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兩會手記:兩會記者是如何準備提問的?

兩會手記:兩會記者是如何準備提問的?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舉辦的財政部記者會上,我很幸運地獲得一次提問機會,就「如何緩解地方財政困難」提問財政部部長劉昆。

也許是因為我在提問中說了一句「地方過緊日子」,劉昆還順勢開了一個玩笑:「我們要求地方過緊日子,不是要求他不發工資。」

一個記者的提問不過幾十秒,而獲取的權威部門的權威回應,卻是全社會都關心的。得到提問機會,對記者來說是一種幸運,但卻不能只用運氣二字來概括。

這是走過十二年兩會生涯的我,在今年兩會上獲得的第一次提問機會。感到欣慰的是,在所有人都在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最重要的關鍵詞「減稅降費」欣喜的時候,我可以當面向財政部長提一個在減稅降費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解決財政困難這樣一個現實問題。

當然,我其實想問很多問題,正如這場記者會上記者們提出的扶貧資金使用、大氣污染防治資金、職工養老金、地方債等……每一個問題背後,都關乎民心、民生。錢袋子到底怎麼用,全社會的眼睛都盯著。

相比短短几十秒的提問,也許對於兩會記者來說,提問前的準備工作,才是一個熬紅眼操碎心的過程。沒有哪一個記者行行都懂,而我們關心的那些民生問題,卻涉及到太多的部門。準備問題,並不是一個人孤獨的旅程,而是一群人不斷思索群策群力的過程。在我的電腦里,有一份涉及到十七個部委的提問目錄,每個部委下至少有3個以上的問題,這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記者們一起努力研究政策、分析熱點、希望問題可以回應社會關切的結果。

我們想問的問題太多了,營商環境、網約車管理、糧食安全、疫苗監管、教育公平、老齡化問題……每個方面,我們都想讓自己提出的問題真正成為公眾最關心的。所以,在準備問題的過程中,記者並非單純為自己,而是希望為每一個與這些問題息息相關的公眾提問。當真正提問時,記者也就成為了每一位普通大眾和權威發布台之間的那根話筒線。

我還記得,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出的那些問題。從「農村最後一公里」到「國資劃轉充實社保基金」,從「地方立法權」到「棚改房」。而讓我最為欣喜的是,去年提的問題,今年再看,有的很大程度已得到解決,有的已有了重大進展,變化是那樣的顯著。

對於記者來說,提問是這份職業的基本職責。而一個充滿含金量的權威回應,都為普通大眾心中的疑問解了惑。這也是這份職業賦予我們必然的使命。

站起來,拿上話筒,我們來提問。只要記者的身份還在,這個提問過程就永遠不會結束。

紅星新聞全國兩會特別報道組記者 趙倩

編輯 汪垠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專訪自稱被葉永青「抄襲」的比利時畫家:暫未考慮訴諸法律
翟天臨攪動學術圈一池春水,警醒後來者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