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家有兩三歲的孩子,這些策略性建議,讓你和孩子都受益

家有兩三歲的孩子,這些策略性建議,讓你和孩子都受益

家有兩三歲的孩子,這些策略性建議,讓你和孩子都受益

1

你好!

最近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


孩子兩歲兩個月零八天,在我看來很多壞毛病,比如愛打人,還說人家不聽話啦,什麼東西都喜歡扔地上......

她有個小水杯,常常呼啦一下把水倒地上。

有時候還把玩具往裝菜盛飯的飯碗里放,比如昨晚她就把粥呼啦一下倒排骨湯里了……

這種事最近發生太多了,有時覺得該管就揍她,扭她大腿根兒。

每次不用我說,她就承認自己錯了,以後不那樣了,還讓媽媽不要生氣,但是她又忍不住又犯同樣的錯。

打孩子是我一直不想做的事,更不願意看到我成為我所討厭的壞媽媽。

家有兩三歲的孩子,這些策略性建議,讓你和孩子都受益

(為了不影響閱讀,留言有刪改)

實在沒辦法了,想請教下您,有什麼好的辦法讓孩子度過這個敏感期!

家有兩三歲的孩子,這些策略性建議,讓你和孩子都受益

2

俗話說:兩三歲的孩子狗都嫌。

在心理學領域稱之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恐怖的三歲 horrible three)」。

總體特徵為:

  • 一言不合就情緒崩潰,怎麼哄都哄不好;
  • 固執、不聽任何建議;
  • 發脾氣,遇事就是暴風雨;
  • 無理要求接二連三,拒絕掛嘴邊,不停地「我不」「不可以」「不行」「不能」「不要」;
  • 不能做的事偷偷做,能做的事不願做......

在這裡,解釋一下此階段的兒童心理,努力談一談引導技巧。


在大腦發育的整個階段,額葉是大腦發育中的最高級部分,而額葉機能區的前額葉皮層發育,則是大腦最後成熟的一部分。

負責計劃、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前額葉皮層,在嬰兒期的前幾個月,基本不參加活動,但從幼兒期開始,到青少年期就逐漸發揮效應。

換句話說,孩子正常的成長之路,是從無意識行為過度為有意識行為,最後達到高級段自控行為。

但因大腦額葉的不成熟,導致孩子總是衝動地,從一個活動轉換到另一個活動,一種行為轉換為另一種行為。

比如:

  • 別人玩的玩具,他都想要。
  • 但自己拿到了該玩具,又不想玩了。
  • 做不到長時間坐在凳子上,保持不動和不說話。

心理學一項研究顯示,3歲兒童重複的錯誤在5歲時消失,其根本原因不是經驗,而是神經系統的成熟。

家有兩三歲的孩子,這些策略性建議,讓你和孩子都受益

3

要養好孩子,身為媽媽,也就只能一步一個腳印。

但尤其幸運的是,這個成長不是特定於某一個人,或是某一部分,它幾乎成了總體現象。

只要我們掌握育兒的大致方向,知道孩子遵循一定的規律,具體發展的情況,我們就能根據孩子的本身「因材施教」。

因為有我家娃做練手,比起10多年前,我懂得的更多,希望以下建議,能給媽媽們帶去策略性的指導,讓你和孩子都能受益。

一、區別對待好習慣和壞習慣

  • 好習慣要一致性,連續性地鼓勵、支持、認可。

  • 壞習慣一開始就應制止、批評,甚至懲罰。

我有一朋友說過這樣一件事。

她兒子兩歲多時,奶奶給他買回了金箍棒。

那天她下班回家,看到兒子拿著金箍棒,追著爺爺打,爺爺奶奶還樂呵呵地和孩子瘋起來。

我們常常教育孩子,打人是不對的行為。

但也要反思,孩子第一次出現這種行為,我們的態度是慫恿、支持,還是制止、批評?

二、 詳細制定該有的原則

再不壓制孩子獨立慾望的條件下,竭力幫助孩子習得和控制行為。

比如:

  • 垃圾要扔進垃圾桶,而不是隨手扔;
  • 大小便要去廁所或者找自己的馬桶,而不是隨地大小便;
  • 穿著鞋子不可以在沙發上和床上蹦跳.......

三、不要按個人意願改變原則,或者按個人情緒、喜好,設置獎勵和懲罰

教育路上,用沒有原則的原則去管理孩子,很容易讓孩子錯亂是非。

四、 言行一致

這一點是很多媽媽容易糊塗的地方。

舉一個例子,孩子不吃飯。

有媽媽會嘴上說:


你不吃就餓你;

但行動上,又拿起碗勺跟在孩子後面喂飯。

五、對於經常拒絕的孩子多用陳述句,給孩子選擇的範圍盡量簡單。

比如吃飯,我們多用:


「寶貝,該吃飯了。」

「我們吃飯吧!」

「哇,我們可以吃飯了。」

盡量少用:


「寶寶,你吃飯嗎?」

「你要吃飯不?」

上桌時,讓孩子在兩個座位間去選擇,這樣可以避免更多的意外衝突。

家有兩三歲的孩子,這些策略性建議,讓你和孩子都受益

4

幼兒常常給我們帶來很多尷尬經歷,在他成長的路上,也常常給我們新的挑站、冒險和機遇。

任何一個孩子,都有調皮的時間段,要避免把管教孩子理解為懲罰孩子。

  • 管教是教育+行為指導,懲罰只是管教中極小的一部分,管教中更重要的部分是認識孩子,懂得用合理的方法,朔造孩子的言行舉止。

想一想,我們一邊拍打孩子,一邊大吼:

「我早就告訴你,不可以打媽媽,不許打人。」

這種情況很常見,對於孩子來說也很諷刺。

對於成長,我們在忙著制定規矩和合理控制他們言行的同時,他們也在試圖自己掌控命運,成長不停止,衝突也不會停止。

孩不是養著養著就壞了,而是成長的本身就有很多「壞」過程。

「恐怖的兩三歲」因為其特殊性,也叫「了不起的兩三歲」。

美國兒科協會有建議說:

要預防攻擊性,最好辦法是在孩子0—6歲時,給他提供穩定、安全的家庭生活,並提供穩定的、充滿愛的管教和陪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