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克服禪修中的六種障礙

如何克服禪修中的六種障礙

禪修的兩種主要障礙是昏沉及亢奮。

昏沉是禪修的狀態變得非常沉重、不清、混濁、獃滯,有時候行者會昏昏欲睡,並感到很沉重及缺乏明性,這就是禪修的第一種障礙。

第二種障礙是亢奮或掉舉,亦即行者的心太過於興奮,有太多過去的念頭,或是思緒不斷且極為強烈,以致於心無法收攝。

比較詳細地討論起來,禪修有六種困難或障礙。

第一是欲求過多。當行者在想:「啊,我想要快樂,我一定要快樂。我要去娛樂自己,我要去看這個或那個特定的節目」時,第一種障礙就產生了。

或者,行者覺得自己應當是某種情況,或覺得深深被某種事物所吸引,這種情形本身不見得是禪修的障礙,但是,當它變得非常強烈,以致於行者的心一再地被它所盤據時,它就會妨礙禪修。例如,我們在想:「我想要擁有一棟很漂亮的房子」,然後不斷地在想像那棟房子的樣子,以及是如何建造的等等。

第二種障礙是具有嗔恚心。嗔恚心就是想要傷害別人、設想如何反擊傷害自己的人、想說一些真正使人受挫的話等等。這些念頭不一定是禪修的障礙,但是當它們變得頑強,且心時常被它所牽引,使得行者的禪修因而變得不穩定時,那麼它就成為一種障礙。

顯然,這些障礙是行者必須由內凈除的。這就是為什麼在每一座禪修開始時,我們都要先念誦。祈請文中說道:「厭離輪迴是禪修之足。」 厭離的藏文是「賢洛克(shen lok)」,意思是「轉身離棄貪慾」或「棄欲求及貪慾於不顧」。如果行者想要奠定禪修的基礎,那麼,他就必須離棄盤占自心的貪慾。

有些人一聽到「賢洛克」(通常帶有對輪迴的厭惡感)這個觀念時,就以為佛教徒必須穿著破舊的衣服、吃粗糙簡單的食物、住在破爛的屋子裡,並選擇到窮鄉僻壤之地生活。事實上,身為佛教徒並不意味著穿破衣服、吃粗劣的食物等等。

這意味沒有強烈的貪慾及「我真的必須擁有那樣東西,沒有它我就活不下去」、「我有權利擁有它,沒有它的生活是不合理的」的想法。這也表示沒有「這對我太重要了,我不能把它給別人,因為它對我的意義太大了」的想法。

當慾望如此強烈時,它便成為修行的一種障礙。「賢洛克」或「厭離輪迴」的原義是「離棄貪慾」,它的意思是擺脫那些慾望和執著,因為它們是使我們放不下、離不開的障礙。

佛陀說過:

若沒有貪慾,擁有千層的大屋也沒有什麼不對;

若持有貪慾,縱使是對一間破舊的小泥屋的執著也必須放棄。

若沒有貪慾,擁有千兩的黃金也沒有什麼不對;

若持有貪慾,縱使是對一文不值的東西的執著也必須放棄。

所以,重點不在於外物本身或它們的價值,而是我們對這些外物的貪執及態度。

第三種禪修的障礙是昏沉。行者的心不清明或沉濁。

第四種禪修的障礙是昏昏入睡。行者因為昏沉變得很嚴重而睡著了。

第五種障礙是亢奮或掉舉。行者因為念頭的刺激力量而過於興奮。

第六種障礙是追悔。行者對已經發生的某件事情感到很遺憾,因而在禪修當中不斷地追想這件事。

這些障礙時而會在禪修中出現。當它們突然出現時,行者首先要辨認它們到底是何種障礙,然後下定決心不要被它們所支配而離棄禪修。繼續禪修可以使行者超越這些障礙。

例如,當行者對過去的某件事感到很悲傷或遺憾時,他在禪修中辨認出這種感覺的生起,因此想道:「啊,是的,今天我深深被這項遺憾所困擾,我必須以禪定的修持來克服它。」行者利用禪修來幫助自己擺脫這種不必要的追憾。

如果行者懷著嗔恨,行者必須想:「是的,今天我有很多的嗔恨,我必須以禪修來超越嗔恨心,我要利用禪修幫助自己平息嗔恨心。」如果行者感覺到某一件事情有非常強烈的貪戀及執著,那時候他就想說:「今天我將要以禪修來去除這項障礙。」以這樣的方式來對治障礙禪修的煩惱,可以使行者逐漸減低這些煩惱對禪修的影響。

以上是禪修的六種主要障礙。其中最主要的是昏沉及亢奮。行者可以利用觀想的方法來克服這兩種最主要的障礙。當行者覺得非常昏沉、鈍滯、混濁及沉重時,可以思惟佛陀的功德、三寶、三摩地和禪定的特質等等;也可以觀想自己心中有一個白色的光點,光點往上移到頭頂,並停留在頭頂一會兒,這可以幫助驅除昏沉。

當問題在於亢奮時,行者必須把心放和緩一些。行者可以思考輪迴的一切過患和痛苦,以及煩惱障所造成的一切問題;行者也可以觀想自己的心中有一個黑點,這個黑點緩緩地降落在禪坐墊中。這兩種技巧可以幫助行者克服昏沉及亢奮問題。

當我們開始學禪修時,做許多次短的禪修比做少數幾次長的禪修要好。這是很重要的!所以,試著很專註、很清新地禪修一小段時間,然後就停下來,休息一下以後,再做另一座短的禪修。每一座禪修都很短、很敏銳、很清明,每一次的經驗都很愉快。

如果我們一座禪修的時間太久,會變得疲憊,禪修所導致的疲憊,對禪修能力的開展並沒有什麼幫助及益處,這就是初學禪修要做短的修持理由之一。

此外,禪修的愉快經驗使我們很想再度禪修。如果我們體認到,禪坐一會兒便能得到清明及明晰感的益處,那麼,我們就會想要一再地禪坐,並使它更趨完美。一旦我們養成禪修的習慣,我們就可以開始逐漸地延長每一座禪修的時間,因而增加明性的覺受。

當我們領略到禪定的滋味,並開始了解禪定到底是什麼時,我們就必須增長及開展那種禪定的境界。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開展它,從一個程度的定靜提升到更高一個程度的定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會點代碼的阿徹 的精彩文章:

修行真的能改變業力嗎
希有的功德

TAG:會點代碼的阿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