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的關係

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的關係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飲食和壓力等因素的多重作用,患乳腺增生性疾病的女性越來越多,而且發病年齡逐漸低齡化,35-45歲是高發年齡。很多人得了這個病,都會憂心忡忡:良性還是惡性?如果是良性,會不會轉化成惡性?

那麼乳腺增生性疾病和乳腺癌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什麼樣的乳腺增生性疾病是良性,什麼又是惡性,或者會轉化為惡性呢?我們該如何自查,以達到早期發現的目的呢?

乳腺增生性疾病的分類

乳腺增生有一般性增生和增生症兩種。一般性乳腺增生是指單純性增生,它只是乳腺小葉的數量增加,而細胞的形態和極性(細胞的排列朝向)以及組織結構沒有明顯的異常變化。一般性乳腺增生與乳癌關係不大。臨床表現是以乳房的周期性疼痛為特徵,經前疼痛加重,經後緩解,多見於20-40歲的婦女,主要是雌孕激素水平波動導致的反應性增生。體檢時大多表現為局部組織增厚和瀰漫性分布的顆粒區。

一般性乳腺增生可以是生理性的,如青春期乳腺發育、哺乳期乳腺增生等,也可以是病理性增生,病理性乳腺增生又稱為乳腺增生症,可分為普通型導管/小葉增生和非典型增生症(癌前期增生)。

普通型增生是在激素和激素受體相互作用下,導管上皮的增生紊亂,如果發生在大導管,則可能出現乳頭溢液,導管上皮呈現乳頭狀增生。而發生在小導管的普通型增生,則可能形成纖維腺瘤或纖維腺病,前者可以在乳腺摸到類圓形的腫塊,而後者可能不是明確的腫塊,質地都比較韌,共同的特點是可以隨著推擠活動。

上述兩者內都可能發生上皮的非典型增生,也就是說,在兩者增生的背景下,某些導管或小葉的上皮出現了單克隆性的增生,就像一群壞人各自心懷鬼胎不可怕,怕的是思想統一起來,穿著一樣的黑色西裝組成黑社會。

由於這個原因,我們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普通型增生的結構可以非常混亂:擁擠的實性、大小不等的篩狀、乳頭狀等等,細胞擁擠或疏密不均,是因為增生的細胞是兩種混雜而不是單克隆性的一種。當我們在顯微鏡下發現混亂中出現一致大小的細胞群,形成的篩大小相似接近正圓形或鬆散的實性,我們就會立刻警覺起來,壞人開始統一起來變成黑社會了。

乳腺的非典型增生是明確的癌前病變,但是相對於身體其他部位的概念,乳腺的非典型增生沒有低度和高度的分類,只要是非典型增生就一定是低度的,換句話說,細胞還是很溫和的,距離惡變也還有相當的距離,即便是發生惡變,一般也是低度惡性(低級別)的乳腺癌,高級別的非典型導管增生,哪怕只有一個導管的範圍,也是癌。

所以,假如醫生告訴你是乳腺的非典型增生,或者癌前病變,就不要有太大的驚慌,非典型增生未必一定會發展成癌,即便是發展成癌,也是激素受體強陽性的預後非常好的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密切隨訪,甚至局部切除,因為局部的穿刺診斷或者超聲下的旋切都可能會遺漏周圍的原位癌或者浸潤性癌。

乳腺導管的非典型增生和乳腺導管原位癌只是量的差異,病理學診斷是建立在嚴密的循證醫學的基礎上的。通過大量的病例觀察,發現當低級別單克隆性細胞增生的範圍

如果在非典型增生和導管原位癌這一階段能早期發現早期干預,就能非常有效地預防乳腺癌的發生或阻止乳腺癌的進展,這也是乳腺癌早期篩查最重要的目的和意義。

乳腺增生症發展成乳腺癌的幾率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癌發生的明確的致病基礎性疾病,普通型導管增生患者發生乳腺癌的風險比正常人增加1.5~2倍,非典型增生患者以後的患癌風險則增加3~5倍,即便已經是導管原位癌也不必驚慌,只有14~60%的低級別導管原位癌會發展為浸潤性乳腺癌。

由於乳腺增生的早期癥狀不典型,常常掩蓋乳腺癌的早期發現,而且二者常常並發,癥狀也相似,所以病人常懷有僥倖和麻痹的心理。針對這一點,我們應該每個月做乳房自檢,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去醫院。

如何鑒別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

一般情況下,乳腺增生症多是雙側乳房同時發病,脹痛往往與月經周期相關,來月經前疼痛加劇,月經過後疼痛減輕,甚至消失,且摸上去不是很硬,軟硬適中,但乳腺癌就不一樣了,腫塊比較硬,而且腫塊發生的部位不一定,可能發生在一側乳房,而另一側沒有,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警惕。

女性可以學習自查乳腺,檢查時放鬆精神,先站立檢查是否雙側乳腺對稱,乳透是否有凹陷,乳腺的皮膚是否光滑,有無橘皮樣的改變(這些可能是乳腺癌的線索)。接下來是觸診,需要注意的是自查乳腺的手法不是用手捏乳腺,而是伸開手平推乳腺,採用平躺、坐立或站立的姿勢均可。最值得警惕的是:乳腺腫塊在平推時比較固定,不會隨著手的推擠咕嚕咕嚕活動,此時要立刻就診。

什麼樣的乳腺增生症需要高度重視

一是出現乳腺增生症的時間比較長,反覆增生;

二是增生的腫塊呈結節狀,立體感明顯;

三是年齡在40-60歲之間,且獨身未育;

四是有乳腺癌家族史。

如果同時具備以上幾個因素就需要高度重視,定期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返回公眾號主頁,輸入關鍵詞如

膠質瘤 · 室管膜瘤 · 脊索瘤 · 髓母細胞瘤 · 顱咽管瘤 · 腦膜瘤 · 鼻咽癌 · 乳腺癌 · 肺癌·肝癌 · 胰腺癌 · 胃癌 · 滑膜肉瘤 · 軟骨肉瘤 · 橫紋肌肉瘤 · 尤文肉瘤 · 骨肉瘤 · 結直腸癌肝轉移 · 腎癌 · 腎母細胞瘤 · 前列腺癌 · 兒童腫瘤 · 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等專題繼續更新中......

了解更多醫療專題與質子重離子、微粒子栓塞術等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攜康長榮 的精彩文章:

小兒常見眼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
腫瘤專家指導就醫「六訣竅」

TAG:攜康長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