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從受人尊重到嗤之以鼻,鑒寶專家為何不再吃香?得「歸功」這幾位

從受人尊重到嗤之以鼻,鑒寶專家為何不再吃香?得「歸功」這幾位

建立起聲譽很難,毀掉卻很容易。不管幹什麼行業,從來就沒有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玩收藏,需要的是無與倫比的耐心和精力,更要有比常人更加敏銳的悟性,才能慢慢玩出來成果。但現實是,這樣的人很少,這無可厚非,生活已經很不容易,哪有閒情逸緻去花費金錢和時間學習收藏知識呢?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盛世收藏已經到來。大家看到各種天價古董的信息,縱然沒有經驗,卻還是忍不住想去嘗試一下,期待著自己收藏的古董也能成為值錢的極品。但大多數人卻在邁入門檻的第一步就卡住了!

相信接觸過收藏的絕大多數人,沒被騙過的很少吧?從假貨、假拍賣、假專家到各種民間假鑒寶!拿著自己都不懂的古董,期待著換取一夜暴富。一波接一波的愣頭青前仆後繼,跳入別人挖好的陷阱當中。待到回過神來,才發現收藏行業遠沒有那麼簡單。之所以民間收藏熱情那麼大,追本溯源,還是得從十幾年前火爆的鑒寶、尋寶類節目說起。

那時候,專家們在台上正襟危坐,以自己多年的深厚經驗來鑒定古董,時不時爆出誰家的祖傳藏品價值上百萬,誰家的又上千萬。極大的刺激了人們的積極性,但自己沒有經驗怎麼辦?那就得請教專家了!這本來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過去人們對專家的尊重那是發自內心的,但不知何時就慢慢變了,如今人們談論起古董專家,大多都是嗤之以鼻,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是在博物館裡研究學問,這些人都是真正的頂級專家,在各自的領域說權威絲毫不為過。但有時候在利益面前,往往令人扼腕嘆息。商人謝根榮僅花費兩萬元製作的假「金縷玉衣」,再花費幾十萬請來當時的故宮玉器專家楊伯達、文物界泰斗史樹青(已故)等五位專家,僅在玻璃展櫃外繞了一圈就斷定為真品,並且估價高達24個億!使得謝根榮騙取數億的國家資產。事後幾位專家推脫責任,一句輕描淡寫的看走眼了就圓過去。但這起「金縷玉衣」事件直至今日依然還是人們談論的熱門話題。其影響之惡劣,讓人們開始對鑒寶專家這一群體產生了懷疑。大家很是納悶,為什麼這麼重要的文物,幾名頂級專家能同時看走眼?

如果說「金縷玉衣」案令專家群體信譽受損,那麼第二個事件完全就是信譽崩塌了!鄭州藏家一件珍藏的乾隆真跡《嵩陽漢柏圖》,去參加鑒寶節目的時候,被鑒寶專家劉岩說成仿品。然後劉岩私底下又約這位藏家見面,以仿品的價格17萬元,將這副畫買下來。但令人憤怒的是,被劉岩說成仿品的這副畫,他自己拿去拍賣,卻以真跡拍得了8736萬元的天價!這就是完全的欺騙!足以說明這位專家的人品有很大問題。為了利益顛倒黑白,把本來屬於民間藏家的真跡說成仿品,伺機騙過來讓自己發財。事件爆出之後,民間收藏愛好者好像明白過來一件事:哪怕自己手中真的有頂級藏品,也很難得到公平的對待了!

第三個「漢代玉凳」事件,真可謂嘲諷了所有人的智商,鬧了一個天大的笑話。漢代本來就沒有凳子,一位仿古玉器商人卻造了一件出來。這麼離譜的錯誤,竟然一路得到眾多專家的認可,就這麼順順利利的擺上了頂級拍賣公司的台前,還拍出了2.2億元的天價。這樣無厘頭的搞笑事情,不僅專家臉上無光,整個收藏界都應該感到羞愧。當時拍賣公司的經理還說:「鑒定界很混亂,沒有舵手。也沒有國家承認的鑒定機構,古玩的真假,沒人能說了算!」那麼鑒寶專家的職責究竟是為藏友們識真辨假,還是故意顛倒黑白呢?

每個行業的專家都是權威,但偏偏收藏行業的專家,朦朦朧朧讓人看不清他們的真實面貌。論學問,他們都是學富五車的行家裡手。論經驗,幾十年的文物研究,非一般人可比。但偏偏總是犯一些低級的錯誤,幾次事件之後,專家們的信譽跌落谷底,民間收藏愛好者們再也不敢信任這些專家。但民間也開始充斥著各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偽專家,真專家不敢信,偽專家只會騙。這樣的收藏道路何時才是個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大視界 的精彩文章:

群賊夜盜大墓,十億國寶僅36.6萬賣出,買家暴富後又主動送回
中國消失的珍寶,竟被外國人放家裡吃灰,發現後還賣了4150萬

TAG:收藏大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