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有一段時間,歐洲國家對中國非常痴迷,這個皇帝的功勞不小

曾有一段時間,歐洲國家對中國非常痴迷,這個皇帝的功勞不小

其實,在16世紀之前,神學依然是歐洲的主導,所以,這也就導致當時的科學地位並不高。

之後,一些傳教士為了打開傳教之路,特別是在中國,他們很注意用歐洲存在高度發達的文明的事實來打擊中國人以中國為中心的文化觀。他們的翻譯西方科技著作,介紹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其實,都是服從於這一目的。

1678年的時候,一位比利時的傳教士南懷仁給歐洲耶穌會士們寫了一封信。而這封信,竟然,給當時的歐洲社會帶來不小的撼動。

那麼,這是為什麼?

只因為他在信中提到,中國的皇帝對於了解世界有著極大的慾望,還特別喜歡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因此,他在信中號召歐洲各國調派更多的傳教士去中國。這封信出現在歐洲之後,沒過幾年,便有幾位知識淵博的耶穌會士被「太陽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國。

至此,一次不同尋常的來往,便在這兩位帝王間發生了。

十六世紀的傳教士活動是中國與近代歐州聯繫的直接橋樑。當時的耶穌會士將自己在中國的切身體會寫成報告帶回了歐洲,當這些報告和著作被歐洲的知識界接觸到之後,那些知識界的人士很快就對中國的文化有了極大的興趣,也因此,有了後來長達百年的「中國熱」。

可以說,康熙帝在這一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康熙於1654年即位,我們都知道,康熙是一位思想前衛的皇帝,對西方的天文、數學等都有濃烈的興趣。康熙之所以開始努力學習西方科學是因為他親眼見證了在曆法較量中,那些保守派官員是如何敗給了湯若望的。康熙還拜南懷仁為師,讓他教自己數學知識。

曾經,有許多歐洲傳教士想要前往中國,可惜,由於各種原因,鮮少有政府願意資助這項事業。在當時的歐洲,法國是第一強國,因而,有能力有做到這一點。法國的宮廷貴族們是歐洲「中國熱」的領先者,「中國熱」剛在歐洲興起,他們就已經痴迷於把中國瓷器當做是收藏品了,而路易十四對中國文明的喜愛更是不一般。

他使用的傢具是按照中國的式樣製造的,他為情人建造的特里亞農工,參考的就是中國的建築風格,他本人更是在一次舞會中,將自己裝扮成了中國人的模樣。路易十四之所以會派傳教士去中國,是因為受到了當時已經在歐洲傳了開來的在南懷仁的信。路易十四聽聞,康熙對他們的科學文明有著極大的興趣,就給他準備了豐厚的見面禮。

歐洲當時最好的天文儀器,和一些數學儀器,都被路易十四拿來當做送給康熙的禮物了,用了大小不一的三十個箱子才裝好了這些禮物。1685年3月3日,路易十四派出以洪若翰為首的六名使節正式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旅程。1687年7月23日,這一行人在經歷了漫長的旅途之後,終於到達了浙江寧波。

雖然,出發的時候有六位傳教士,但是,最後只有五位到達了中國。因為,其中有一位在途經泰國的時候,被當地的國王挽留了下來。最終,這五位傳教士於第二年的2月7日,終於到達了北京這個目的地,隨後,他們便朝見了當時的帝王——康熙。而康熙對於這五位來自遙遠國家使節的到來也是非常歡迎的。

康熙在他們呈上帶來的科學儀器之後,就大方地允許他們在中國自由傳教,還在這五位使節中挑選了兩位,讓他們在宮中教自己科學。這兩位被幸運選中的人就是:張誠和白晉,他們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學習了滿語,然後,就為康熙講解那些天文儀器的用法,而且,還講解一些天文現象。1691年,在康熙的要求下,他們還講授了康熙人體解剖學。

1693年,康熙得了瘧疾,宮裡的御醫們都無計可施。最後,還是康熙是用了傳教士獻上的葯才得以痊癒。其實,康熙受西方影響的表現還在於,他採納了法國傳教士張誠等人的意見,開始用經緯度的方法重新繪製了全國地圖。《皇輿全圖》這份對於當時的亞洲來說算是最高水平的地圖,就是在經過法國傳教士和中國官員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於十年之後被繪製出來的。

康熙和留在中國的白晉和張誠相處得很好,這就間接地讓康熙對歐洲的好感又多了幾分,而白晉等人也對康熙的勤勉好學也感到非常欽佩。白晉在1633年被康熙指派為特使,還接受了回法國招集更多的傳教士前往中國的任務。作為回贈路易十四的禮物,康熙挑選了三百多卷的中文書讓白晉帶回法國。

當時的法國總共只有二十三冊漢文書籍,所以,路易十四對這些精裝的漢文書籍感到非常的高興。四年之後,白晉回到了法國,就將康熙備下的回禮和自己寫的《康熙帝傳》向路易十四獻上。白晉在自己的著作中大力誇讚康熙,甚至,將其描述成另外一位「太陽王」。他是想要藉此增加康熙在路易十四心裡的好感度,從而獲得路易十四對傳教事業的支持。

路易十四還真的就大方地答應了白晉的請求,還給了他一萬法郎,專門用來給康熙準備禮物。兩年之後,白晉就帶著十幾名耶穌會士再次回到了中國。其實,路易十四後來還給康熙寫了一封信,只是,很可惜並沒有發出,不過,我們現在依然能在宮廷檔案里找到它。

三百多年前,法國的路易十四和中國的康熙,兩人雖然素昧平生,但是,他們卻用自己對異域文明的濃厚興趣為中法兩國交流打開了大門。

參考資料:

【《略論明清間中國人對西學的迎拒》、《中國通史簡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發生的兩件懸案,一件普通的宮廷之事,最終卻鬧得天下皆知
三百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了8個奇女子,至今人們對她們念念不忘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