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年已遠,追憶正月十五跳茅火

散文:年已遠,追憶正月十五跳茅火

文/韓世泰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散文:年已遠,追憶正月十五跳茅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的老家在甘肅天祝,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的交匯處,是古絲綢之路咽喉,河西走廊門戶。

這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繁衍生息的地方。這裡擁有藏、漢、土、回、蒙古等28個民族,多民族融合和農耕文化、游牧文化、宗教文化、商旅文化等多種文化交匯下的天祝年俗更是千姿百態,又獨具特色。

過年在老家是一年當中最熱鬧、最隆重、最具有儀式感的一件大事,在我的記憶里,從頭一年農曆的臘八到第二年的二月二都算過年,這期間活動不斷,講究頗多。

小時候,一到寒假,父親就會給我們「栽鞦韆」,盪鞦韆成了小時候過年深刻的記憶,只要栽起了鞦韆,感覺就要過年了。天寒地凍,為了讓孩子們玩得開心點,父親會選一個暖和點的午後,在地上用牛糞煨兩堆火,等地皮解凍後開挖,然後用準備蓋房子的大木頭栽起一個類似門一樣的東西,橫樑上系著胳膊粗細的麻繩,下面還用一塊木板給我們做一個座位。做好了鞦韆,還會放一掛鞭炮,炮聲結束,半個村的孩子都會跑到我家來盪鞦韆。一直到了正月十五以後,父親才會拆掉鞦韆,等來年再栽下去……後來,我們姐弟先後上了大學,鞦韆才不栽了,但村裡別家的鞦韆依然回蕩著童年的記憶。

殺年豬,蒸饃饃,炸油果,貼春聯,穿新衣,放鞭炮,走親戚……這些習俗和全國大部分地區差不多,有一個習俗大約是天祝先民從青海地區帶過來的,特別有意思,至今仍念念不忘,每年我還會對自己的孩子們講一講,那就是正月十五跳茅火。

十五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的門口堆放小草堆,三步一堆,堆夠十五堆,首尾兩堆相對大一點兒,人多的家庭火堆大一點兒,人少的則小一點兒,目的是為了保證每個人跳的時候都能有熊熊火光。村子集中一點的,戶與戶堆起的茅火堆連成一條長龍,等家家戶戶的人都到齊了,就會點火,然後燃放鞭炮,大家會排起隊從一頭冒著熊熊火光跳過茅火堆,將一年來的晦氣拋在身後,跳出一個紅紅火火。

那會兒,我們小孩兒到了正月十五晚上,早早就開始準備了,等著茅火點亮,可以從村頭跳到村尾,再快速從村尾跳到村頭,火滅了不要緊,但凡有點小火星子就行,玩的就是個開心。

大人們還會等孩子們跳完茅火後用鐵杴把草木灰向半空中揚起,頓時火星四射,蔚為壯觀,通過揚出的火星判斷來年莊家的收成,說一番吉祥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正月十五跳茅火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誰也說不清。相傳,玉皇大帝聞奏,「人間善惡不分,邪惡橫行,混沌不堪」。這還了得?「朕治下的三界本是朗朗乾坤,昭昭日月,人間豈能如此污濁?」於是,玉帝決定懲戒人間,要在正月十五燒一把天火,盪盡人間一切邪惡,還其朗朗乾坤清明世界。

散文:年已遠,追憶正月十五跳茅火

擔當此任的是火德星君。接旨受命後,火德星君決定親自到人間走一遭。負責接待的是灶王爺。

火德星君說明來意,自己是奉旨查辦人間亂象的。灶王爺心知肚明,玉帝這是要懲戒人間啊。「上仙明鑒,小神常年值守人間,最知人間冷暖。百姓長幼有序,父慈子孝,忠孝廉恥,夫妻和睦,斷無善惡不分、邪惡橫行、混沌不堪之醜行,縱有作惡之徒,也只是萬之一二,萬不可連累了無辜百姓啊?」

然而,天命不可違!不能將人間盪為灰燼,火德星君實難復命。

灶王爺冥思苦想,心生一計。一邊說服火德星君上天復旨,「上仙先行復旨,小神自當在正月十五這天將人間醜惡盪為灰燼,倘若不然,甘領天庭任何責罰……」一邊悄然傳話於人間先知,「正月十五,凡是村巷小道,擺放柴堆,連綴成串,點火跳於其上,以消孽火之災……」於是那一夜,從天宮俯瞰人間,火海一片,男女老幼皆在火中翻滾跳躍,吶喊聲不絕於耳,儼然一場火災苦難……

為了紀念灶王爺又替人間免去一場劫難,不但家家戶戶設灶王龕供奉灶王爺,每年正月十五還跳茅火,表達對灶王爺的感激之情。

估計城裡面擺花燈鬧元宵也是跟這個傳說有關吧。

進城這麼多年,每到正月我都會想起小時候在農村跳茅火的歡樂場面。跳完茅火,媽媽會和一些面,按照家裡的人口數量給每人捏一盞面燈兒,用香段裹上新棉花做燈芯兒,添上清油,大家洗乾淨雙手點亮燈兒,作為戶主的父親還要認下一盞最大的面燈,代表全家點亮,然後一家人磕頭祭拜。

面燈里的燈芯在清油的滋潤下發出淡黃色的火苗,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些開心的話,展望一下來年的願景,看看誰的燈能亮到最後,再看看誰的燈留下的燈花最大。燈亮的時間越長越好,燈花越大越好。

不管誰的燈滅了,或者是留不下燈花兒,爸爸媽媽總會說出一大堆吉祥話,燈最先滅了也不怕,爸媽會說出令你開心地話來安慰你。

記得那年我就要高考,可我的燈兒第一個滅了,從小受這種思想影響下的我有點不太高興,爸爸就說,「三更燈火五更雞,男兒讀書要早起;莫愁燈兒滅得急,八月文曲來報喜!」

果然,那年考上了大學。感覺點燈看燈花兒就是一種古老的儀式,能給你某種心理暗示罷了。

年過不惑,住所變了一次又一次,但過年的習俗就像基因流淌在血液里,怎麼也忘不了。

如果有機會,一定帶著自己的孩子再次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小山村,讓她們切身感受一下家鄉多民族融合下的年俗。臘八挑水、觀冰,初一早起祭鄂博、迎喜神、上寺院煨桑點燈轉經,十五跳茅火,二月二賽馬會……

散文:年已遠,追憶正月十五跳茅火

(圖片來自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散文:赴約納木錯
小說:亮嗓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