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車廠60等速自嗨 車主陷續航焦慮

車廠60等速自嗨 車主陷續航焦慮

「不少汽車品牌推廣電動車的時候,還在用60等速宣傳自己的續航里程......特斯拉都已經打到家門口了,咱們就別再搞這些丟人的宣傳手段自嗨了。」

3月初車和家創始人兼CEO李想一石激起千層浪,他在社交平台談及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宣傳亂象時,炮轟國內部分「有頭有臉」的汽車品牌,用「60等速」去忽悠用戶,標定所謂的最大續航里程。

的確,街上開純電動汽車的人越來越多,無論是特斯拉、蔚來、北汽還是吉利,駕駛者都希望自己的座駕能有更好的續航能力。而「最懂」這種焦慮的車企,也陸續推出了標定續航能力更牛的迭代車型,動輒是300KM、500KM。甚至有企業宣稱,旗下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已經突破650KM。

但是,這番「自嗨」讓李想給澆了盆冷水。

已經有不少新能源車主在網上留言,表示「60等速」的行駛工況在城市道路上很難實現,標定最大續航里程在實際綜合工況下,往往會大打折扣。很多老用戶的前車之鑒,也讓不少沖著廠商的大力宣傳購買新車的用戶,更覺焦慮。

那麼,「續航焦慮」是不是源自車企過於誇大的宣傳?60等速得出的結果,是不是與真實的結果差距很大?


續航宣傳「套路」多,電量顯示惹人煩

「為了這塊新能源綠鐵片,我才買的純電動車。」

家住深圳羅湖的張勁,每天上下班都要往返於南山的公司。由於住家附近沒有地鐵或直達公司的公交車,想購車又遲遲搖不到號,因此經過再三考慮,去年入秋時他購買了一台既有補貼、又能上牌照的新能源純電動車。

他購車前在各網站、平台上做了很多比較,最終選擇的是一家知名老牌車企旗下的純電車型,標稱最大續航里程為300KM,全車補貼完落地價大約15萬元。

「網上有車主說,最大續航300KM的純電動車實際使用只有70%,我算了算,上下班也足夠了。」然而,剛感受了幾天提車後的喜悅,他就深深陷入到「續航焦慮」中。

張勁告訴懂懂筆記,廠家宣稱最大續航300KM的純電動車,在擁堵的城市環境中實際上只有不足180KM的續航里程。天熱開足空調時,續航里程有時只有150KM,「折扣」實在嚴重。

「還好南方的冬天不用開暖風,不然續航里程更不敢想。」張勁無奈表示,他曾因續航的問題向4S店質詢,也曾致電廠家投訴,但最終都被告知:300KM最大續航里程是「60等速」的行駛工況,並沒有任何欺詐和虛假問題。

但是在張勁上下班必經的北環大道、泥崗路等道路,根本不可能實現勻速60km/h。這裡時而通暢時而塞車,尤其是正在修路的銀湖段,時速往往只能在20km/h以下。

「更要命的是純電動車電池容量的顯示方式,讓我都神經了。」張勁告訴懂懂筆記,與傳統燃油車「格」狀或者指針顯示剩餘油量不同,純電動車是以百分比或續航里程顯示剩餘電量的。

有時候深踩了一腳電門超車,剩餘電量就會少1%,路上塞車時續航也能無端端少了20KM。不斷變化的剩餘電量,帶給駕駛者主觀的視覺衝擊很「恐怖」。

「一旦在高架上,當看到剩餘電量低於20%時,我就會變得異常敏感、緊張兮兮。」家住上海浦東,同樣為了取得綠牌「指標」而購買純電汽車的張雅娜,對此也是感同身受,「純電動車電量低於20%時,加速會變慢,耗電量會成倍增加,人就會慌了。」

單位的老司機告訴過她,電量這麼低的時候,最好就近尋找充電樁充電,否則車子很容易在半路上「趴窩」。因此,她除了要應付上海內環高架、延安東路隧道等上下班必經之路的複雜路況,還要留意沿途充電樁的信息,神經自然經常緊繃著。

「如果減去這20%的心慌里程,真正能夠舒舒服服駕駛的距離也就100KM多一些。」上班時經常要開車外出辦事的張雅娜告訴懂懂筆記,僅僅為了每天45公里的通勤路程,車子就要「兩天一充」。

她逐漸發覺,自從購買了這台純電汽車,自己出行的距離似乎被限制在了上海城區。如果周末出趟稍遠的門,同樣還是要搭乘大巴車、高鐵等交通工具。

「總感覺開了電動汽車反而限制了自由。」在張雅娜看來,購買純電汽車後出門不開覺得浪費,開了車又怕續航不足。尤其是出門辦事,提前需要做好功課並規劃路線,查找沿路的充電樁、充電站,這讓她感覺費時費力,「焦慮」感已經蓋過了自駕出行的樂趣。

也有網友表示,新能源車尚處於發展階段,充電樁、充電站的規劃也是在不斷地完善當中。不過如今在一線城市想找個充電樁,應該已經不是什麼難題了。

那麼,逐漸「茂密」起來的充電樁能夠解決純電汽車車主們的出行「焦慮」嗎?


快充用時過長,使用繁瑣停車貴

「如果將純電動車充電,當作燃油車加油,那頻率也太高了。」

去年年初,常駐深圳寶安的姜凱,為了方便上下班通勤,購買了一台合資品牌的新能源純電汽車。和不少車主的遭遇一樣,這台標稱最長續航400KM的純電動車,綜合工況下的續航歷程僅在250KM左右。

他告訴懂懂筆記,如果說一輛普通燃油車加了40升汽油,續航能夠達到500公里的話,一台純電動車就需要「加油」兩次,才能跑出同樣的續航歷程。

「如果充電像加油一樣,三五分鐘就能加滿,那這樣的頻率尚且還能忍受。」但是姜凱發現,自己的汽車即便使用快充模式充電,要達到滿80%的電量至少也需要30分鐘,有時甚至要更長時間。

回憶起剛剛過去的春節,他開著這款汽車回潮汕老家過年的種種經歷,姜凱不斷地搖頭嘆氣。由於這部分高速道路沿途休息站暫無充電樁,因此每跑180~200KM,他就必須將車駛離高速,用地圖導航到出口附近的充電站充電,而且一等就是30~40分鐘。

「路上光是找充電樁、充電的時間,就往往會浪費1~2個小時。」他有些後悔沒有聽從朋友的建議,一心想開著這輛新車開回老家「炫耀」一番。

同樣為純電動車充電問題每天感到焦慮的,還有家住上海靜安的白領張婧。不過,她的焦慮不全是純電動車續航、充電樁難覓等問題導致的。

「上海的充電樁其實不難找,但運營的品牌非常多。」她向懂懂筆記展示了手機中的充電APP與相關小程序,竟然高達十幾款。

讓張婧頭痛的是,不同的充電樁,往往對應著不同的APP或小程序。雖然在市區的大部分商場停車場,都設置有充電樁、充電站,但經常會有新的應用、小程序需要下載或更新。她發現,包括支付方式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只能使用支付寶付款,有的只能使用微信支付,有的則對兩者都不支持。

「實在很不方便,而且充電時還要交額外的停車費用。」張婧表示,市區大部分新能源車的充電樁都設置在商場內,除了要支付充電費用之外,如果充電時長超過半小時免費時段,還要繳納停車費用。

這樣算下來,一輛純電動車的出行費用並不比燃油車輛便宜多少。而且冬季車輛續航里程明顯減少,充電次數自然頻繁,「要是扛不住上海的冷開了暖風,那就哭吧。」

顯然,除了續航里程有「折扣」之外,找充電樁、充電時長等問題,也成了純電汽車車主們「焦慮」的因素。除了這些「可見」的原因之外,還有車主反映「焦慮」更來自一些無形的壓力。


媒體分陣營,負面新聞帶節奏

「說純電動車好的是媒體,說新能源車不行的也是媒體。」

提及新能源純電汽車,車主何怡不由向懂懂筆記吐起了苦水。她指著手機里一則「XX品牌電動車續航破500KM,科技感超特斯拉」的新聞說,去年因為被這個內容打動,她和愛人年底咬牙拿下了這款純電動車型。

儘管實際駕駛一周後,他們發現綜合工況續航僅在280KM左右,但日常代步、郊遊旅行也足夠了。然而,真正讓她和愛人倍感到擔憂的,是提車後親戚發來的另一則新聞報道。

「有媒體報道,稱這款車的電容量虛標實測只有178KM。」這讓何怡傻了眼,更有報道「爆料」說這款車型冬天續航會明顯衰減,甚至會高達40%,並且各種小故障頻發。

看了這些內容,她和愛人在駕駛車輛時都會不自覺的時刻留意續航里程的變化。北京冬季漫長,但他們平時上下班都儘可能不開暖風空調,音響等配套設備也盡量不用。既然兩口子都實測280KM續航了,為何開起來還如此「膽戰心驚」呢?

「我們之前都開過燃油車,還是挺熟悉的,但摸電動汽車可是頭回。」何怡告訴懂懂筆記,她和愛人對於電子設備、新能源車都不了解,倆人算是遇到帶電的東西就懵的主兒。

而很多媒體的報道,無論褒貶都會在思維中形成了先入為主觀念。儘管實際的續航能夠達到280KM左右,但他們很擔心報道中所說冬季電量衰減會突然降臨到自家愛車上,導致車輛半路「趴窩」。另外親戚朋友間偶爾傳遞的電動汽車負面信息,也會讓他們對座駕憂心忡忡。

「除了我們倆,身邊的親友對純電汽車的評價都是十分消極的。」當得知何怡購買的是新能源純電動車時,就有幾位親友明確表示:電的不靠譜,買了會後悔,畢竟目前國內外的技術都不是很成熟。

當她深入探討親友們對新能源車型的印象為何如此負面時,得到的答案卻讓她非常吃驚。幾乎所有人對新能源、純電車型的認知,都是來自一些媒體的報道。

「有些文章十分誇張,稱純電動車開個兩三年都會電出現量衰減嚴重的現象。」何怡指著某汽車論壇上眾多網友的提問表示,大家還沒買車就已經開始擔心電量衰減、冬季續航、保養費用等問題。更有車友懷疑,剛剛購買的新能源車是否能夠撐住三五年,因為有文章稱汽車電池壽命都不會很長,更換時還需要數萬元,「這不是添堵嗎,到底該聽誰的?能不焦慮嗎?」

電動汽車的車主容易焦慮,實際上還是信息不對稱,以及用戶群體過於小眾導致聲量過小所致。

據乘聯會數一份調研據顯示:2018年國內純電動車累計銷量為750046輛,相較於2017年的417902輛,同比增長79.5%。同時2018年國內新能源車的累計銷量,同比也增長90.4%。

但是即便去年這75萬台電動汽車的車主,放在國內約4.03億機動車駕駛員的海洋里,也只是滄海一粟。羸弱的車主群體,實力參差不齊的汽車生產企業,名目繁多的宣傳口徑,立場不同的相關媒體,讓純電汽車的真實使用情況始終隱在雲山霧罩中。

【結束語】

可以說,隨著全球很多國家政府對於環保、能源的問題開始加大關注度,新能源汽車最終將取代傳統傳統燃油車是必然趨勢。但是在目前相關的政策扶持和鼓勵下,國內一些車企仍醉心於利用「60等速」等概念套路用戶,不少專業媒體對套路視之不見卻只為汽車廠家叫好,都未免令用戶心寒。

或許,無論續航里程增加了多少KM,電池容量突破了多少kWh,只要這些宣傳中仍有廠家的套路存在,用戶的「續航焦慮症」就難以徹底被治癒。多數人也清楚,這種焦慮恐怕就連道破玄機的李想也未必能有辦法解決,但在市場中能多一些真誠,少一點套路,對新能源車的普及終究會是一件好事兒。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貓爪杯」擴散效應:黃牛懵、工廠喜、網紅蹭
再「電子」那也是煙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