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經常跑分會讓固態硬碟壞的更快?盤點影響SSD壽命的因素

經常跑分會讓固態硬碟壞的更快?盤點影響SSD壽命的因素

很多朋友都對「固態硬碟能用多久」這個話題十分感興趣。除了MLC/TLC/QLC快閃記憶體的自身擦寫壽命限制之外,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最終使用壽命呢?存儲極客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

快閃記憶體品質和糾錯演算法

快閃記憶體能夠擦寫多少次,除了自身體質之外還與主控所用的糾錯演算法有著直接關係。在搭配強力糾錯時,快閃記憶體就能用的更久一些。

現在LDPC糾錯已經成為當代固態硬碟主控標配的特性,不過雖然都叫LDPC,具體實現演算法卻屬於商業秘密,誰也不會公開。各主控廠商也會儘可能地與快閃記憶體生產廠商加強合作,以取得更好的糾錯和延壽效果。

垃圾回收演算法與寫放大

大家普遍關心固態硬碟「寫入多少會掛掉」,實際上寫入的數據量並不等同於快閃記憶體的實際磨損量。這其中有一個「寫入放大率」的概念,指的是快閃記憶體實際寫入量與電腦主機端請求寫入量的比值。

顯然寫入放大率越高,快閃記憶體的磨損速度就越快,固態硬碟壞的就會更快一些。固態硬碟內的磨損均衡、垃圾回收演算法都會影響寫入放大率。

磨損均衡是為了讓快閃記憶體內的各個存儲單元能夠儘可能保持一樣的磨損程度,避免部分單元提前損壞而導致硬碟可用容量不足。垃圾回收則是快閃記憶體工作原理所致,必須要進行的一系列快閃記憶體內數據的輾轉騰挪。垃圾固態硬碟容易掉速,就是因為在垃圾回收策略方面採取了比較懶惰的策略,雖然有助於降低寫入放大率、提升硬碟可用的壽命,但卻是以犧牲用戶使用體驗(掉速)為代價的。

我的硬碟寫放大有多少?

既然寫放大對固態硬碟壽命影響如此之大,相信不少朋友會對自己固態硬碟的具體寫放大數值比較感興趣。寫放大除了跟固態硬碟的硬體方案有關之外,還與用戶使用習慣有很大的相關性:硬碟空間佔用越滿、隨機寫入操作越多,寫入放大率也就越高。

計算寫入放大率的第一步就是獲取「快閃記憶體寫入量」的數值,但並非所有固態硬碟都能提供這項具體指標。以東芝TR200為例,我們需要先藉助phison_load_cfg_smart_s11這款工具解鎖完整SMART信息。具體方法在存儲極客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有介紹,大家可以自行查閱或私信。

解鎖之後通過AIDA64查看東芝TR200的SMART信息,E9項Lifetime Writes to Flash展示的就是快閃記憶體寫入量信息,而F1項Host Writes則是主機寫入量信息,只要把E9的數值除以F1就可以得到寫入放大率數值。

一般來說寫入放大率是大於1的,快閃記憶體的實際磨損總是要比我們寫入的數據更多。不過上圖中可以看到,這塊東芝TR200 240G固態硬碟的寫入放大率只有0.63左右。這主要受到幾個原因的影響:對於寫入SLC緩存內的數據,在緩存釋放之前就被刪除的,不納入快閃記憶體磨損,典型情況是AS SSD Benchmark跑分,測試數據剛寫完就刪除,數據只在SLC緩存內短暫停留,沒有實際寫入到BiCS快閃記憶體當中。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東芝TR200的主控具備數據實時壓縮能力,被壓縮後的數據體積縮小,對快閃記憶體的實際磨損也就會變得更小,變相地延長了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

寫入放大率受到固態硬碟型號、使用方式和固件演算法等多方面影響,確保Trim指令開啟、盡量不要把硬碟用太滿,是降低寫放大、提高固態硬碟壽命的有效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存儲極客 的精彩文章:

從固態硬碟拆解看門道 深入解讀快閃記憶體編號和主控容量
只有巴掌大的電腦:AMD銳龍准系統裝機

TAG:存儲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