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神一樣的商業模式:它的產品很多人只看不買,照樣年年盈利!

神一樣的商業模式:它的產品很多人只看不買,照樣年年盈利!

這家企業連馬雲都羨慕不來!

中國人不知道新華書店,就像法國人不知道拿破崙,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

說到新華書店,很多人眼前會下意識地浮現起紅底白字的招牌,上面的字是主席親筆題詞的。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新華書店的存在就新聞聯播一樣,從某種意義而言是不會倒閉的,這是做夢都想讓阿里巴巴成為102年企業的馬雲都羨慕不來的。

從池莉的小說《生活秀》中我們知道,在武漢這樣的大城市,如果家裡有一個人能在江漢路的新華書店做個事,那可是可以吹一輩子的事。


新華書店牛在哪裡?

首先,規模太大了。

全國新華書店的網點少說也有1萬多個,這樣的分店數量可以直接吊打麥當勞、肯德基等世界知名品牌在中國的開店總數量。

其次,員工待遇曾經好到讓人眼紅。

新華書店一開始就是國有企事業單位,那時在裡面賣書的都是如假包換的公務員;還有,和其他企業相比,新華書店的待遇簡直不能更好。好到什麼程度呢?前幾年,有些新華書店員工住的房子都是公家分的!

當然,隨著國內社會經濟、政治的深入發展,新華書店自身也像月亮的臉偷偷地在改變:改革之後,各省的新華書店已經成為獨立運營的法人,自負盈虧,有多大本事吃幾碗乾飯。

但是,為什麼平時看上去生意冷清、讀者可以一整天都泡在書店光看書不買書的新華書店,不僅沒有倒閉,還年年贏利?

於是就要說到這家企業神一樣的商業模式了。


神一樣的商業模式

新華書店憑什麼實現年年盈利,總結起來,不外乎以下幾條:

首先,新華書店基本不愁客源。

作為國家書店,一直到現在,新華書店的地位都沒有替代性,特別是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當地的新華書店幾乎是民眾獲取知識的唯一渠道,穩定的客源也為新華書店帶來不菲的收入。

其次,有些書還真的只能在新華書店買。

比如說,有很長一段時間,全國中小學生的課本和機關單位訂閱的刊物都是由國家統一發放,新華書店獨家售賣的,後來雖然國家放開了課本經營權,但很多書店的產品質量還是不如新華書店,而光是買教材這一項,就夠新華書店賺的了。

舉個例子,2016年4月,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宣布,新華字典全球發行5.67億,成為 「世界上最暢銷的書」——這本書主要就是由新華書店賣的。

第三,新華書店不僅是書店,還是實力強大的國有圖書發行企業。

新華書店承接著全國各地500多家出版社的出版物印刷、進發業務,印刷和發行的業務收入也是新華書店盈利的來源之一。

第四,通過旗下公司拆分上市。

比如說,新華書店旗下的新華文軒早就在港股和A股上市,就算在圖書市場如此不景氣的情況下,市值也分別達到近80億和160億。一家分公司一年營收就是幾十億,凈利潤近10億,很多拆分出去的公司我們都還不知道,你能想像新華書店的實力到底有多可怕?

最後,商業地產和文化經營結合。

除了自已賣書,新華書店也將櫃檯出租給諸如銷售學習機、電子詞典的企業。而鍾書閣、西西弗之類主打高逼格,營造舒適氛圍的書店,走的也都是這種「商業地產 文化經營」的商業模式。

總之,既有客源,又有資源,還能在不同的時代做不同的事,新華書店能幾下年屹立不倒,還是有原因的。


新零售時代的新華書店

其實,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今很多地方的新華書店再也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定型化的新華書店了。

就拿成都的文軒books來說,營業面積近1萬平米,設計各種高逼格,而這個充滿時尚新潮的書店的所有者不是別人,正是新華書店。

新華書店走到這一步,說到底也是被逼的。

因為隨著紙媒的步步退守,曾經高大上的新華書店的地位也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加上近年來國家多次出台政策要求打破課本發行的壟斷地位,新華書店最後也只能自己想辦法救自己了。

比如說,和阿里巴巴合作,讓新華書店在新零售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2017年,新華書店總店的全資子公司新華互聯和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跟據協議,在阿里雲的技術支持下,將對新華書店全國的12000家實體門店、584家出版機構、3000家大中型圖書館進行融合,開發出網上商城和智慧書店,以滿足顧客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

自身有這麼高的天份,還能順應時代的變化,努力活下去,新華書店都這麼拼了,我們還能不努力嗎?

作者:電商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商報 的精彩文章:

一個賣速溶咖啡的,營收比肩華為,每天用的「國產品牌」都是它的
那一年阿里巴巴差點解體,任正非差點賣掉華為!

TAG:電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