陳醉雲、李有行等。

1929林風眠與潘天壽等國立藝術院赴日教育考察團成員合影

回望當下,葛宇路事件中葛宇路被央美處分,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當年林風眠一直積極推動和鼓勵學生加入社會團體,即使學生被軍閥監禁或被當局開除,林風眠也不惜一切代價,自費疏通關係救學生,安排被開除的學生去其他學校就讀,在那個人人都難以自保、自求多福的年代,甚至還一一給他們路費!這是多麼偉大的品格和精神!

林風眠作品

林風眠深信教育的宗旨是注重挖掘學生的藝術潛能,以應試成績決定學生的未來太過武斷,所以即使有位叫張眺的學生沒能考取杭州藝專,但他獨到的藝術觀和誠懇態度深深打動了林風眠,林風眠覺得不可錯失這位可造之材,所以特意在錄取榜單上加上了他的名字。

而今天有多少真心畫畫的人因為英語政治不及格,常年被拒絕在美院之外!近年來大家都在感嘆,誰誰誰花多少年復讀考央美考清華美院,多少年間費勁周折舉全家之力,而最終還是走上了那學院化因循守舊的寫實道路!

而近百年前的林風眠卻不拘泥於死板的教學,如果學生的畫深入不下去了,林風眠甚至會拍拍他們的肩膀,笑著說「畫不出來,就不要畫,出去玩玩!」當時正在求學的著名美學家洪毅然學畫下筆總是拘謹,於是林風眠勸他:「放鬆一點,隨便些,亂畫嘛。」更是讓他效法李白斗酒詩百篇,果然微醺中的洪毅然下筆貫通有力,進步飛快!

其實林風眠在教育上的經驗也是由來已久,其思想也深受蔡元培影響,早在26歲時因為蔡元培的激賞成為北平藝專的校長,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年輕的美院院長,並在任期力挽狂瀾孤絕地堅持「中西藝術融合之道」,師生們看到林風眠的作品無不驚呼:「原來畫還可以這麼畫!」

1928年4月5日蔡元培致林風眠信

在林風眠的影響下,北平藝專越來越充滿活力。學校成立了十餘個繪畫團體,幾乎每周辦一次畫展。然而,剛剛掀起的一點藝術新風潮,因為軍閥的施壓,遭到了當局的無情鎮壓,林風眠憤而辭職!

後來再次被迫辭去杭州藝專校長職務時,林風眠曾寫信深情勉勵師生。回憶起林風眠辭職後給師生的信,吳冠中曾動情地敘述道:「教務長林文錚先生對同學們宣讀了這封信,我還記得其中幾句……唯杭校員生隨弟多年,無不念念,唯望兩兄加意維護,勿使流離……同學們當時都哭了。歲月流逝,往事漸渺,當年的學生也都垂垂老矣,杭州藝專這株存活了10年的蒲公英,飛揚出去多少種子?多少種子飛到了世界各地,讓有心人去統計吧,這些開花的、結果的新生代,都繼承了林風眠的藝術思想。林風眠,我們偉大的宗師!」

1927年北京藝術大會的宗旨為「整個的藝術運動」(右二為林風眠)

北平藝專和杭州藝專後來都成長為中國美術的最高學府,兩座學校的偉大,皆發軔於林風眠!但因為動蕩的時局和文化界派系的爭端,加上林風眠「不合時宜」的孤絕堅持,悲憤的孤鴻林風眠兩次都被迫離他魂牽夢繞的學校!

相比很多現代藝術類院校中的領導,常以行政事務太多為由,放棄創作,謀求政治地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林風眠精神何其偉大!

1978年林風眠在香港九龍彌敦道 中僑國貨公司頂樓寓所作畫

離開了住洋房坐轎車和被眾星捧月的環境,林風眠絲毫不以為意,他高興地說:「我當了十幾年校長,身上的人氣幾乎耗光了。必須真正生活著,體驗今天中國,幾萬萬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同時,他對上門拜訪的學生,仍然悉心指導,不厭其煩,給予父親般的幫助!

文革中驚聞傅雷夫婦事件後,林風眠首先意識到自己「不合時宜」的畫作可能會連累學生,於是親手毀掉了自己最好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把千餘幅畫一一撕碎,泡成紙漿,然後從馬桶衝下去。

幫他毀畫的學生不忍撕碎其中幾幅精品,林風眠一改往日的和藹:「我不要連累任何人,我要親手毀了它,我還會再畫!」

1962年,林風眠與豐子愷、賀天健、張充仁、顏文梁、張樂平交流畫作

即便如此,由於「拒不認罪」,林風眠依然以老邁的身體,在文革中受到非人的虐待!在漫長的痛苦和無邊的寂寞寂寞中,他的很多至交老友和愛徒都選擇了自殺。他心心念念想著藝術和曾經的學生們,他說,「我絕不自殺。我要理直氣壯地活下去。」

1950年林風眠(右三)、關良、江豐、龐薰琴、蘇天賜等一起下鄉寫生

所幸在1972年,在周恩來干預下,林風眠被釋放,更被要求去會見一位重要外賓。來人竟是三十餘年未見面的學生趙無極。在造反「首長」們的眾目睽睽之下,林風眠還一時錯愕,趙無極已疾步上前,長跪不起。林風眠老淚縱橫,俯下身來,與趙無極抱頭痛哭。事後,林風眠滿懷感激地說,這是趙無極要救他呢,造反派非常重視載譽歸來的「外賓」趙無極,也不敢再把林風眠怎麼樣。

林風眠自述手跡

1979年,林風眠應法國政府邀請到巴黎辦畫展。趙無極費盡周折把許多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杭州藝專老校友邀到巴黎,慶賀老校長的畫展開幕。趙無極由衷地說:「沒有林校長,就沒有我的今天。」而台下一幫深有同感的老同學們,也紛紛抹淚!

有人說,二十來歲就做北平藝專校長的林風眠,既吸收了蔡元培的兼容並包,又注入了自己自由真實的教育理念,使得北平藝專請來了當時名氣不甚了了的齊白石來當教授。到了杭州藝專以後,接替他任北平藝專校長的徐悲鴻,也請齊白石來上課。林風眠推崇齊白石藝術中自由的生命力,徐悲鴻則欣賞他蘿蔔白菜的親民性。

朱德群身穿院士服,在他的抽象作品前留影

今天在崇尚自由熱愛藝術的法國,學生輩的朱德群、趙無極,因是法蘭西最高藝術殿堂的終身院士而婦孺皆知,被稱為「不朽者」,地位極其崇高,每逢重大典禮甚至身著鑲有金色的桂冠葉滾邊的綠色燕尾服,手持佩劍出席盛會。試問今天還有幾位法國人知道徐悲鴻的大名!

值得玩味的是朱德群曾說過一件趣事,潘天壽換任杭州藝專校長以後,曾請徐悲鴻來演講,徐竟然激動地抨擊現代藝術之父塞尚是20世紀最大的敗類畫家,朱德群不忍聽到如此偏頗的言論,不禁拂袖而去。

而對於林風眠鼓勵自己留法,朱德群滿懷感恩:「杭州藝專與其他學校不同,比較現代。我們的校長林風眠對歐洲的繪畫很了解,不僅對學生的現代繪畫觀念有很大影響,也使得我後來到巴黎再接觸現代繪畫時便沒有任何困難!」

朱德群離世時,法蘭西學院藝術院的悼念現場

所幸林風眠等一大批藝術家不認同徐悲鴻簡單引進西方寫實主義的改革方式。他認為並全力引進西方現代主義的精神,以及西方自由創作的主張,在很多年間都被詬病為洪水猛獸。

所以朱德群曾說,如果林風眠在天有靈,看到中國美術現狀,肯定會痛心疾首,與林風眠思想背道而馳的是:中國很多畫家作品的風格「過分學院派」,即使出國以後也不容易接受現代的東西。這令人頗為遺憾的現象,與中國美術教育多年來只注重學院派風格的教學有莫大關係。

林風眠作品

我們無意於去比較林和徐二位教育理念的優劣,但值得玩味的是,在林風眠倡導的自由的教學理念中成長出來的學生們,從沒有將自己禁錮在寫實主義的牢籠里原地劃圈,並在全世界開枝散葉,香飄萬里!

去年有電視節目把趙無極和朱德群最優秀的作品拿給一些美術高考生來評價,這些學生都說,這不就是淘寶上一張幾百的裝飾畫嗎?

這不禁讓我們自問,今天的藝術家和今天的藝術以及教育,到底要把什麼留給後人?

林風眠作品

令人痛心的是因為藝術品天價成交的個例,以及為讓「差生」有書念而學美術的無奈,使得很多文化素養墊底的學生投機地選擇了美術行業,於是藝術培訓行業用套路賺大錢,一個畫室都能上市,院校也自食苦果,收進了這些「偽興趣」、「偽水平」的藝考生。

人們常痛批中國的美術教育曾經被蘇派、徐悲鴻和文革耽誤了,致使無論國畫西畫都千人一面!其實即使在當下,只有鳳毛麟角的精英學會了獨立思考,但是已經模式化的技術和僵化思維積重難返!看看現在的藝術院校畢業生,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但獨立思維太差!市場興什麼他們畫什麼,匠氣十足而了無新意和藝術情趣。

1990年林風眠與吳冠中合影於香港氏寓所

曾為林風眠幾度落淚的吳冠中說過:藝術是自然形成的,時代一定會有真誠的挽留和無情的淘汰。藝術市場是一面鏡子。但上帝只會關照一心去創作的畫家,而不是關照鏡子里的人。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黑暗歲月里,林風眠則說:「過去的是過去了,時間不留情地把我們拖到了現代,要希望在已死的蠶里抽出新鮮的絲已是不可能,已經為時代腐壞了的舊錦也不必再去留戀,我們只有鼓起勇氣負起責任,培植我們的新蠶,養育我們的新蠶!使將來抽出來的新絲,織成時代上更燦爛更有光澤的新篇幅,這是我們應有的希望!」

1980年林風眠在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參觀展覽並與學生們座談

在這個經濟迅猛發展,審美式微、文化摻水的信息時代,文化復興何其任重道遠!誠如林風眠所言:「敬愛的藝術家們,請拿出醫者聖者的情感,請拿出勇敢奮鬥的毅力來,不要徒然對著國人惡劣的趣味一嘆,立刻負起藝術運動的責任,培養你的實力,掬出你的慧心,抬出你高貴的作品,要把這些可憐的同胞拯救出來,中國的藝術界才有救!」

只有秉持這番理想和品格,中國的藝術和文化,才能走向最高理想!如果人人都是林風眠,行行都有力能扛鼎的林風眠,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指日可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印 的精彩文章:

TAG:書畫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