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廖澤云:合作園區GDP、稅收收入應分享

廖澤云:合作園區GDP、稅收收入應分享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委員、澳門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廖澤雲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案中,建議澳門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廖澤雲

廖澤雲表示,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破解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問題,是中央關於澳門發展的戰略謀劃和部署,也是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但也要清醒看到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一是本土產業多元發展面臨資源制約。

澳門土地面積3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85平方公里,人口65萬人,2017年GDP總值約合3,420億元人民幣,人均GDP7.9萬美元,現有各類產業17個,失業率僅1.7%,近乎充分就業,人資緊張現象十分突出。在這一典型微型經濟體內繼續發展多元產業,面臨土地、人力等資源上制約日益突出。

二是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亟待加強。

規劃綱要明確澳門作為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並在灣區空間格局上發揮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極點帶動作用。與灣區其他中心城市甚至節點城市比較,澳門經濟總量都非常小,僅僅占灣區總量的3%。地狹、人少、量小的澳門,加之產業結構的特殊性,其對外吸引力大,而對外輻射帶動的作用則有待強化。

三是經濟腹地縱深支撐不足。

作為區域增長極的中心城市,需要相應的腹地縱深支撐才能持續發展。毗鄰區域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迅速,但忽略了在規划上作為區域聯動與澳門的必要銜接與協調,在產業布局、土地規劃、城市功能等未與澳門形成明確分工,致使兩地經貿合作進一步深化遇到障礙,澳門也相應缺少了腹地經濟的縱深支持。

四是區域合作中利益核算出現錯位。

由於本土多元由於資源約束,澳門近年多方通過區域合作意圖實現外延多元,然而本澳過往在區域合作中,澳門在內地投資的經濟活動,澳門投資者雖然可以從中獲得經濟利益,但收入並不能計入澳門的GDP之內;同樣,內地於澳門投資的經濟活動,也僅是計入澳門的經濟總量之中。兩地經濟利益的核算錯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區域經濟合作。

為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廖澤雲提出以下建議:

一、夯實「一個中心、一個平台、一個基地」定位,做強做大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

澳門要發揮「一國兩制」和自身獨特優勢,以國家賦予的「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為抓手:作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可以為粵港澳大灣區、泛珠三角合作提供旅遊業方面的培訓;作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戰略發展和商貿服務合作平台,推動大灣區各個城市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助力大灣區「走出去,引進來」,為大灣區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供相應服務;作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做大對土地要求不高而更多依賴人力資本投入的文化產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提供東西方文化薈萃的獨特休閑去處。

二、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增加區域輻射力,擴展腹地經濟縱深。

積極主動形成內生經濟發展動力、經濟適度多元化結構,發揮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輻射作用。按照規劃綱要提出的深化區域合作,有序發展「飛地經濟」,首先加強與臨近的珠海、中山和江門的密切合作,其次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然後擴展到泛珠地區、中國內地等;在境外則加強與葡語國家和「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

三是按互利共贏原則核算GDP和稅收收入。

與灣區其他城市積極對接,根據國內飛地或類飛地園區的GDP、稅收五五分成的慣例,探索可操作性的區域合作園區方式,明確約定合作園區的利益分成機制,合作園區固定資產投資、能源消耗等投入由雙方分擔;合作園區GDP、稅收收入由雙方分享。

澳門商報2019全國兩會報道組

記者王芳星、王維、吳爾珊北京報道

微信編輯唐克璽、王媛

微博編輯植筱詩

往期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灣區 的精彩文章:

孫恩光:推影像文物遺產保護 探澳門新文化旅遊休閑產業模式
南光集團2019新聞界春茗 介紹「南光+」發展模式

TAG:大灣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