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莊子思想:「特立獨行,不同流俗」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莊子思想:「特立獨行,不同流俗」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莊子思想:「特立獨行,不同流俗」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 文 三隻眼文齋

特立獨行,普遍用來形容人的志行高潔,不同流俗,也泛指特殊的,與眾不同的。有人認為「特立獨行」的樣子超級帥,如果大街上只有你一個人把頭髮染成了粉色,毫無疑問,你就是最特別的那個「不同流俗」的人。總是不乏有人希望自己成為特立獨行的存在,就像別人說喜歡某個光鮮亮麗的明星,她一定要表現出滿滿的不在乎和不屑;就像別人討厭蛇蟲子以及一切恐怖的事物,她一定要表現的勇敢。這樣的不同流俗,其實顯得有些矯情。而且,在這個強調團隊精神、合作態度的現代社會,也許「特立獨行,不同流俗」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在《莊子?徐無鬼》中,記載了這樣一則寓言:吳王渡江登嶺,猴群看見吳王的隊伍扛著打獵的武器,立時驚惶地四散奔逃,躲更遠的樹上,有的猴子甚至進叢林深處。可是,偏偏就有一個猴子留下了,它從容不迫地騰身而起,抓住樹枝跳來跳去,時時朝吳王的隊伍發出吱吱的挑釁聲,以顯示它的靈巧。吳王連續用箭射它,它都敏捷地接過或者打落飛速射來的利箭,並同時做出在其它猴子面前顯擺的樣子。

吳王回身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隻猴子誇耀它的靈巧,仗著它的便捷而蔑視於我,它會死在自己的驕傲上。」

說完,吳王下命令左右隨從一起上前射箭,百箭齊發,猴子抱樹而死。

吳王再對顏不疑說:「這隻猴子因想展示自己與眾猴的不同,以至受到這樣的懲罰而死去!要以此為戒啊!」顏不疑回來後便拜賢士董梧為師,用以剷除自己的做氣,棄絕淫樂,辭別尊顯,三年以後,得到全國上下的稱讚,賢聲外達。

這隻猴子之所以有那樣的悲慘結局,原因就在於它太愛自我炫耀、標榜,處處都要顯得與眾不同、特立獨行,反而因此成了眾人反感、厭惡的對象。而且不知審時度勢,面臨險境尚不自知。所以說,有時候悲劇恰恰是「與眾不同」而造成的。

人類歷史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風流俊美、才華橫溢,非湯武而薄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個性凌厲傲岸,曠逸不羈。結果,這位世間少見的天才年僅四十歲,就被押往洛陽建春門外東石橋南面的馬市上斬了首,以致《廣陵散》自此失傳;明代文史學家、思想家李贄最早徹底地顛覆了孔子在中國人生活中的至高無上性,也否定了孔孟之道所說的仁義道德的規定性,算是歷史上最最「特立獨行」者,常常講學時惹得萬人空巷。最後,李贄被誣下獄,被迫自刎死於獄中。

其實,特立獨行並非不可取,道家主張逍遙任性,莊子就是追求思想和靈魂徹底自由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在道家看來,真正的個性與眾不同不是一味地炫耀自己,彰顯不同,而是一種智慧的人格氣質和行為方式。所以,我們要學習道家的做人之道,就須知在這個社會上為人處世,必須學會收斂自己,不要不看時機與環境地彰顯自己的特立獨行個性。人的優勢也往往會是他致命的弱點,學會收斂鋒芒,才能保護自己。

如今的種種媒體,包括圖書、雜誌、電視等也都在宣揚個性的重要性。然而,過度張揚的個性在不知不覺間傷害了別人,更會毀滅自己的前程。為逞一時之快而不顧後果總是令人反感,而且,還有多少人用面上的特立獨行,來掩飾平凡蒼白的內心。過分「特立獨行」是危險的,做人不妨適時收斂起自己,從莊子的寓言中看,一個過分特立獨行、與眾不同的人,其出路只有兩條,要麼被眾人排斥在外成為異類,要麼就是被刻意甚至惡意的同化「污染」,甚至危及生命。尼採在《與孤獨為伍》一書中寫道:「特立獨行的人總是令人反感,因為他們與眾不同的方式使周圍的人感到自卑。」因此,我們何不學學道家所主張的守拙做人之道,讓自己與別人都能快樂的生活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定期「反省」,給自己的心靈的噴一次清洗劑
義存禪師一句風趣話,讓玄機頓時開悟,從此「心無掛礙」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