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效曾:用大數據把好基因組「暗物質」的脈

楊效曾:用大數據把好基因組「暗物質」的脈



  來源:科技日報


  為什麼表達蛋白質的基因在基因組中的比例這麼小?為什麼基因組中有這麼多「垃圾DNA」?

  「那是因為基因組中有很多區域就像宇宙中的『暗物質一樣』,他們其實有很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只是現在我們對這些區域的理解還很有限。通過對大量組學數據的分析,我們對一些非編碼的小RNA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真是小個子、大角色。」初次見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效曾就熱情洋溢地介紹起自己在非編碼RNA領域的研究。


  基因組「暗物質」顯山露水


  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讀博士的時候,楊效曾就開始對這些「暗物質」感興趣,通過高通量測序的方法鑒定和理解這些非編碼區域的功能。「那個時候在植物領域沒有現成的方法,我們最開始借鑒動物裡邊的研究方法,發現有很大的出入,於是我們開始研究植物裡邊這類非編碼小RNA的特點,通過兩年多的研究,我們捕獲了這些小RNA的特點,開發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編寫了相關的分析程序。現在這套方法在國際上基本上成為了通用的方法,目前有近50個植物中用我們的方法鑒定小RNA。」楊效曾說。


  「我們最近在原有方法的基礎上做出了重要的改進,使這個方法更為準確、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楊效曾介紹說,如今,這個方法已經對外公布在生物信息領域的權威雜誌上。

  對基因組非編碼區域功能的解析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難點也是研究熱點,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這些區域跟植物生長發育、對外界環境響應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雖然是『暗物質』,功能是既『顯山』又『露水』,非常地重要。」看得出來,楊效曾對自己研究的領域有著極大的熱情。他認為,這個方向在將來會有重要的應用。「比如2018年Science評出的10大科研進展里提到的RNAi藥物,我們可以把相關的研究和方法用在作物改良、抗蟲等領域。」


  2017年夏天,楊效曾毅然辭去了在國外的優厚工作,攜全家回國工作。「我希望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談話之間可以感覺到他濃濃的愛國之情和骨子裡對農業的熱愛,「我本科是在中國農大讀的,『解民生之多艱』校訓已經深深烙在自己腦子裡了。」


  為育種家插上大數據的騰飛翅膀


  「種業是農業的核心,我們的育種方法需要與時代接軌,需要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整合進來。」楊效曾認為,國家已經強烈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也對這個領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他坦言,自己回國的動力之一就是想把自己在種業領域的研究經驗應用在國內的育種上。


  2018年,因為在農業領域的出色工作,楊效曾被聘為北京市特聘專家。「過去的十幾年,基因組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作物研究領域也一樣積累了豐富的多組學數據,加上多年積累的環境數據、表型數據,把這些數據整合在一起,為育種做預測和決策,已經成為當前國際大的種業公司很重要的方法。我們在這個領域一定要迎頭趕上,而且有希望在較短時間內成為領跑者。」他的眼睛裡充滿了希望。


  跟楊效曾聊天,不知不覺會被他的自信和熱情所感染,更會被他在農業方面的情結所打動。生長在黃土高原的他總是說,家鄉的大地上有著濃郁的土香,我國的農業發展未來可期、大有作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FDA警告:購買年輕人血液「返老還童」不是好主意
科學家揭示細胞「門神」抗病毒感染重要調控機制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