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在武器上的世界領先地位

晚清在武器上的世界領先地位

在19世紀60年代,大清國江南製造局就已經可以生產西洋12磅一直到32磅的大型前裝滑膛炮。到了1878年就已經可以生產英國阿姆斯特朗40磅鋼膛線膛炮,而且還採用了熱套工藝。

1880年更是已經開始生產80磅和120磅的巨型阿姆斯特朗重炮。這是一種150口徑的大炮,全炮重量也達到了4.5噸的體量。而1886年生產 203毫米口徑,18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則更是一口氣就生產了56門。

在1888年,9英寸口徑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也開始在清朝可以生產出來,這是一種250磅炮彈的後裝線膛重炮,要使用液壓制退的彈性炮架,最重也達到了25噸。

1890年,清朝生產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口徑超級重炮,則是一種305毫米口徑的重炮,到現在中國也再也沒有生產過這麼大口徑的重炮。這種大炮採用800磅超重炮彈,全重也達到了50噸。

可以打穿480毫米厚的鐵靶,是中國迄今為止生產過的體量最重,口徑最大的大炮。至於小型的管退式75毫米山炮,克魯森2磅子架退後裝線膛炮,阿姆斯特朗120毫米口徑速射炮,150毫米口徑阿姆斯特朗快炮,230毫米口徑升降後裝線膛炮….

清朝都可以生產,而且數量還不小。清朝一共生產了3900門大炮,而且基本上全部是壓制火炮和重炮。還有120mm克虜伯速射炮,清朝也能生產。雖然抗戰時期,中國也生產了1.5萬門火炮,但是那都是迫擊炮,真正的身管火炮只有98門小炮,連一門75毫米山炮都沒有,就更別提重炮了。

清朝已經可以製造200毫米以上大炮的平遠號裝甲艦,如果再有10年時間,造出來無畏級戰列艦也不是不可想像的,要知道宣統年清朝年財政收入3億白銀,在財力上是毫無問題的。

步槍機槍甚至清朝都已經開始生產輕機槍,100年以後也就是現在,巴西軍隊還在使用這種型號的輕機槍。這就是麥德森式輕機槍!1891年,英國陸軍有了馬克沁,清朝1895年就已經開始裝備國產馬克沁機槍了。

1880年更是已經開始生產80磅和120磅的巨型阿姆斯特朗重炮。這是一種150口徑的大炮,全炮重量也達到了4.5噸的體量。而1886年生產 203毫米口徑,180磅阿姆斯特朗大炮則更是一口氣就生產了56門。

在1888年,9英寸口徑的阿姆斯特朗大炮也開始在清朝可以生產出來,這是一種250磅炮彈的後裝線膛重炮,要使用液壓制退的彈性炮架,最重也達到了25噸。

1890年,清朝生產的阿姆斯特朗12英寸口徑超級重炮,則是一種305毫米口徑的重炮,到現在中國也再也沒有生產過這麼大口徑的重炮。這種大炮採用800磅超重炮彈,全重也達到了50噸。

可以打穿480毫米厚的鐵靶,是中國迄今為止生產過的體量最重,口徑最大的大炮。至於小型的管退式75毫米山炮,克魯森2磅子架退後裝線膛炮,阿姆斯特朗120毫米口徑速射炮,150毫米口徑阿姆斯特朗快炮,230毫米口徑升降後裝線膛炮…

清朝都可以生產,而且數量還不小。清朝一共生產了3900門大炮,而且基本上全部是壓制火炮和重炮。雖然抗戰時期,中國也生產了1.5萬門火炮,但是那都是迫擊炮,真正的身管火炮只有98門小炮,連一門75毫米山炮都沒有,就更別提重炮了。

自從19世紀50年代,清軍開始少量進口英國前裝滑膛槍開始,清軍就開始迷戀上了洋槍洋炮。隨後進口數量越來越大,比如禁衛八旗軍當中的神機營軍,淮軍,湘軍,直隸練軍一直到東北駐防八旗。

都開始裝備上了洋槍,各種洋槍美國,德國,奧匈帝國和英國槍都有。後來又開始了自己製造步槍和機槍,今天我們就說說清軍的輕機槍。

由於輕機槍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因此,清軍只配備過一款輕機槍。經過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戰爭以後,清軍感覺自己的步兵火力還是不夠,因為,很多原因,清軍要想提高近戰和白刃戰能力。

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在甲午戰爭當中,日軍發起白刃衝鋒,而清軍的重型大炮射程太遠無法打擊這些近處的日本步兵,步槍射擊又無法阻攔對方的衝擊。

雖然有小口徑速射炮但是數量太少,更加組擋不住日軍上千人堅決的白刃衝鋒。從此,清軍認為如果我們可以有一種發射速度更快的槍,就可以阻擋對手的白刃衝鋒,那不就不怕他們了嗎?

1902年丹麥陸軍上校讓·特奧多·斯考博發明了一種彈匣供彈的槍,那就是輕機槍。這種槍很重,但是可以換槍管,還有一個在頂部的32發彈夾。清軍後來知道了在歐洲還有這麼一個神器?很高興,感覺終於找到了對抗刺刀近戰的法寶。

1908年,清軍就開始在廣東機械局開始製造出中國第一把輕機槍麥德森式輕機槍,這種機槍在1912年的價格是1900塊大洋。後來直到抗戰,還有很多中國軍隊配備這種機槍,現在也是巴西特警的標準武器。

步槍機槍甚至清朝都已經開始生產輕機槍,現在100年以後,巴西軍隊還在使用這種型號的輕機槍。這就是麥德森式輕機槍!1891年,英國陸軍有了馬克沁,清朝1895年就已經開始裝備國產馬克沁機槍了。

清朝已經可以製造200毫米以上大炮的平遠號裝甲艦,如果再有10年時間,造出來無畏級戰列艦也不是不可想像的,要知道宣統年清朝年財政收入3億白銀,在財力上是毫無問題的。

大清國最早的潛艇建於1880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880年大清天津機器局建造了大清國第一艘潛水艇,比美國的霍蘭潛艇還早,大清是當時世界僅有2個造出動力潛艇的國家之一,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力艇,它以壓縮空氣瓶內的壓縮空氣推動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這是世界上第一。大清國是世界上第二個成功研製潛艇的國家。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潛水艇在海戰中發揮出極大威力。而當時的中國是國民黨當政,面對日本侵略,連清朝剩下的軍艦都自沉了,何談什麼潛水艇。

在兩次世界大戰當中,除了戰列艦航空母艦,海軍艦船中最令人恐懼的無疑是潛艇。神出鬼沒的潛艇經常在敵人最意想不到的時間和地點發動突然襲擊,而且成功率非常高。現在一般認為最早的實用潛艇為美國發明家羅伯特·富爾頓(Robert Fulton,1765-1815)在1800年為法國政府建造的鸚鵡螺號(Nautilus)。在此之後的19世紀,潛艇技術迎來了大發展。

鸚鵡螺號潛艇

在鸚鵡螺號面世後,歐美曾掀起一股潛艇熱潮,各國爭相試製人力驅動潛艇。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軍的海軍工程師霍拉斯·亨利(Horace Hunley,1823-1863)在1863年製造了一艘7噸重的微型攻擊潛艇。8月12日這艘潛艇在第一次試航時就沉沒了,淹死了5個人。它被撈起來修修改改繼續試航,結果在10月15日又沉一次,這次死了8個人——包括製造者亨利本人。都這樣了,這艘潛艇居然還沒被放棄,不僅被撈起準備第三次航行,而且還獲得了正式艦名——H·L·亨利(H. L. Henley)號,用來紀念死去的製造者。1864年2月17日,亨利號的最後一次航行開始了。這次出航意外地順利,不僅沒出現機械問題,而且悄無聲息地潛行至停靠在查爾斯敦港的北軍霍薩托尼克(Housatonic)號旁邊,用桿雷擊沉了這艘1000多噸的軍艦,但不幸的是自身也沉入了水底。一般認為,亨利號是第一艘擊沉敵艦的潛艇,而霍薩托尼克號也是第一艘被潛艇擊沉的軍艦。

亨利號潛艇

亨利號潛艇的內部構造

被亨利號擊沉的霍薩托尼克號軍艦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號於1995年被發現,後在2000年被整體打撈出水。令人震驚的是,這艘將近150年前的微型潛艇保存得相當完整。當科學家們打開艇體時,驚訝地發現艇員的屍體基本上都還停留在崗位上,因此這些人很可能是窒息死亡而不是被淹死。人們猜測,亨利號很可能是因為爆炸導致失去動力沉入海底,當時的艇體並沒有發生漏水。

被整體打撈出水的亨利號潛艇

在亨利號誕生的年代,世界各國潛艇的外形和結構特徵基本定型,但如何獲得動力一直是個比較難辦的問題。不同於水面艦船,潛艇在潛航時無法使用引擎,因此早期的潛艇都是人力驅動的。同樣是在1863年,法國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艘不需要人力驅動就能行進的潛艇普隆熱爾(Plongeur)號。這艘潛艇不僅有著381噸的「超大」排水量,更可通過53立方米的壓縮空氣進行驅動,水下續航力為5海里,航速可達4節。

普隆熱爾號潛艇

在電驅動裝置被發明出來之後,人們很快將這種不需要空氣的推進系統安裝在潛艇上,從而誕生了第一批電驅動潛艇。1889年,第一艘魚雷攻擊潛艇皮拉爾(Peral)號服役,1890年這艘80噸的潛艇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潛射魚雷試驗。

沒想到吧,大清能造潛艇.1880年大清天津機器局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潛水艇,比美國的霍蘭潛艇還早,大清是當時世界僅有2個造出動力潛艇的國家之一,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力艇,它以壓縮空氣瓶內的壓縮空氣推動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機械動力潛艇。大清潛艇則是第二艘機械動力潛艇,當然在美國霍蘭潛艇出現以前,潛艇的性能難以用於作戰,主要用於水下觀光獵奇。

美國霍蘭潛艇被稱做現代潛艇鼻祖僅僅是因為霍蘭能帶魚雷,如不算這個因素,大清1880年自行研製的潛艇才是現代潛艇鼻祖,並有如下第一,是第1艘十字舵尾漿潛艇,比21號潛水艦還早,比大青花魚更早,而且還是第1艘水滴行水下高速高機動性潛艇,幾乎所有現代常規潛艇的技術里程碑都是大清潛艇開創,而且比晚10年誕生的霍蘭潛艇還早具備水下平衡舵,大清潛艇是水滴型十字舵尾漿並有平衡舵的潛艇,和現代潛艇鼻祖大青花魚是一樣的。

這艘潛艇是由一個姓陳的「道員」首先提出建造的。他先進行了圖紙設計,並籲請清政府大員予以支持。還表示願以合同保證,若建成後經過試驗證明不適用,工費分文不取,所用材料照價賠償。陳道員的建議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1880年夏,在天津機器局開始施工。這項工程當時是在絕對保密的條件下進行的。陳道員親率10餘名工匠,在機器局院內圍起圍牆,圍牆內外,戒備嚴。然後他採購木材鐵皮,動工興建。經過整整一個夏天的施工,這艘「水下機船」建成完工。它「式如橄,上有水標及吸水機,水標縮入船一尺,船即入水一尺。可於水底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1880年9月18日,正值中秋節,這艘「水下機船」在海河內進行了試航。據記載:船半浮水面航行,靈捷異常,頗為合用;沉入水下,水標仍浮出水面尺許,令水面一無所見,可於水底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而布雷無不如意…… 這個小艇目前在天津博物館展示。與現代大型核潛艇相比,它不過是個模型或玩具,但在100多年前,清朝時有人能在美國之後十幾年設計潛水艇,也是一種開創性的技術進步了。

大清皇帝退位後,天津機器局機器大多被變賣,海軍也荒廢了,到民國,不要說軍事工業,連鋼都煉不出了。為了別人發現說清朝的先進技術,為了能繼續黑清朝,很多技術資料在民國神秘失蹤了。直到70多年後,中國才從蘇聯拿到了兩艘破爛潛艇,實在是可悲可嘆。

大清國建空軍的歷史領先於美日。

應該說,晚清雖敗給幾個西方列強,但說起來,這幾個西方列強都是當時世界上軍事強國,而晚清開始還處於封建社會,就如現在伊拉克敗給美國,那是沒什麼懸念的。但自此,晚清就發奮圖強。特別是晚清最後10年,開始憲政改革,軍事發展也總在前列。

清朝時,南苑原是一座離京城較近的皇家獵場,其佔地面積頗大,且周圍築有土牆,苑內放養著許多動物。清光緒年間,京郊發生水災,從永定河中泛濫出來的洪水衝垮了南苑的土圍子,苑內的動物作鳥獸散。皇家獵場從此被廢,南苑遂改為他用,成了清軍的駐地和練兵場。之後逐漸發展成為校閱場所,大清國陸軍第六鎮進駐於此。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法國得知大清政府要建空軍,法國向清政府推銷剛發明的飛機,運了兩架小飛機到北京推銷,選中地勢開闊平坦的南苑校閱場進行飛行表演。這次表演就成為飛機在中國土地上的首次起降。

在南苑場站編輯的一本書中,對南苑機場的歷史也有詳細記載:1907年7月,清政府最初在廡殿毅軍操場內修建供飛機起降的簡易跑道,這標誌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座機場誕生。與之對應的是,美國最早的軍用機場修建於1909年,而日本的首座軍用機場則到了1911年才建成。也就是說大清國的空軍建成要早於美國和日本。

民國幾乎敗光了整個清末的軍工和工業基礎,到了國共內戰期間,中國連鐵釘、棉布、槍炮的自造能力,都喪失了。

皇漢們胡說清朝入關,打斷明朝的資本主義發展。事實是,是民國打斷了清朝的憲政改革和經濟發展。如果說清朝還算半殖民地,那在民國,日本人都進來了,建立的汪偽政權,是否就是全殖民地了?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過去的滿洲旗人怎麼信神?
清朝女性頭飾系列之鈿子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