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想上太空的姑娘,你們享受不到「女士優先」

想上太空的姑娘,你們享受不到「女士優先」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當然希望能夠在空間站裡面,再上一堂太空課。」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女航天員王亞平表示,希望到時候能和全世界的「學生們」互動交流。

國際上也傳來關於女航天員的消息。美國媒體5日爆料,NASA將於3月29日派遣兩名女航天員前往國際空間站,進行出艙活動。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第一支完全由女性組成的太空行走隊伍。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由於太空行走很費體力,而且艙外航天服不分男女,往往不適合女航天員使用,所以過去很少有女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即使出艙,也都是和男航天員一起。

載人航天活動具有任務艱巨、技能複雜、環境特殊、危險性大等特點,需克服失重、超重、缺氧、孤獨、震動、雜訊等一系列困難,對航天員的生理條件、心理素質要求極高。

因此,雖然國際婦女節即將到來,小編也不得不遺憾地告訴各位女同胞,想進入太空,你們可沒法享受「女士優先」的待遇。

女神節

龐之浩說,男女航天員的選拔、訓練標準基本一樣。唯一的區別是,針對參加航天員選拔的女性,多了一項婦科檢查。另外還要驗測妊娠,孕婦可不能參加選拔。

不過,畢竟女性在太空里會面臨更多困難,特別是要解決一些特殊問題。因此已經入選並參與飛行任務的女航天員,還是能得到些特殊照顧。例如,每個航天員每天在太空可以消耗2.5升水,而從衛生角度考慮,女航天員用水要多一些,容許額外使用一個專用浴盒。另外,女航天員有專用的如廁設施,還可以攜帶一些無毒化妝品,包括香水等。

2010年4月7日-17日,發現號太空梭送3名女航天員到達國際空間站後,首次實現了4名女航天員同時在軌。

至今全世界一共選拔出大約100名女航天員,其中60人上過天,大多是擔任任務專家,擔當飛行專家或執行出艙任務的很少。雖然在身體條件上,她們與男航天員存在差異,但不讓鬚眉,仍在太空中撐起了「半邊天」。

龐之浩介紹,美國通過研究和實踐認為,男女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例如女性脂肪多、血紅蛋白質少、平均身高矮、平均體重輕、有氧運動能力較低等,因此女航天員在航天活動中的作用與男航天員有所不同。但她們在太空里也有獨特的優勢。例如從生理構造、心理素質上說,女航天員對航天環境的適應能力更持久,耐寂寞能力較強,心理素質更穩定。

在承擔任務方面,她們往往感覺更敏銳、心思更細膩、考慮問題更周全、處理問題更注意方式,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也比較強。在太空失重環境中,女性雌激素和鎂的代謝優於男性,體內鐵含量和產生的廢物也較低,所以不易出現血栓、鐵中毒、血管痙攣、心律紊亂等問題,更適合執行長期太空任務。女性上天也有利於全面開展醫學研究,否則空間生命科學研究成果是不完整的。此外,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女航天員可以為乘組帶來活力,讓工作效率更高。

在世界航天史上,女航天員創造的一些紀錄,甚至讓男航天員們也嘆為觀止。例如2001年3月11日,美國女航天員赫爾姆斯與一名男航天員出艙,一共工作了8小時56分,至今保持著單次艙外活動時間的世界紀錄。

未來,人類將登上火星。龐之浩認為,去火星路途遙遠,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從心理上說,火星乘組最好能配備一名女航天員。

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女航天員的故事。

蘇聯「作弊」搶爭「太空第一女」

「冷戰」時期,蘇聯為了與美國競爭世界「太空第一女」,不惜降低了首批女航天員的選拔標準。

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員捷列什科娃在飛船內進食牙膏狀食品

於是,1963年成為世界首位女航天員的捷列什科娃,並非像絕大多數航天員那樣從飛行員中選出,而是一位跳傘運動員。因為當時考慮到航天員返回地面時要跳傘。

由於沒有駕駛飛機的經驗,捷列什科娃剛上天時對高速飛行不太適應。

不過她的入選也絕非易事。1962年,通過了嚴格體檢的捷列什科娃被選入首批女航天員隊伍,同時入選的還有4人。她們由世界「太空第一人」加加林負責管理。經過艱苦訓練,捷列什科娃進入了最後「二選一」的候選名單,並由於其工人階級出身和良好的形象,戰勝了知識分子出身的競爭對手索洛維約娃。由此可見,她的當選與政治因素有很大關係。

1963年6月16日,代號「海鷗」的捷列什科娃乘東方6號飛船上天。她在這次任務中完成了生物醫學和科技考察計劃,並證明婦女也能在太空正常生活和工作。

返回地面2個月後,捷列什科娃在蘇聯時任首腦赫魯曉夫的撮合下,同東方3號飛船航天員尼古拉耶夫結婚,組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航天員家庭。他們在1964年6月8日生了一個健康的女兒,再次創造世界第一,說明航天飛行對生育沒有造成影響。不過,兩口子感情不合,後來離婚了。

在捷列什科娃上天后19年間,蘇聯沒有再派女航天員執行任務。原因一是重男輕女,認為這是男人的事。二是捷列什科娃在飛行時十分疲勞還生了病,時常聽不懂地面指令,沒有完成預定操作,而且在著陸前幾乎用光了所有燃料。這讓蘇聯航天總師科羅廖夫心煩意亂,發誓再也不讓女航天員干任何事情。

直到1982年8月19日,蘇聯出於政治需求,把女航天員薩維茨卡婭送上天,目的是讓她在後來的飛行任務中成為「太空行走第一女」。薩維茨卡婭不負眾望,兩年後從禮炮7號空間站出艙,證明了女性也能在艙外有效地從事各種作業。完成任務後,她也結婚了,並在38歲時喜得貴子。當我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完成神舟九號飛行任務後,她還建議劉洋飛第二次以後再生孩子。

1995年3月22日,俄羅斯女航天員康達科娃乘聯盟TM-20飛船從太空歸來。她在和平空號間站上生活了169天,刷新了當時女性在太空連續逗留的世界紀錄,此前女性在太空停留的時間最長不到15天。這次任務的目的就是研究女性能否很快適應失重環境,以及長期太空飛行對女性有多大影響。康達科娃後來也為女航天員長期在太空生活提供了許多經驗。

近年來,俄羅斯開始重新重視女航天員的作用,2014年,葉連娜·謝洛娃成為俄羅斯第一個登上國際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並在上面生活了半年。

美國從重男輕女到知恥後勇

其實,世界「太空第一女」的稱號本應是美國的。

美國起初很重視培養女航天員,早在1960年就為「水星」載人航天計劃,按照男航天員的體檢標準,從飛行員中選拔出13名女航天員。她們都有大學文憑和數千小時的飛行經驗,被稱為「水星13妹」。此後美國按照男航天員的訓練大綱,對她們進行了嚴格訓練。實踐證明她們當中有的比男航天員更有耐力。

但沒過多久,NASA擔心女航天員如果在訓練或太空飛行中受傷乃至犧牲,會在美國人心目中造成負面影響。同時由於訓練設備有限,還怕女航天員會影響男航天員訓練,形成「喧賓奪主」的局面。於是,NASA在1963年提高了女航天員的選拔標準,要求必須是試飛員,而且要有1500小時以上的戰鬥機駕駛經歷。其實這只是借口,因為當時美國試飛員學校是不招女性的。隨即NASA停止了「水星13妹」的訓練。正是在這一年,蘇聯的捷列什科娃進入了太空。

丟掉了第一的名號,美國又開始重新訓練女航天員,但仍有人對女性上天后的生理影響存在疑問。直到20世紀70年代,他們終於消除了這種性別歧視。

1983年6月18日,美國首位女航天員賴德乘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她用太空梭機械臂釋放了1顆價值4000萬美元的衛星。1996年3月22日,出生於上海的露西德乘坐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進入太空,在和平號空間站上生活了188天,創造了當時女性最長航天飛行紀錄。1984年10月11日,沙麗文成為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的美國女性。

美國之所以重新重視女航天員,第一個原因是他們認為條件遠不如「水星13妹」的捷列什科娃「捷足先登」,是對美國歧視婦女政策的極大諷刺。

同時,美國於20世紀60年代開展了第二次婦女解放運動,許多媒體對NASA排斥女航天員提出質疑。他們也通過了消除男女不平等和性別歧視的法律,包括婦女可以進入試飛員學校,參加駕駛戰鬥機的訓練等。

此外,當時美國太空梭即將投入使用,其起降時過載較小,並能為女航天員設置舒適的衛生間。航天員選拔標準也根據太空梭的特點和任務需求進行了修改,把航天員分為飛行專家和任務專家,其選拔要求不同,使女航天員可以作為任務專家上天。

中華兒女多奇志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女航天員的選拔條件也在不斷改進。例如,我國首批女航天員劉洋和王亞平,就是從已婚的運輸機飛行員中挑選出來的,因為她們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更成熟,可作為優秀的任務專家上天。

2012年6月16日,劉洋與景海鵬、劉旺搭乘神舟九號飛船進入太空。上天后,劉洋考察了女性在太空環境中的生理和心理變化,收集了相關醫學的第一手數據,加強了乘組的心理建設,為未來我國空間站長期考察組的人選組成提供了重要參考信息。

劉洋凱旋

任務中,劉洋很好地完成了飛行對心血管的影響、失重時細胞的調節作用、空間骨丟失的防護等15項空間醫學實驗研究,這些研究的目的是保證航天員在太空的健康,為制定後續載人航天任務防護措施提供理論依據。飛行期間,劉洋還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擦拭了艙壁,並在失重環境下嘗試了團身前空翻。

神舟九號任務完成後,科研人員開展了多項改進,以改善女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條件。他們根據女航天員的需要,對大小便收集器的高度和相對位置進行了局部調整。修改了劉洋使用的艙內航天服,例如針對女性的纖細手型專門制模,將過去笨重的手套替換成女航天員專用手套。同時為女航天員增加了專用的艙內服裝備件包,裡面配備了一套女航天員專用的艙內壓力服、大小便收集裝置以及衛生用品。此外還為女航天員準備了巧克力、甜食和補血食品等。

王亞平太空授課

我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於2013年乘坐神舟十號飛船上天,與天宮一號對接後,在裡面工作了12天。除了常規的飛行器狀態監視、設備操控和空間實驗,她主要負責太空授課和乘組生活照料。2013年6月20日,王亞平在天宮一號里利用太空特殊環境,生動地向全國的青少年介紹和演示了失重條件下物體運動質量測量、單擺運動、水膜和水球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作用等知識。全國8萬餘所中學6000餘萬名師生收聽收看了直播。

至今,這兩位女航天員一直在堅持訓練,未來有望在中國空間站上大顯身手。

數說女航天員

在全世界約100名女航天員中,美國約60名,蘇聯/俄羅斯約20名,其它國家的女航天員約20名。

執行過飛行任務的60名女航天員里,美國45人,蘇聯/俄羅斯5人,中國、加拿大和日本各2人,義大利、法國、英國、韓國各1人。執行任務時,她們的平均年齡約31歲,其中最年長的44歲,最年輕的21歲。

各國現役女航天員25人,其中美國19人,中國2人,加拿大、義大利、日本和俄羅斯各1人。其中17人曾執行過飛行任務。

共有6名女航天員飛行了5次,均為美國航天員。

飛行時間不少於30天的女航天員共25人,其中有10位超過100天。進行過出艙活動的有9名。

在哥倫比亞號上犧牲的勞瑞爾·布萊爾·薩爾頓·克拉克

因哥倫比亞號失事而犧牲的卡爾帕娜·查烏拉

遇難的挑戰者號航天員朱蒂絲·雷斯尼克

科里斯塔·麥考利芙本該成為世界首位太空教師,但不幸在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故中遇難。後來,美國女航天員芭芭拉·摩根完成了人類首次太空授課。

4位女航天員在航天任務中犧牲。她們分別是挑戰者號太空梭乘組的朱蒂絲·雷斯尼克和科里斯塔·麥考利芙,以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乘組的卡爾帕納·查烏拉和勞瑞爾·布萊爾·薩爾頓·克拉克。

女航天員紀錄

世界首位女航天員是蘇聯的捷列什科娃,她於1963年6月16日駕駛東方6號上天。

世界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薩維茨卡婭

世界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是蘇聯的薩維茨卡婭,她於1984年7月25日從禮炮7號空間站出艙。

美國第一位女航天員薩麗·賴德

美國首飛女航天員是賴德,她於1983年6月18日乘挑戰者號太空梭上天。

加拿大首位女航天員是邦德,她於1992年1月22日乘發現號太空梭上天。

亞洲首飛女航天員是日本的向井千秋,她於1994年7月8日乘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天,同時她也成為亞洲首飛的女航天員。

歐洲首飛女航天員是法國的艾涅爾,她於1996年8月17日乘聯盟飛船上天。

韓國首飛女航天員是李素妍,她於2008年4月8日乘聯盟飛船上天。

首位進行太空飛行的母親是美國的菲希爾,她於1984年11月8日乘發現號太空梭上天。

首次為航天事業英勇捐軀的女航天員是雷斯尼克和麥考利芙,她們在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故中遇難。

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載荷專家是美國的休斯·富爾福德,她於1991年年6月5日乘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天,任務是研究失重對男女航天員的影響。這次飛行還首次載有3名女航天員。

首位非裔黑人女航天員是美國人傑米森,她於1992年9月12日乘奮進號太空梭上天。

首對在太空比翼齊飛的伉儷是馬克·李和簡·戴維絲,他們於1992年9月12日乘奮進號太空梭上天。

女指令長柯林斯在太空梭駕駛艙內工作

首位太空梭女駕駛員和女指令長是柯林斯,她於1995年2月3日首次作為駕駛員乘發現號太空梭上天,1999年7月23日首次作為指令長乘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天。

首位太空女遊客是美國人安薩里,她於2006年9月18日乘聯盟飛船上天。

首位太空女教師是美國人摩根,她於2007年8月8日乘坐奮進號太空梭上天。

首位國際空間站女指令長是惠特森,她於2007年10月12日成為國際空間站第一任女指令長。2007年10月25日,她與太空梭女指令長梅爾羅伊在國際空間站會師,這是國際空間站和太空梭的指令長首次由2名女航天員擔當。惠特森也是累計太空飛行時間最長的女航天員,達到665天17小時22分,超過所有美國人。她還保持了女子太空行走10次的世界紀錄,累計時間達到60小時21分。

單次艙外活動持續時間最長的女航天員是美國的赫爾姆斯,她於2001年3月11日與一位男航天員出艙,活動歷時8小時56分,這仍是目前的世界紀錄。

女航天員最多的一次飛行是由林登伯格、威爾遜、山崎直子和考德威爾共同創造。2010年4月5日,林登伯格、威爾遜、山崎直子乘坐發現號太空梭與國際空間站里的考德威爾相聚。

在太空連續逗留時間最長的女航天員是義大利的薩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她於2015年創造了199天的世界紀錄。

美國女航天員威廉斯於2007年4月16日在國際空間站內首次「跑」了個馬拉松。2012年9月16日,46歲的她在國際空間站完成了鐵人三項運動,成為在太空中完成這項運動的第一人。她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阻力運動器械、健身自行車和跑步機,完成了「游泳」、自行車和跑步項目,用時1小時48分43秒。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是劉洋,她於2012年乘神舟九號飛船上天。中國首位太空女教師是王亞平,她也是世界第2個在太空授課的航天員,她於2013年乘神舟十號飛船上天。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本文作者提供

編輯:朱麗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再創新高!中國網民達8.29億,每人每天花4小時上網
國際數學大賽中國選手「全軍覆沒」,這道題竟無一人做對…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