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隆科多死因終於揭曉,學者:無關雍正,根源就在康熙遺詔

隆科多死因終於揭曉,學者:無關雍正,根源就在康熙遺詔

清代雍正身邊,除卻老十三胤祥,列為肱骨心腹者當屬年羹堯、隆科多、張廷玉、李衛、田文鏡,而在這五人中,真正的貴戚只有隆科多。年羹堯雖有妹年氏在宮為妃,但論樹大根深滿門顯赫,卻遠不能與隆科多相較。被雍正屈尊降貴當眾稱呼「舅舅」的隆科多,家門世代可謂顯貴。《清史稿·列傳》記載,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佟圖賴之女,而佟國維正是佟圖賴之幼子,故而佟國維是康熙的舅父,屬於至親之人,佟佳氏一門由此大興大盛。佟國維膝下有7子3女,其中2個女兒都入了宮,即是康熙的孝懿仁皇后及貴妃佟佳氏,而隆科多正是佟國維第3個兒子(歷史上兩人是真父子,並非二月河筆下的叔侄)。

有父佟國維和兩個姐姐在,隆科多自少年起就炙手可熱,更兼習得滿腹文才武略。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弱冠之年的隆科多被康熙召入大內,晉「一等侍衛」。由於隆科多機敏過人,更兼辦差頗為用心,康熙十分器重,故又提拔為正二品鑾儀使,等於將宮城戍衛都交給了隆科多,這一職不僅要能文能武,更非親信之人不可,足見康熙對隆科多的信任。自此隆科多遊走御前,在鑾儀使的位置上整整歷練了將近20年,20年鞍前馬後,勞累倒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段絕佳的蟄伏期,令隆科多得以了解旁人難以了解的宮闈之事,為他以後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深宮之中風雲迭起暗流涌動,太子胤礽忽被廢黜。諸王見東宮虛位而躍躍欲試,一場長達十餘年的父子角力拉開序幕。而身處這漩渦中的隆科多,也由此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正處在風口浪尖的康熙,召見了在他身邊行走了23年的隆科多,兩人促膝長談,言罷,隆科多被晉為「九門提督」,將九座城門的戍衛完全交到了隆科多手中,也正是從彼時開始,隆科多成為諸王籠絡的重要存在。隆科多沒有辜負康熙的器重,反而一步步成為心腹中的心腹,晉為九門提督9年後,隆科多再兼掌理藩院,成了康熙暗中觀察諸子、諸宗室勛貴及臣下的耳目眼線。

如此重要的隆科多,四王爺胤禛(雍正)自然也不會錯過,但至於二人何時有的交集,史書並未有詳細記載,只說康熙晚年,二人已「過從甚密」。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重病垂危,彌留之際僅有隆科多被召於病榻前,口頭傳遺詔之事,並由隆科多宣遺詔,助雍正即位,史載「傳位之末命,皆出於隆科多」,由此可見,康雍交替之際,最關鍵的人物莫非深得康熙信任的隆科多,而隆科多也是知曉遺詔內情的唯一存在,彼時隆科多的分量,年羹堯等諸人皆無可替代,《清世宗實錄》亦記載「受遺詔於隆科多之口」。故而,隆科多才因此自比蜀漢諸葛亮,稱傳遺詔為「白帝城受命」。

雍正即位後,也沒有虧待這位舅舅,授「吏部尚書」,加封隆科多長子、次子,並賜其襲佟國維的一等爵位,一時間可謂呼風喚雨滿門騰達。如此雍正仍覺得不夠,著令隆科多可隨意舉薦任用有才能的人,羽翼門人遂豐。截止雍正二年,隆科多都處在這種隆盛的眷顧中,但到了雍正三年,一切就陡然轉變。隨著年羹堯被降罪賜死,隆科多也緊隨其後,先是被撤掉九門提督,回繳其所受諸多賞賜,其子也被罷黜,眨眼之間榮華散去而禍事迭起,隆科多在連番的降罪下,已知曉時日無多在劫難逃。雍正四年、雍正五年,隆科多亦在罷斥中熬過,雍正六年終圈禁,卒于禁所內。

雍正給隆科多定的41條大罪中,多是「二心、貴奢、欺罔」之名,最多還有收受金銀,並沒有深究內里。清史學者在史料中抽絲剝繭,最終分析認為,隆科多之死,顯然並不在這些瑣碎小事上,其最終宿命可以說在承康熙遺詔時,就已經註定。雍正即位本來就頂著諸多猜忌,而遺詔又「受隆科多之口」,故而隆科多的存在可以是功臣,但也可以是隱患。

即便隆科多自己亦曾說「昔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以至之時」,可見他對此看的非常深,非常通透。康熙究竟留下了怎樣的遺詔,只有隆科多一人心知肚明,正如康熙身邊的太監一樣,皆不能存。而隆科多,就如同行走的康熙遺詔,時時提醒著雍正,提醒著文武諸臣,這無疑是鋒芒在背,無法避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閑者說兵武 的精彩文章:

老農拿著「小紅本」去部隊,被哨兵攔下,司令員:還不敬禮!
他是混血開國上將,常與粟裕合不攏,陳毅極器重還「送」他一夫人

TAG:有閑者說兵武 |