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趣事:洋人詢問孔子的思想好處,辜鴻銘一席話令人心服口服

清末趣事:洋人詢問孔子的思想好處,辜鴻銘一席話令人心服口服

辜鴻銘,名湯生,精通九國語言,獲得十三個博士學位,是晚清時期張之洞的幕僚,學識令人欽佩。他熱衷於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精神和文化,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下面就是他自己記載的一件趣事,看他是如何令洋人心服口服的。

有一天,我去赴約一個西方朋友的家庭宴會,只有我一個是東方人,所以眾人推讓我坐在首席。眾人坐好以後,宴會之間大家提到了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主人問我說:「孔子的思想教育有什麼好處?閣下不妨解釋一下。」辜鴻銘回答說:「剛才諸位一直推讓,不肯坐在首席的位置,這就是踐行孔子的教育。若是奉行現在的所謂物競天擇思想,以優勝劣敗為結果,那麼肯定要等到大家競爭出結果,咱們才可以開餐,這樣恐怕今天大家都沒飯吃了。」

洋人聽後哈哈大笑,這個例子他們一下就聽懂了,不由得對孔子和辜鴻銘都很佩服,《中庸》裡面有一句話:「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孔子六經中所謂的道,就是指的君子之道。世界上必需要有君子之道,然後人才知道相互謙讓。如果世上沒有君子之道,人就不知道相讓,那麼就算是飲水吃飯,也會爭執不休,一點小事都會鬧出大矛盾。所以辜鴻銘還說過:「教化關乎到人類的存亡。」

辜鴻銘雖然是混血兒,可是一直以東方人自居,要知道他是先學的西方文化,後學的中國文化,包括語言也是一樣,兩者的優點和缺點都很清楚。清朝滅亡之後,他依舊留著小辮子去北京大學授課,學生嘲笑他怎麼還留辮子,他說自己的辮子是有形的,而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辜鴻銘其實留的不是辮子,是對中國東方文化的自信,當時以及現在的人卻早已失去了這種自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史合參 的精彩文章:

清朝滅亡後那些人都怎麼樣了?大清鐵帽子王淪落到賣祖墳、拉洋車
朱元璋出的上聯有多霸氣?秀才對的下聯卻讓他暴怒:拉出去斬了

TAG:經史合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